关于西方提高教师地位的理论模式及其启示
关于西方提高教师地位的理论模式及其启示 " 【论文摘要】专业化理论;社会环境决定论;人格素质决定论;相互作用论;职业本位发展理论。这些西方提高教师地位的理论模式给我国的启示是教师的社 会待遇问题是首要问题;进一步推行教师职业专业化是必然选择;推行教师队伍管 理的公务员化制度是充分必要条件;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教师队伍是根本出路;强 化在职教师的进修意识是必由之路。
【论文关键词】提高教师地位 理论模式 启示 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和 教育的竞争,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质量和水平的竞争。为此,不仅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一贯重视教师问题,世界各国也始终把提高教师的地位、作用,优化教 师的生活与学习条件当作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的重要举措。我们可以从西方各国 探索提高教师职业地位与待遇的各种理论和实践中得到启示。
一、西方提高教师地位的理论模式 (一)专业化理论 20世纪50年代末以后,西方许多国家提出了教师是“社会专业工作者”,即“教 师专业化”的观点。有的学者提出所谓“专业化”是指某一职业逐渐达到专业水平 的一个过程,对教师来讲就是指“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和教学能力的提升这样两 个方面的内容”。为了保证教师职业的专业工作者形象,许多国家从制度上进行 了这样几方面的规范: 一是社会政治地位的保护。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采取立法的形式,将教师纳入 国家公务员管理系列,确保从事教育职业人员的社会政治地位。
二是经济利益的保护。西方多数国家规定教师工资要高于普通公务人员的工 资,如日本法律规定,教师工资要高于一般公务人员工资的30%-40%,后来又增 加了骨干教师特殊业务补助费。
三是专业资格制度。从学历制度、资格证书制度、试用证书制度和考核制度 等方面,严格教师从业人员的数量与质量。四是严格教师学术进修制度。无论是高校教师,还是中小学教师,均要定期 脱产进修。
(二)社会环境决定论 社会环境决定论,即“外控式理论”。这是西方国家20世纪50-60年代的主流 思想,以美国学者勒温为代表。这一理论认为,解决教师职业社会地位和角色形 象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环境条件,因为影响和决定某种职业社会形象的根本因素 是经济利益、社会地位、职业声望等外部社会条件,因此,要增强教师职业吸引 力,就必须从大幅度提高工资待遇、福利报酬方面入手。该学说对西方发达国家 这一时期制定“吸引高素质优秀人才从教,确保教育人才的稳定”的社会政策,曾 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和教育紧缩政策的 实施,“外控式”观点逐渐被新的学说所取代。
(三)人格素质决定论 这一理论强调个人的人格品质因素对职业发展的决定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莱 恩斯在其代表作教师的个性特征研究一书中指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人们所关 心的不再是物质利益的满足,而是较高层次的成长需要,如个人才能的发挥、事 业的发展、社会成就等高层次需要的满足与否,直接影响着工作者的职业士气和 投入感。维系教师社会职业角色形象的丰要因素是个体特定的人格特质。因此, 学校组织应当选择即测量那些具有“教师人格品质”类型的人从事教师职业。同时, 要研究并建立起评价教师行为的标准与方式,发展测量教师人格特性与其工作行 为的工具。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师的职业人格素质的培育和训练,提高教育教学质 量。这一观点在20世纪70年代盛行,欧美等国这一时期兴起的CPTE运动(即教师 人格和能力本位运动)和PBTE运动(教师效果本位运动)的思想基础便是教师职业 人格决定论。
(四)相互作用论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更多的学者开始倡导社会环境与个人品质相互作 用理论。如美国学者迈德利等人认为,个人选择职业的价值观念及行为的改变, 是社会客观环境与个体的人格特质这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个体对某一职业 的选择兴趣,与其对该职业环境的社会理解、认同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上所持 续存在的教师职业危机问题,既是现代社会经济对教师这一传统职业不断刺激的产物,又是教师职业队伍素质需要不断提高的突出反映。因而,要维护教师职业 的声望和威信,一方面需要重视从社会条件上积极改进教育工作环境,因为事实 上并不存在天生爱搞某种职业的个体;
另一方面则要严格师资制度,要坚持以高 标准,而不是降低标准选择、聘用教师,否则就难以避免教师队伍素质下降问题。
" (五)职业本位发展理论 这一学说认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解决教师职业危机的根本出路应将问题 的重心定位在学校本位的发展和全体教职员工的本职工作上。因为“无论是社会, 还是个人,均不能给某种职业以尊严。职业威信不是外在的,与其说它是外在争 取的结果,还不如说职业的尊严体现在从业人员的工作行动”。没有学校的发展, 没有教师本职工作的发展,要提升学校和教师的社会职业地位,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学校和教师把社会对自己的低评价一味归咎于外在因素,将无法在客观上寻 找到有效健康的实现途经。我国港台地区一些学者指出,所谓学校职员本位发展, 就是学校组织依靠有计划的政策活动,“加强教师专业化的能力,发展其有关教 育和管理的正面态度及信念,帮助他们学习、进修和发展成为更有效能的成员, 从而有效地教育学生、管理学校的运作,同时有效地帮助学校面对转变中的教育 环境”。学校职员本位发展是一个多范畴的、多发展纬度和层面的教育管理学概 念,他特别强调学校管理要改变过去那种由行政人员唱主角的“外控式”管理思想, 提出要建立以在职教师为主导的、根据学校教师的现实需要而设计的内控式整体 发展模式,从而为教师创造参与发展的机会,进一步确立教师参与现代社会及学 校变革的正面态度和实践技能。因为“现代社会革新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全体教师 的态度”。
上述有关提高教师职业社会地位和素质的理论模式均有合理可取的成分,特 别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理论与职员本位发展理念的出现,标志着当代师资培育和 管理政策的指导思想已经从“外控式”逐渐向“内控式”整体化发展模式方向转变, 代表了现代教师管理学理论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水平,对我国加强师资建设、提高 教师地位和福利具有借鉴作用。
二、启示:提高我国教师地位的策略 我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正经历着从外延式扩展向内涵式深化发展的历史 性新阶段,提高及优化在职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已成为解决教9币职业社会地 位问题的关键因素。2l世纪的中国能否解决教师队伍质量下降的问题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 业化浪潮的冲击,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模式向何处转变回顾与反省国内外教师 健身建设管理思想与实践策略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社会待遇问题是提高教师地位的首要问题 西方国家近半个世纪以来教师管理政策的实践经验表明,教师职业的社会待 遇的高低与教师队伍素质状况的好坏存在着重要的内在相互依存关系。当教师的 社会实际待遇高时,其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职业角色形象就比较高,也容易吸引 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从教,教师队伍素质状况就能够得以很大的改善,多数素质高 的教师也乐于从教。反之,则会出现教师职业的社会竞争力下降、高素质人才流 失严重的问题。
同时,教师职业竞争力的高低受社会其他行业竞争的影响也很大。当某一时 期其他行业竞争激烈,人员饱和,教师行业竞争力就上升。一个时期社会上出现 教师经济待遇好的情况,就会吸引相当多的人从事教育事业,而问题却在于教师 经济待遇的提高惟有依靠政府行为方能解决,因而教师待遇的提高似乎从来都落 后于其他职业群体。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也难以像技术性含量很高的其他职业活动 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解决教师职业的社会待遇问题,政府行为在其中扮演着 核心的角色并承担着基本的义务和责任。
(二)进一步推行教师职业专业化是提高我国教师社会地位与素质的必然 选择 教师职业专业化,是现代教师队伍培育及管理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尽 管教师职业专业化运动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但却是目前形 势下最为完善的发展策略。最近10年来,我国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已开始转向并 推广这一管理措施,以进一步规范与提高我国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不过,这一 发展政策要得以广泛而有效的推行广应用,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多数在职教师的专业化意识还比较淡漠,与现代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尚有一 定的距离。西方近40年来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比较成功的经验证明,职业的专业 化是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和素质的优选方案。
(三)推行教师队伍管理的公务员化制度是提高我国教师社会地位和素质 的充分必要条件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实行公务员制度,是保证教师社会地位的充分必要条件。
近代教师地位形象的严重失落,与教师的社会政治地位没有得以落实有很大 的关系,因此现在世界上各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将教师纳入国家公务员的管理系 列。1993年,我国颁布的第一部《教师法》并没有规定“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
只是规定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医疗保障应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水平。即便是这一重 要而意义深远的法律条款,也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以致我们许多教师看到 或听到这一法律规定时,普遍发出了无奈的笑声。这也从一个侧面典型地反映了 社会和公众对教师政治地位的实际看法。推行教师队伍建设的公务员化政策,是 我国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部门亟待关注并加以解决的一一大社会组织问题。国内 资深教育学家‘成有信先生曾经指出,“国家行政公务员、军事公务员、教育公务 员,已是构成现代国家社会公共事务及其管理的三大支柱之一”。他认为:“明确 教师职业的公务员性质是有重大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的,因为这就意味着教师对 国家要尽与公务员职业性质相适应的权利与义务。因而教师和其他公务员一一样, 不能有其他人员允许有而公务员不允许有的行为,除本职工作及与本职工作相 关:作外,不能从事其它工作……这就意味着,教师的命运与我们的国家及社会 主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一观点实际上很值得我们各阶层人士特别是决策层 面人士的重视。
(四)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教师队伍是解决教师社会待遇低下的根本出路 严格教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制度,是实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关键步骤。长期 以来,我国是世界上在校学生和教师数量最多的国家,师资数量短缺与质量有待 提高,一直是影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难题。
(五)强化在职教师的进修意识是增进教师职业专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在职教师的培训、进修始终没有被列为重要的制度内容。在国际化信息化时 代,教师不但要掌握基本的专业课程知识,同时还要持续更新知识,发展新的行 业技能及学术品质,为受教育对象能够不断提供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新知识、新 技能等社会公益性服务活动。鉴于目前教育普遍在利用新技术方面处于相对落后 的状态,加上教师的任务和责任不断复杂化,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些官员所 指出的那样,将来应该更加注意招收、培养和选拔教师,在未来教育体制管理中 应把教师进修和不断提高放任更重要的地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