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扶贫与专业集群建设研究
高校教育扶贫与专业集群建设研究 摘要:西安思源学院紧密围绕区域脱贫致富需要和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构建专 业集群协同管理机制、构建专业集群资源协同配置机制和构建专业集群师资协同 培养机制,培育和建设专业集群,落实扶贫攻坚和区域产业发展的大政方针,提 升了办学水平和优势,确立了学校在地方的重要办学地位。关键词:应用技术高校;
教育扶贫;
区域产业;
专业集群 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颁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 变的指导意见》指出,高校要紧密围绕产业链、创新链整合专业设置,建设全覆 盖的校企合作特色专业集群。[1]这表明国家将专业集群作为应用技术高校发展 的重要内容。经典反贫困理论中的“人力资本”理论和“可行能力”理论共同阐释了 教育扶贫与区域产业相互融通的路径―――培养“有志”且“有智”人才。应用技术 高校应贯彻党的教育扶贫方针,依据区域产业集群和行业领域对学科专业进行调 整,促进交叉学科发展,构建专业集群办学模式,丰富专业集群办学内涵,全面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本文涉及的一些概念界定 (一)应用技术高校。本文所指的应用技术高校是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由地 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而形成的高校。应用技术高校面向区域和行业培养急需的应 用型人才,其所培养的人才既能掌握现代社会生产、建设与服务一线从事管理和 操作的各种高级技能,还具有将高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2](二)教育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3]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就是让贫困 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教育扶贫旨在提高人的素质,激发贫困人群脱贫致 富的主观2018年第8期LNGZXBVol.20,No.8能动性。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 首的54所高校率先提出高校开展贫困地区教师培训、民众技能培训和基层干部培 训等为内容的《高校参与脱贫攻坚倡议书》。[4](三)专业集群专业集群的概念已 逐步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但相关文献较少。部分学者仍以专业群的概念定义专 业集群。为近一步扩大应用技术高校专业建设与产业对接范围,有针对性地提高 培养质量,有学者提出了“校际专业集群”的概念:以一所或几所应用技术高校的 特色专业群为核心,聚集区域内其他高校的相关专业,形成跨组织的更大的专业 群。该概念阐明了专业集群的内涵。
二、西安思源学院专业集群建设实施路径西安思源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应用技术高校。学校依据 区域产业有针对性地建设专业集群,对革命老区延安市米脂县,以及安康市平利 县仁溪沟村进行教育扶贫,全力投入陕西扶贫攻坚与区域发展中。学校利用陕西 特有的资源优势,加强服务区域的能力,提高对地方的贡献度,不断完善专业集 群服务产业群的机制,逐步形成了专业集群办学优势。(一)对接教育扶贫与区域 产业精准设置专业集群。作为白鹿原大学城高校联盟理事长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积极参与到陕西扶贫攻坚和区域发展中来,学校结合扶贫攻坚要求和区域发展需 求精准设置专业集群。1.主动对接群众脱贫致富需要。陕西有三个国家连片特 困区,56个重点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区),占全省所有县区的55%以上[5],其中 陕北革命老区的榆林市米脂县、安康市平利县更是深度贫困地区。区域内群众脱 贫致富是区域扶贫攻坚和区域发展的核心任务。精准对接群众脱贫致富,提高普 通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培养区域人民群众创业意识,增强就业技能,增加就业机 会,是学校发挥主观能动性服务区域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需要。学校依据产教深 度融合的思想,系统全面地精准设置专业集群。围绕贫困地区群众对医疗卫生的 需求,将护理学、护理、康复治疗、社会学等关联专业设置为康复医疗与社区服 务专业集群;
围绕贫困地区群众对基础教育的需求,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教 育学、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等关联专业设置为现代教师与教育专业集群;
围绕贫困地区基础建设的需求,将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电 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软件设计等关联专业设置为城乡发展 与基础设施专业集群;
围绕贫困地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将旅游管 理、文物修复与维护、影视创作与传媒、书法学等相关专业设置为旅游与文化产 业专业集群;
围绕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特色手工品,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 数字媒体艺术、广告设计与制作、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设置为公共服务与管理专 业集群等。2.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国家关于陕西贫困地区区域发展与 扶贫攻坚的战略是:未来5到10年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保障、基础设施和社会事 业进一步发展,资源开发和生态建设良性互动,全面实现小康水平。[6]西安思 源学院主动与国家发展战略对接,遴选、鼓励与发展战略紧密相关的专业构建专 业集群,以产教融合为抓手,以专业集群为平台,提升学校学科专业的培养能力 与水平,围绕扶贫攻坚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大量的各类专门型人才。从根本上解 决“招不来,留不住,用不上”的人才短缺难题,全力服务扶贫攻坚与国家发展战 略。陕西大部分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技术需进一步提升,一 些企业能耗高、污染大,产业之间耦合度低,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产业同质化 严重,差异化发展未形成格局。学校在专业集群建设时,精准链接产业集群,与 产业集群协同开发特色产品,协同攻克技术难关,提升区域产业集群的相对优势和竞争力,力争使产业集群以更高水平反哺教学。(二)构建专业集群发展机制。
1.构建专业集群协同管理机制。建设专业集群要构建良好的协同管理机制,要 处理好学校与行业企业,学校与学校,校内各专业群之间互相交错的复杂关系。
学校与行业企业建立产教融合机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应用技术高校专业集 群的内核,学校应和行业企业建立基于专业集群的合作机制。组建行业企业参与 的专业集群指导委员会、理事会。委员会和理事会紧密关注区域经济发展、行业 发展动态,指导学校动态调整专业集群和专业。建立科学的专业集群评价体系, 改良、淘汰背离区域发展的老旧专业。在校内建立专业集群管理机构,协同处理 围绕专业集群而衍生的专业方向、课程共享、实习实践等相关问题。2.构建专 业集群资源协同配置机制。创新专业集群协同发展机制,最大限度使用资源。根 据行业领域的特点,依据专业集群的区域和服务面向配置教学资源。对于专业集 群中场地、基础实验室、基础实习实训平台等可共享的教学资源,统筹规划,统 一调度,统一使用,统一管理,打破单位界限。譬如,汽车工程、汽车检测与维 护、交通运营与管理、空中乘务,属于不同学校的专业,但在专业集群上属于交 通运输专业集群,因此,校际合作,资源共享,将四个专业划归交通运输专业集 群。旅游管理、文物修复与维护、影视创作与传媒和书法学分属两个不同的二级 学院,但在专业维度上归属旅游与文化产业专业集群。深化产学研合作,学校应 主动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协同发展,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以校企合作项 目为载体,通过共建研究中心、实验实训基地和实验室等方式,加强合作,拓展 关系,与地方和行业无缝链接,建设认知实习、课程实习、就业实习基地,促进 专业集群建设。我校发挥地域优势,与著名作家陈忠实及黄土派作家协同创建白 鹿书院、陈忠实文学馆、黄土派作家工作室、任宝林书画院,与白鹿仓、白鹿原 影视城等密切相关,为旅游与文化产业专业集群提供共享实习实训基地。3.构 建专业集群师资协同培养机制。以“降低储备率,提高利用率”为原则协同培养专 业集群师资队伍。在专业集群内部重点发展优势专业师资,使各专业师资之间既 高度关联又各有特色和优势。在专业集群内部根据职称结构、学历结构、行业实 践背景等优化教师队伍,教师应承担两到三门专业课程,其中至少一门是群内的 其他课程。通过校际合作协同提升教师应用型研究水平,通过校企合作协同提升 教师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面向行业企业聘请能工巧匠、技术精英和管理骨干等 充实教师队伍,提升教师队伍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的能力与水平。我校与西 安交通大学签署帮扶协议,教师一对一参与交大导师团队的课题研讨、论文写作 等,提高教师应用研究的能力和水平。每年选派50人,4年以来累计培养教师200 余名。《西安思源学院教师暑期行业实践暂行办法》以优惠政策鼓励教师深入行 业企业,提升行业实践能力,政策实施以来累计派出教师300余人。我校实行校外导师制,聘用行业企业精英资源,充实专业集群师资,截至目前共聘用100余 人。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为专业集群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师资基础。总之,西安 思源学院结合教育扶贫与区域产业的需要,通过协同发展构建了康复医疗与社区 服务、现代教师与教育、城乡发展与基础设施、旅游与文化产业、公共服务与管 理等五大专业集群。学校以构建专业集群为契机,系统、科学地优化新兴专业, 改造、淘汰老旧专业,提升专业集群服务社会能力和整体竞争力,形成了学校专 业集群服务教育扶贫与区域产业、教育扶贫与区域产业反哺学校专业集群的良好 局面,进一步确定了学校不可替代的办学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