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摄影的艺术结课论文范文|论文的格式

浅谈摄影的艺术结课论文范文

浅谈摄影的艺术结课论文范文 摄影的艺术论文篇一:《试谈新科技在摄影艺术领域的运用》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几何速度在增长,短短几十 年的历史变革通常是之前需要几个世纪才能成的。这种增长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期, 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渗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作为社会上层结构的摄影艺术领域 必然是首当其冲。本文主要分析新科技在摄影艺术领域的运用。

关键词:科技;摄影艺术;影响 一、前言 当代的摄影艺术领域已被各种光怪陆离的视像所包围,各种媒介中充 斥着各式的机械复制的视觉影像,海量的图片,广告,电影,3D图片,虚拟电影……人 们可以不会用笔墨来写字,但绝对不可以不会读图。影像艺术已由单一的绘画形 式过度到摄影,动态摄影,多媒体合成及计算机虚拟。同时,各种由科学技术的演进 而形成的表现的多样性又让我们观看影像,消费影像的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影 像由它的本能作用一记录,演进为揭示一揭露一思考。摄影艺术不再是现实的描 摹,它的视线探入了多维的角度,灵魂的幽微,隐秘的暴露,极度的体验,幻象的呈现, 梦境的回归,影像的语言编制了一个未知世界的伊甸园。

二、艺术视野中多元演化的当代科技摄影 摄影本身其实就是科学过程的结果,无论胶片银盐还是数字成像。新 科技的发展,使得影像可以在拍摄之后无需花钱冲洗即可及时显示,自动调焦和自 动测光等技术使得人们从大量的技术细节中解放出来,从而可以更加关注于摄影 本身,从这个角度说,科技手段促进了摄影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而科技与摄影之 间实际上还存在着更多交融的区域,则为影像的产生带来了多元化的介质,同时也 导致新型影像形态的出现。科技手段对摄影的影响是无所不至而客灵活多变的, 影像在其产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随着相关科技手段的改进而发生革 命性的变化,从而导致新影像语言的产生。科技手段上的变化将能够为影像的表 现提供新颖的形式,同时也会为摄影提供全新的题材和内容。

传统的摄影技术中,银盐成像以及染料的应用无一不是化学的过程,而新兴的数字摄影则彩CCD或CMOS的光电效应来感应光线中基色光(如红绿蓝)的 强度,Foven、SONY、柯达等公司一直在致力于新型影像传感器的开发,推动着数 字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此同时,一些人放眼被摄影忽略已久的生物材料,科学 家Chris Voigt使用细菌、科学家 Joe Davis使用DNA分子,艺术家HeathetAcroyd以 及 Dan Harvey则使用绿草来作为感光材料,他们分别获得了别具一格的照片。

传统的摄影中,光线的感光材料是形成影像的两个基本要素,而可见光 则是最早用于摄影的光线,而不可见部分的紫外线则由于能量较高而往往用于照 相法生产电子线路,而红外线往往被用于弱光甚至黑暗环境下的拍摄,专门设计的 红外胶卷则能够产生强烈夸张的色彩表现。不同波长的光“看到”的不同影像。随 光线波长的变短能量变大,在从红外到可见到紫外,乃至能量更高的X射线,Y射线 等。高能的射线能够轻易穿透物体的表面,例如,在 Nick Veasey的射线影像中,隐 藏在物体内部的结构清晰地呈现出来。

1、温度场影像。

红外线是与物体温度直接相关的光线,但是在传统的红外摄影中,红外 线的作用仅仅是使感光材料发生化学变化。艺术家 Ted Kinsman采用红外成像技 术拍摄下了大象的温度场分布,温度高的区域显示为红色,而温度低的背景区域则 是蓝色,而在传统的红外摄影中,色彩与物体的绝对温度没有直接的联系。

2、射线成像。

射线(X射线,Y射线等电磁辐射和其他粒子)成像是利用射线束通过被 测对象(例如不同形状的工件,人体的器官等)投影在探测器的陈列上,通过电子技 术读出和计算机数据采集的分析系统,使被测对象的内部结构的图像重现在计算 机屏幕上的一项综合性高新技术,它是建立在多学科交叉和渗透基础土的一个新 的学科生长点,己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医学、材料科学、工业、国防、交通、 安检等领域。

尼克维尔赛(Nick Veasey)采用设计用于安检和侦察的X光成像系统来 创作艺术作品,在他的作品中,看不见的东西清楚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提示了内部 元素和辛勤劳作,隐藏在物体内部的东西变得清晰可见。

3、细菌及ONA分子感光形成照片。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Chris Voigt及其团队何用经过基因改造的大肠杆菌,开发出了生物光传感器。这种装置拍摄的图像虽然需要四个多小时才能形成, 只有单色;不过细菌极小的尺寸却可以获得极高的分辨率,大约是每平英寸100兆 像索——相当一于如今最高分辩的十倍。

这种“活相机”是利用经过基因改造的细菌,当光线照射到这种细菌体 内的基因时,一种化学物会变暗。Voigt研制光传感器的办法是,加入海藻基因,通过 编码把感光蛋白质编入大肠杆菌中,而大肠杆菌的DNA很容易操纵。光激活蛋自 质后,色素会变暗。如果把足够数量的细菌聚在一起,溶液就会变黑,就能得到类似 照片的图像。于是黑白图形成就被“印”在培养皿中。

Joe Danvis则使用特殊的DNA分子作为感光乳剂,受到光线照射到部 分会发生变性从而实现对影像的记录。

三、高速摄影与低速摄影的魅力 1、高速摄影:高速同步闪光摄影 高速摄影主要有几种手段:一是借助高速摄影机,其优点是明显的,缺 点是价格太高。麻省理工学院的Harold Edgorton教授发明的高速同步闪光摄影技 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转瞬即逝画面的记录,这种手段往往借助传感器触发相机 快门,使普通相机以较高的快门时间对精彩画面进行记录,如波特兰的艺术家 Martin Waugh以及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John Hart教授等人都采用这种手段对液 滴的形态进行拍摄,将溅起的水花记录成为永恒的精彩。

然而这些技术仍然只适合于对小型画面的高速记录,面对赛车道上依 次飞驰而过的几十辆赛车,如何记录摄影师Rick Graves对此提出了一个别具一格 的解决方案:他利用一个高速马达和一个带有狭缝的金属盘子对相机进行改造,马 达的速度和赛道上飞奔的赛车速度关联,从而使得赛车在胶片上形成的影像与胶 片的卷动速度同步起来。当赛车经过时,照相机每次拍摄下赛道上一英尺宽的一 条图像,连拍后的照片通过Photoshop缝合起来,形成完整的图片从而将一系列高 速行驶的赛车凝固在一个长条图片上。而慢速快门则可获取别具趣味的影像。

2、液体雕塑 波特兰的艺术家Martin Waugh以及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John Hart教 授等人都来用调整摄影的手段对液滴的形态进行拍摄,将溅起的水花记录成为永 恒的精彩。3、慢速摄影:光绘影像 手持发光器在黑暗的夜空挥舞,通过小光圈和长时间的曝光,将光迹走 过的路径记录成为透亮的线形彩带。

4、慢速摄影:摆锤运动的慢速摄影 摆锤下跌的时候,其幅度受到因空气摩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慢速摄影 可以致使椭圆形轨道的轴线不断偏移。由于运动的幅度与摆锤的尺度相关,摆锤 完成一个往返的周期往往也会增加(非谐振)。由于大轴椭圆形的振幅比短轴的大, 主轴和副轴的周期也不同,这使得轴摆的相位发生变换并且旋转。一些艺术家在 摆锤上装上光源,使之能够向四面八方发射光线,并且使用长时间曝光进行拍摄, 获得美丽的摆锤运动曲线。

5、应用科学方法获取的影像 使用软件Photoshop将照片处理成为各种新颖的画意效果的作品己经 层出不穷,另外一个正在备受关注的领域则是借助复杂的数学算法对影像进行变 换。而虚拟现实技术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则使得人们可以凭空地通过数据的描述 来合成虽然反映客观事实,但是却不可能被实际的“看到”而仅仅是在概念中存在 的影像,如香港的放射学家Kai一hung Fung对一个患者拍摄了182张CT片,并且经 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制作了一张鼻腔的三维地形图,从而获取了一张从患者脑袋 后部向上看鼻窦的虚拟影像。

摄影的艺术论文篇二:《浅析摄影课讲授艺术》 上好摄影课不容易,上好大学生的专业摄影课就更不容易。笔者作为 一名兼职教师,在艺术教育教学第一线,通过听课、走访、问卷、调研,发现目 前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大学专业课老师在教学中,仍然是“老三篇”:黑板粉笔、照 本宣科、缺乏激情。这种讲课从表象看很像写作文,大家都在写,但精彩的篇章 不多,多系平铺直叙,;有“标签式”硬贴,“商品式”硬配之嫌。这种讲课说老实话 老师是花了苦力,也费了心血的,但大学生们不买账,不喜欢,学生掌握不了应 该掌握的知识,素质提不高,教学成效甚微。笔者认为,要教好大学的专业摄影 课,授课教师必须讲究授课艺术。要解决这个难题,授课教师必须努力做到三个 字:新、情、活。一、精心备课,内容求“新” 内容求新,一是指对内容的开掘要深,要扩充新内容,向大学生提供 足够的信息量。摄影课内容变化较快,特别是数码技术、网络技术的出现,对传 统摄影的冲击较大,要适应这种变化,摄影课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因此,我们 不能抱住老教材不放,应该坚持“信息新、数量大、实用性、课题化”的原则来组 织教学内容。摄影课只有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提供最大量的最新的和有用的信 息,他们听起来才会觉得过瘾。二是指对内容的创新和发展,要掌握其本质,占 据制高点,讲到最前沿。在调研中发现,大学生对老师不满意的意见中有一条就 是“我们知道的老师反复讲,我们不太懂的老师省略讲,我们不明白的老师又不 讲,老师讲过后我们还是不会做”,这就是没有处理好这些问题,当然,有时是 老师自己也不太清楚,怎么能讲得清楚呢 二、细心讲解,表达含“情” 这是研究“怎么讲”的问题。

有了好的、最新的摄影知识内容,如何将它们变成可视、可听、可读、 可析的对象,并通过老师的语言将各个知识点让大学生记住并掌握呢这是另一个 困惑老师的地方。笔者认为只有发挥情感的功能,细心讲解,方可解之。情感在 讲课中的功能主要有如下四个:一是动力功能,即老师积极的情感能引起大学生 的兴奋、激动、愉快的情智体验,使学生们充满活力,积极投身于自己感兴趣的 各种课堂活动。

因此,老师上课的每一段话,都要有感情色彩,都要努力从心灵深处 自然流露,当然,这首先要求老师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这样的话,大学生 们就会在老师情感的动力驱动下,精神愉悦地学习,并转化为利于教学的行动。

二是感染功能,即个人的情感对他人的情感具有施加影响的作用,也就是说老师 的情感能感应大学生,使大学生们具有类似的情感,这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关怀、 照顾、信任为主的温情式感染,以激发比、学、赶、超为主的示范式感染等。老 师的关爱和信任会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三是调节功能,即人的情感对人的思想 和行为具有调节作用。

这一点反映在师生关系上特别明显。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师生的积极情 感为基础,能够激发师生的热情和智慧,唤起师生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因此,老 师要热爱学生并尊重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同时要情随境迁,善解人意,努力营造师生交流的和谐氛围。如给学生一种认真倾听的表情、一个信任鼓励的眼神、 一种朋友商量的口吻、一封探讨问题的E-Mail等等,都会取得极好的效果。

笔者认为在课堂上,师生要零距离接触,要有伙伴式交流,这有利于 张扬学生个性,放飞学生思绪,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问题的主人、学习 的主人。四是迁移功能,即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事物。当代 大学生情感丰富,而且好激动、善迁移,他们的认识活动,常常靠情感的体验, 经常因喜欢听老师的某门专业课而喜欢上这个专业,进而献身于这个事业。老师 一定要以正面形象吸引和感染学生,教师对摄影艺术的执著和热爱,种种无言的、 不求功利回报的关爱,对学生无疑具有强烈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其身正,不令 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老师只有做一个有德有识之士,才能使大学生 实现积极的情感迁移,“爱屋及乌”,从而“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用心设问,方法要“活” 这是研究“谁来讲”的问题。

一是课堂互动、连环问答。“知识是前提,表达是关键”。

摄影课上用音乐做补充,老师有意识地在师生互动讲课,指导学生课 上思考、观察、讨论、写感受时,运用精选的与摄影作品相协调的、与课堂氛围 相一致的音乐来“讲课”,定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这一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动眼、 动耳、动手、动脑、动心,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大学生喜欢这种氛围,在这种氛 围中,他们更容易接受老师提供的知识。

二是让实践成为学生的又一老师。每节课都留下一个实践项目,精心 设计一个创作主题,请同学课后做一下,下一次课时,请同学上台讲一讲实践经 历。鼓励每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话,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保持学习的注意力。有的教师可能会有这样的困惑: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学 习没有结果怎么办其实,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和使其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这不就是结果吗这种没结果的结果倒是最重要的。

在经历了一个教育过程之后,无论结果是否达到,实际上这个过程本 身就是结果,是无形而珍贵的结果。什么是素质这个结果就叫素质。在很多情况 下,教育的结果还没出现,但过程已经存在,在此过程中,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 学习主动性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就是素质的变化,这理应是我们教育追求的目标。

同学回答问题的对与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敢于发表意见。学生做 事有没有结果,这也不重要,他做事的过程已经很重要了。因为在这种过程中, 实践在给大学生们“上课”。诚如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女生汪洋所言:“与其说摄影 课是一门课,还不如说它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学会从生活中、从实践中审视自己, 审视自己的生活状态,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和哲理。” 综上所述,高校摄影课教师在授课时,认真做到三个字:新、情、活, 细心解决好讲什么、怎么讲、谁来讲的问题,一定会受到大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同时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摄影的艺术论文篇三:《试析摄影艺术的美学视角》 一、前言 如今,摄影对我们而言,已经不再陌生,它是应用专门的机器设备来 记录影像、传播图像信息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摄影技术也日益提 高,摄影在这种情况下日渐成了一门特殊的艺术形式。摄影师通过敏锐的观察力、 高超的摄影技巧和独特的审美视角,将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画面转变为永恒的定格, 化平凡为神奇,可见一个出色的摄影作品势必蕴含着丰厚的美学内涵。在新时期 背景下研究摄影艺术的美学视角,能够推进摄影艺术的持续发展,凸显这门艺术 的表现力。

二、美学视角下摄影艺术的内涵 毫无疑问,摄影艺术有着丰厚的内涵,主要是通过摄影作品的审美价 值得以彰显。首先,摄影者的美学素养决定了摄影作品的审美价值。虽然摄影作 品存在的价值是记录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物和场景,旨在真实体现现实情况, 但是摄影者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视角能够影响他对现实情况的关注程度,在一定程 度上激发他的创作灵感,挖掘美的视角,进而提升摄影作品的审美价值。由此可 见,摄影者要在摄影创作中训练自己的观察力、感知力,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 对美的理解能力,这样才能不断发现现实生活存在的独特之美,并及时用摄影机 记录下来,创作出更好的摄影作品;其次,摄影作品的审美价值也能反作用于人 对美的认知和享受,能够促使人们在优秀的摄影作品中得到情感的升华和心灵的 净化。由此可见,摄影艺术的美学视角存在双面作用的“力”,不仅可以记录客观现实,还能对人的心灵世界产生影响。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能够激发欣赏者的 共鸣,对他们的情感世界产生作用。

三、摄影艺术的美学视角体现 在美学视角下,摄影艺术有着深刻的内涵。那么,摄影艺术的美学视 角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从以下几点可见一斑:
1.想象美 作为一种介于感知与思维之间的活动,想象不仅依靠人的感官,更依 靠人的内心活动。它是一种具有理性因素、比较高级的心理活动。所谓想象美, 就是由摄影画面的想象性质引发人的想象活动而形成的内涵美。

我们都知道摄影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在一瞬间将被摄体凝固成永恒的 画面,从而帮助人们在日后再现认知。然而,除了认知活动,人们还有想象活动, 在不断追求摄影美的过程中,摄影者不仅要追求现实的光影之美,还要在摄影作 品中体现一种想象思维。在上个世纪初,人们就开始尝试借助暗房技巧将摄影作 品拼成纯想象的作品画面。《月亮女神》就是当时的代表作品,从现代眼光看待 其构图虽然略显生硬,但是其丰富又迷人的想象填补了摄影技术上的不足之处。

如今,一个优秀的摄影者只要有了想象,就会找到合适的场景,结合 妥当的手法来体现这种想象活动。那些非纪实的摄影活动,更需要奇妙的想象。

美国摄影大师杰利尤思曼明确指出:“如果梦境是醒着的生活的转化,那么醒着 的生活也是梦境的转化。”见过他的摄影作品的人,都会沉迷在他所创作的想象 空间中。

2.意境美 意境美高度凝结了摄影的艺术之美。对于一幅摄影作品而言,意境就 是要求其具备一定的意蕴和情趣,使欣赏者能够感悟到照片画面之外的某些内涵, 使其引发心灵共鸣。毋庸置疑,意境美是摄影艺术一直追求的高层次目标,是摄 影者进行创作构思的中心环节。

一般而言,摄影意境美来自于摄影者的主体意识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和 感悟。所以摄影作品不同的意境反映了摄影者对生活的不同感受,体现了他们的 不同个性与风格。客观事物自身是没有意境可言的,因为意境是人赋予客观事物的一种审美感受。当摄影者运用相关设备将画面瞬间捕捉下来,摄影作品自然就 流露出一种意境之美。当然,如果这种意境美没有被欣赏者所接受,它就只能隐 性存在。

要想凸显摄影作品的意境美并不是高不可攀,关键要用心挖掘生活之 美。尤其是风光摄影中,自然界具有灵动的生气和广袤的空间,为摄影意境美的 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如图1所示的摄影大师郎静山的《~鹿攸伏》作品就体现了 一种独特的意境美,画面上的翠竹俊朗挺拔,渗透出一种明朗清新的气质,三只 小鹿在竹林间忽而嬉戏、忽而伏立,使画面更显悠然自得。竹林与小鹿的大小比 例并不协调,但是彰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烘托出一种超然的意境之美,让 人印象深刻,不能自拔。

3.情感美 摄影艺术的情感美,即指那些由摄影作品所引发的,所有与人类情感 有关的内涵美,它是摄影者反映客观现实的特殊形式,也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评 价与态度。

毫无疑问,艺术表现与摄影者的个人情感息息相关。作为一种特殊的 精神产物,摄影艺术的特征之一就是在创作过程中渗透摄影者强烈的个人情感。

所以,摄影者自身的主观感受对摄影创作至关重要。作为一名合格的摄影者,要 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融入到创作过程中,并将情感贯穿于创作的各个环节中,这 样才能创作出别出心裁的艺术作品。

具体而言,摄影艺术的情感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被摄者情感的 体现;二是摄影者内心情感在照片画面上的体现。前者集中于人物摄影,后者则 渗透于任何种类的摄影创作中。

四、结束语 从诞生之日起,摄影艺术就与人们的生活、情趣息息相关,紧密联系。

具有美感的摄影作品不仅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更能启发人们加深对自然、对 社会、对自身的思考,实现情感的升华。摄影艺术具有想象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为了达到这三个美的层次,摄影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要在 社会实践中不断磨练情操与意志,这样才能迸发智慧的火花,闪现睿智的灵光, 进而创作出更加出色的摄影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