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资对贸易要素影响]外商投资的影响

外商投资对贸易要素影响

外商投资对贸易要素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逐年增长,我 国每年吸引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从1990年34.87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900.37亿美 元左右,FDI在中国经济中日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现实是从净贸易条件来看, 我国的贸易条件却在逐步恶化,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并没有带来中国贸易条件的 改善。因此有必要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我国FDI的流向情况 从流向结构看,FDI要素密集度特征没有根本改变。1995年以前,FDI主 要投资于服装、衣着附件、鞋类、玩具、家具等劳动力密集型出口行业,这一时 期三资企业出口的大宗商品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商品上。1995年的全国三资企业普 查结果表明,三资企业中具有劳动力密集型特征的行业所占比重高于资本密集型 行业(2001,王岳平)。根据王岳平(2001)的计算,1995年具有劳动密集特征的行 业(即WPAV21①在1以上的行业)的销售收入占三资企业的56.78%,具有一般资 本密集特征的行业(即WPAV21在0.5到1的行业)的销售收入占三资企业的23.29%, 具有高度资本密集特征的行业(即WPAV21小于0.5的行业)的销售收入只占三资 企业的8.77%。520个三资企业参与的小类制造业中,三资企业在全部工业产出中 具有专门化特征的行业206个,其中属于高度劳动力密集型的部门51个,占24.76%, 属于一般劳动力密集型部门的93个,占45.15%,二者合计即具有劳动力密集性特 征的部门共占69.91%。可见,中国FDI主要流向劳动力密集型行业。1995年以后, 外资流向的行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流入机电行业的外资不断增加,但是行业 结构的这种变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外资流向劳动力密集型部门的结构特 征。可以从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情况中找到原因。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的比重虽然在不断下降,但是仍然占绝大比重。20 多年来,虽然中国FDI流向行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要素密集性质并没有 发生根本改变,主要还是流向劳动力密集型部门。

二、FDI流向对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 1.形成超额供给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1995~2005年我国主要工业品出口价 格水平呈下降趋势,这一方面说明价格竞争依然是我国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主要 的竞争手段,我国制造业特别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仍然集中在价格优势上;
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出口工业品总体质量不高,技术含量 和附加值较低。在外国直接投资比较集中的行业中,纺织、洗涤用品、轮胎、机 床等产品的出口价格指数有升有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外商投资企业未能从 根本上改变我国工业品出口的竞争手段,而且,外资企业出口对加工贸易方式的 倚重本身就说明外商投资企业更倾向于利用我国低成本劳动力获得出口的价格 优势。此外,我国长期以来在劳动力密集型部门实行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也 造成了中国出口部门的偏向增长,在国际需求结构不变或者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增 长慢于出口增长时,必然形成超额供给,反映在提供曲线上,就是中国的提供曲 线向外移动,贸易条件恶化了。

2.形成超额需求 FDI带动出口增长的同时,推动了进口的更大增长。这就使外资企业在带 动中国出口迅速增长的同时带动了中间产品进口的迅速增长,并通过以下两个作 用机制导致中国贸易条件恶化。一是国际市场竞争。出口品的国际竞争加剧的同 时,进口品的国际竞争程度近几年也不断增加。2000年到2006年,我国进口价格 指数由98.98上升为119.32,增长20.5%,可见,FDI使进口竞争日益激烈,推动 进口价格的上升,进而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二是外商投资企业的内部贸易。跨 国企业进行产业内贸易主要是为了利用转移价格获得高额利润,跨国企业在我国 往往采取高价进口机器设备和原材料而低价出口制成品的策略,来达到其减少企 业税负、避开风险与管制、调拨资金和有效分摊费用的目的。由于原材料和零部 件来自母国进口或母公司内部采购,外资企业可以通过抬高进口原材料和设备以 及核心技术的价格来达到转移利润、减少税收或独占利润的目的。外资在中国以 转移利润、减少税收为主要目的转移价格策略的普遍应用,推动了进口价格的上 升,导致了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

三、结论与启示 中国FDI主要流向劳动力密集型出口部门是造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贸 易条件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要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外资流 向的引导,要从根本上增加外资流向资本技术密集型部门和服务业的比重,降低 流向一般制造业的比重。其中,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是未来外资经济成长的另一 重要增长点,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也有利于缓解中国经济增长新 阶段中的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