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篇一:《试论点滴入微的小学生行为习 惯养成教育》 [摘要]好的行为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而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的关键 时期。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漫长、细微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 社会以及学生本身的协调配合;也需要通过监督、评价机制不断强化。基于此, 笔者从教几十年,教育教学工作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注重积累和研究, 认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笔者才疏学浅,以下观 点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得到各位同仁指正。[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庄子曰:“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这句话也为我们阐述了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的教育理念。“养成教育”,就是 要着力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 使学生养成良好品质。只有具备良好品质的人,才有发展的潜力,发展的前景。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明显提高。
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 发育。但与此同时,在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 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心理倾向。在学校中也常常可以看 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因此,对于这一代学生来说,很重要的教育任 务应该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素质教育的重要 内容。
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道德行 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从道德行为习惯入手,是发展小学生品德的最有效途径。
少年儿童时期养成的不良品质和习惯日后很难矫正,有的甚至可能伴随人的一生。
而养成的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则终生受益。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对少年儿 童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应以行为 习惯养成教育为主。养成教育是一种点滴入微的教育,需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常抓不懈才能取得实际的效果。一、养成教育要注重对好习惯的认知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日后成才的重要条件。现代心理学研究 证明,一个人成才所受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约占75%,智力因素约占25%。良好 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的方面,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一生有重 要作用。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注重认知的实施。对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实施养成教育, 首先要让学生必须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为习 惯,哪些行为习惯不能养成,为什么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良好的学习行为习 惯有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勇于提问、积极思考和讨论、大胆实践、 课后认真做作业、专心学习、珍惜时间、课前预习、单元复习、自觉读书、读书 写字姿势端正等;另外还要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辨别能力,并通过与优秀同学相 互交流学习经验,从而和自己进行对比,自己在哪些方面不如别人,以及自己成 绩不如他人的原因,让学生形成共识,从而取长补短,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养成教育需要形成多位一体的机制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既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客观因素,又 有小学生自身发展的因素。因此,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我们构建学校、 社会、家庭、学生四位一体的教育网络,齐抓共管。
1、教师要言传身教。
“身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 教师的举手投足都孕育着教育。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教师 一直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小学生会有意识的将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自己 模仿的对象,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起了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不但要 用真心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 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 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现在,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 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有人往垃圾桶里扔,那也 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 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先组织班队会展开讨论, 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我 们应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平时,我们教师 走进教室,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垃圾就随手把它捡起来,有了废纸、垃圾总是亲自扔到垃圾桶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的一个眼神, 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错误并很快改正;
有时老师的一个好习惯,一个好动作,都 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2、家庭要与学校对接。
家庭是抚育孩子的摇篮,既是孩子的第一社会环境,也是孩子最早接 受教育的场所。家庭又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因此家庭教育的这种广泛性是其他任 何教育都难以比拟的。作为小学阶段孩子的父母,家庭教育的责任与义务更是尤 为突出。要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向学生的过渡,要与孩子共同度过多个重要的转 折点与学习的关键期,要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做好对接。因此,家庭教育是学 生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家长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学生 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有一部分学生在学校中已经接受了教师正确的引导,可是 一回到家中又受到不良的家庭教育或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而失去了行为习惯是 非判断的标准。因此,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 等多种渠道,密切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各方面 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帮助家长提高育人意识和能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 教育同步进行。
3、联系社会各部门。
要与社会各个部门建立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结 合学校行为规范的教育内容开展社区教育,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聘请校外辅导 员到校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
4、重视学生的相互影响。
在学校里,除了老师,学生接触最广的还是学生群体,教师要经常观 察学生的活动,看看是否有不良现象的发生。有许多学生在老师面前可能会有所 顾忌,但在学生之间肯定会“原形毕露”。如若纵容下去,势必会影响到其他的学 生。这时,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观察这种现象,然后在一个恰当的时间,用一个 恰当的办法,对“症”下药,对他们进行“改造”,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
三、养成教育应从“早”从“小”抓起 养成教育行为细的特点决定了必须重视小学生的细微行为。敏锐地发 现儿童不良行为的苗头,及时教育、及时矫正,遏制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要从“早”从“小”抓起。从“早”抓起,即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如第一次说谎、第一次 骂人、第一次不做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家长在孩子第一次发生错误 时不能及时发现、纠正,待到孩子已经形成固定习惯再改正,难度就会增大。从 “小”抓起,就是从小事抓起。要不放过学生的任何一个不良行为,及时教育学生, “勿以恶小而为之”防止学生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比如:不 在校园走廊上打闹,衣着整洁,见到老师要问好,要主动给老人让座位等。这些 看是平常的小事,都会对小学生以后的行为产生影响。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 很多良好的道德习惯上的。如果教师注意到了学生的某种行为的出现,对行为学 生肯定这种行为,对这样行为提出表扬或奖励,这种细微行为就会让执行者认识 的升华和飞跃,会不断时间这样的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通过这 样的方式,不断强化学生好的行为习惯,弱化坏的行为习惯,这就是养成教育。
四、养成教育需要在体验中落实 小学生情感体验具有直接性和情境性,当引起学生产生某种情感体验 的事物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就会产生某种情感体验。我们可以利用每周的升旗仪 式上的国旗下讲话、学校的广播站、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训,对学 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法律常识教育, 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心中有祖国,心中 有人民,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乐于帮助别人,自 觉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实际的体验,让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 东西,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向困难低头,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养成教育需要评价体制来促进 评价是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 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 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 统一。因此,我们要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 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暗示。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点滴入微的过程,不 能寄希望于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养成教育从小学生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久而久之,学生的良好行为 习惯就培养出来了。而这些从小培养的好习惯必然会对孩子们以后的人生有很大 的帮助,会让他们健康的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篇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 略性思考》 摘 要:近年来,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行政部 门的重视。我认为要增强教育的效果,就要从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育模式的改革 入手。本文在分析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实 践策略,以期实现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实践策略 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实施素质 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社会不良风气,新旧观念的冲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因而,在基础教育阶段,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 行为习惯,已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此过程中,广大教师应及时总结经验,采 取有效方法。
一、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才标准的更新,是否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体 现了一个人素质水平的高低,而且已成为社会选人用才的重要标准。一个人一旦 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整个人生的发展都是有益的。对小学生来说,养成 良好的习惯比学会一些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 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 弥补的。”可见,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地方,不能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良好 行为习惯的养成。就现状来看,这已成为一项新的课题。因为它关系到学生的为 人和处事,关系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幸福和国家的建设与发 展。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把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 育当做一项教育立人的奠基工程,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
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教育机构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 高,有些学校还将此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发现许多有待改进 的问题,我们应重视这些问题。第一,教育观念的落后,习惯养成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 在家长的眼中,始终将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经调查,有90%以上的家长认为, 孩子只要学习好,将来就会有出息,其他方面都不重要。
正是由于家长的这种心态,导致某些学校为了满足家长的愿望,将所 有精力集中在知识的教育上,彻底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例如在 某市的一所实验小学,由于学生每天都要乘坐公交车上下学,每天早晨7:30至8:
00和下午4:00至5:00公交车上很拥挤,即使在拥挤的环境中,学生还经常在公 交车上嬉戏打闹、大声喧哗,他们丝毫没有顾及周围乘客的感受,而且这部分学 生还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出现此类现象,除了家庭教育原因以外,与教育者认识 上的偏差有很大关系。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行为养成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一直将学生的成绩视为教育的生命,导致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成 为空谈。
第二,教育方法的陈旧,习惯养成教育缺乏一定的实效性。随着社会 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教育市场的需求。以往,我们在小学生行 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方面,方法陈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表现在具体的方法上, 主要以理论灌输为主。
同样我们还以某市的实验小学为例,进入学校的教学楼时,我们发现 教学楼走廊两侧挂着许多宣传文明礼仪的宣传画,这是一种环境布置,目的是为 了时刻提醒学生们要注意讲文明,懂礼貌。然而我们走访时发现,实际效果不尽 如人意。我们随机抽取了四年级200名学生进行交流,有135名学生表示不怎么关 注这些宣传画,65名学生则干脆表示平时课程太多,没有精力去关注礼貌问题。
他们认为思想政治课不是主课,只要学好数学、语文和外语就行。
在走访学校的老师时,数学、语文和外语老师几乎一致认为,让学生 掌握数学公式、理解语文古诗词、打好英语基础是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思想政治 教育老师也认为学校对学生的品行教育没有足够重视,单靠课堂上粗略的讲解并 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有时讲得多了,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带来负面效果,无法 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策略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手段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教育的实际效果。在进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时,学校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 式,从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小 学生在道理的接受方面远远不如高年级的学生,但是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 奇心,并且好动,因此,我们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尽可能开展丰富多彩的 活动,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参与热情,比如通过游戏节目,表演课本剧,参与公 益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互助意识和合作精神,进而培养他们良好 的行为习惯。又比如,在植树节开展有关保护地球的活动,在母亲节开展“我为 妈妈做好事”的活动等,让教育活动生活化和实践化。此外,我们还可以跟社区、 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践教育平台,让学生在活动的体验中,感动自己,感动他 人,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明确教育的重点,对学生实施分层教育。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应明确教育的重点,并围绕重点展开教育活动。由于学生成 长各阶段都具有鲜明的特点,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一 定的差别。因此,在设计教育方案时,我们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分解教育目标, 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和不同阶段的学生分层要求,使之更具有合理性和层次性。如 低年级学生,侧重点放在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年级学生,侧重点放在 不当行为的调整上,这样效果会更好。
综上所述,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占据重要的位 置,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将 养成教育定位成一般意义上的教育,而应该将其提升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 去认识,从而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使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 育落到实处,使素质教育的内涵不断深化,为学生未来的幸福生活打下坚实的基 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