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发展】广播电视编导

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发展

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发展 摘要:在我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起步相对较晚,随着近 几年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与现实社会的需求出现脱节 现象,本文主要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的瓶颈以及如何突破瓶颈进行了论述, 以期为我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
困境;
发展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和影视事业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编导这个专业越 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但是对于广播电视编导的精确定义在国内还是比较 模糊,简单来说,它主要指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所培养的人 才主要面向广播电视系统从事幕后工作。最近几年,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使得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瓶颈 1959年,北京广播学院的创建是我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开端,历经半个 多世纪的探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我国获得快速发展,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水 平的提高,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难以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面临着许多困境,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院校之间学科设置不统一 在我国,各院校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基础性研究相对不重视,使得电视编导 专业没有明确的定义,这就导致不同的大学在开设此专业时所设置的学科千差万 别,造成了专业学科设置与教学培养混乱的现实。由于学科设置上的差异,使各 高校的毕业生无法适应现实的工作岗位,从根本上说,专业学科设置与社会发展 需求脱节,阻碍了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二)院校招生存在两极分化 由于学校之间学科发展的先后不同,使新兴院校在与老牌名校的竞争中, 招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质量和数量两方面。优秀生源向优秀院校集 中,新兴院校遭到挤压,再加上国家对优势学科扶持,使得新兴院校更加难以追 赶老牌名校的脚步,这样导致两极分化,不利于我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三)普通院校师资力量匮乏阻碍专业发展 以宝鸡文理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2010年的专任教师5人,现在20 人,其中讲师9人,占45%,助教7人,占35%,硕士17人,占85%,承担专业教 学任务的大部分都是3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因此,对于普通院校来说,它们难 以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去与老牌名校抗衡,同时由于国家政策的偏向,使得普通院 校缺乏足够的资源,这种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使得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更加 艰难。

二、广播电视编导如何突破困境 (一)加强理论研究,统一学科设置 由于学科设置的不统一,使得各院校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现实工作岗位的 要求,造成了专业培养与现实需求的脱节。因此,各院校应努力加强理论研究, 并由老牌名校组织召开相关专业研讨会,加强理论交流,针对现实社会的发展需 求,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并统一专业标准。在加强理论研究的过程中要充分考 虑人们的需求,真正实现电视节目服务于民生。另外,电视编导要积极进行相关 编导策略的创新,加强国内外交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经验,运用多种艺术表现 形式提升节目质量,促进专业发展。

(二)国家政策扶持,促进良性竞争 从某种方面来说,一定程度的竞争有利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但是, 这种竞争必须是良性的,就目前存在的这种由于国家政策导向所导致的资源分配 不均,只会使得不同院校之间的两极化差异更加严重。因此,国家应该加大对普 通院校的支持力度,使其有与老牌名校竞争的资本,各院校间百家争鸣更加有利 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现实环境中的发展。

(三)完善实践培训,促进校媒联合 广播电视编导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存在的价值就是为社会输送广 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 只有与现实社会发展相结合,才能跟得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因此,在对学生进行 培养时,不能忽略社会实践环节。学校与媒体的合作,将为学生的实践培训提供 便利,有利于学校与社会的接轨。校媒联合是一种互惠共赢的发展模式,一方面, 媒体可以为学校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为媒体进行数据分析,为媒体的发展提供数据指导. 三、结语 广播电视编导对新时期社会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大家 共同努力,克服困难,使广播电视编导处于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实现其服务民 生的价值。

作者:马松婷 单位:徐州市广播电视大学铜山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