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文学研究毕业论文范文|什么是儿童文学

浅谈儿童文学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儿童文学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儿童文学研究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 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艺术教育价值研究 》 摘要:我国儿童文学作品起步晚,由于时代背景的特殊性及社会环境 的影响,很长一段时期内,儿童文学作品都同我国政治命脉密切相关,具有十分 浓重的时代特色,因而这也导致我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艺术发展缓慢。但在著 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所提出的“真实即幽默”理念的影响之下,我国儿童文学创 作者开始赋予作品更多的幽默艺术与教育意义。本文从儿童文学作品出发,解读 了其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并就其所具有的深刻教育价值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儿童文学作品;幽默艺术;教育价值 幽默可以定义在美学范围内,它是文学作品应当兼具的美学品质之一。

儿童文学属于中国文学的有机构成部分之一,其中不可缺乏幽默的审美价值观。

真实是幽默最宝贵的品格,典型代表作有张天翼的小说和童话,它们是中国儿童 文学作品的幽默样本,幽默之中夹带苦涩与讽刺。相对其他文学作品而言,儿童 文学作品的幽默基础为现实的儿童校园生活,幽默依据为儿童特有的生命感受和 真实的内心世界。既保证了儿童快乐成长的幽默,又满足了儿童最基本的欲求, 同时还存在更深层次的幽默内涵,即作者对儿童教育的思索与探究,充分体现了 教育家的深远智慧。真正具有高级幽默的儿童文学作品,就形式而言,必须是不 虚伪、不造作的幽默,是无修饰、不刻意的幽默。“能够使你在一段中,指不出 究竟哪句惹你发笑,只是继续读下去,启发心灵,抒发胸怀而已”,这才是一种 浑然天成的幽默。之所以借助于文本向孩子们传达此种幽默,作家的本意在于展 现自我幽默的气质与未泯的童心,树立其儿童观及其文学观,同时,发挥作品应 用的幽默艺术与教育价值。

一、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 下文以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为例,就我国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幽 默艺术加以深刻挖掘。

(一)批判性的幽默 作为20世纪中期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所著作品都带有浓重而独特的幽默艺术特点,即批判性的幽默。张天翼站在成人的角度,“要将 世界上一些鬼脸子揭露”,他认为幽默是较讽刺而言,更讽刺的一种东西。正是 这种批判性的存在,使得很多小读者阅读过程中,既被其诙谐而幽默的语言所逗 笑,又被其中所描绘的黑暗社会所刺痛。例如,在其发表的童话作品《大林和小 林》中,所展现出的奇幻色彩与夸张描述一时掀起了巨大反响,其涵盖了张天翼 几乎所有作品的精华,他采用夸张得惹人发笑的语言,一反传统儿童文学作品的 创作模式,结合现实生活,打造了两款具有不同思想、性格的角色———大林、 小林。对于大林而言,他好吃懒做,呆滞而愚蠢;而小林却勤劳、勇敢、机智、 聪明。在两大人物的对比之下,为主人公创设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同时,将 其同国王、四四格等角色相联系,将这两大截然不同的世界奇幻地联系起来,利 用夸张的笔调描述了由于好吃懒做,最终不幸饿死在富翁岛的大林,并以大林为 对比,赞扬了勤劳而勇敢的小林。

(二)温暖的幽默 在张天翼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并非只有批判性的幽默艺术,也有亲切、 温暖的幽默艺术。作者从儿童视角出发,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创作了大批 优秀的作品,饱含对孩子们的关爱。如《罗文应的故事》虽然同样受到“真实即 幽默”理念的指导,但是,与其前期所著作品存在很大差别。一方面,张天翼将 叙事的角度由成人成功地转向了儿童,开始站在孩子的视野对其童趣、情怀加以 抒发,语言也更亲切、活泼,就像春光温柔地浮在每个孩子的头上,温暖着孩子 的心灵。另一方面,其更关注编织不同的情节利用生动的情节彰显人物性格的个 性化发展,打造加以丰富性格特点的人物群。

在作品《罗文应的故事》中,张天翼试图从一系列极具生活气息的情 节出发,采用活泼、诙谐的语言,描述了六年级学生罗文应一系列惹人发笑的表 现。若非生动的情节和幽默的艺术特点,很难将罗文应的性格真实而形象地呈现 在小读者面前,孩子在阅读时会感到乏味、无趣,更不会带来亲切之感。而《罗 文应的故事》一经刊登,在小读者领域迅速掀起了一阵阅读热潮,这无疑离不开 作者对现实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也离不开其极具表现力的温暖幽默情结。例如, 在小主人公准备应同学之邀前去温习功课之时,接到了爸爸所邮寄的画报,他难 以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一而再、再而三地翻看,最终耽误了时间。一个简单而真 实的情节,即塑造了小主人公贪玩、富有好奇心、约束力有限的性格特点,虽然 描述的是虚拟的人物,却也像是我们身边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形象。

不仅如此,在张天翼作品中,幽默的语言艺术处处显露,不仅反映了儿童真实的特点,还蕴涵着滑稽、幽默元素,极具童真和趣味性。作者善于采用 儿童语言,从儿童思维出发,采用直观、具体的文学创作语言,赋予作品真实的 生活气息与趣味性。依然是亲切、自然、通俗的幽默,却真实而不失活泼,传达 了人物的心理、性格,使读者有如闻其声、见其人。如《宝葫芦的秘密》中的主 人公土葆,他虽然是个好孩子,但却总是幻想不劳而获,当其获得宝葫芦后,张 天翼采用细腻、通俗、幽默的语言,描述了他的内心、言谈及所表现的惊喜:“什 么!”我将钓竿一扔,跳了起来:“宝葫芦”,我跳了跳、捏了捏鼻子。在自己腮巴上 使劲拧了一把,嗯,真疼!“这么看来,这不是在做梦。”当他知道自己真的获得 了一个宝葫芦之后,就开始满地打滚,恨不得告诉奶奶、妈妈、爸爸,还说自己 就像“得到了幸福”,这些诙谐语言突出了土葆得到宝葫芦之后的狂喜心态。当孩 子读到此时,也不由拍手欣喜。

二、儿童文学作品幽默艺术中所流露的教育价值 建国以来,中国儿童文学逐渐成为肩比成人文学的重要教学之一,目 的在于培养新一代的儿童,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儿童文学逐渐步入“工 具”时代,成为理论家评论作品好坏的主要标准之一,也是儿童文学作家最基本 的创作指导思想,过于放大了儿童文学的功能与作用。与建国以前相比,中国儿 童文学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儿 童真实的幽默与情趣正随着时代发展进入作家们的视野范围。“当其和谐地融入 故事之中,就会展现出独特的力量,让孩子们不自禁沉浸其中,心悦诚服地接受 作品所流露出的教育思想。”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而言,其必须具备足够的趣味性, 但趣味性必须健康向上,是有益的。幽默并非一种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严重吸 引孩子充分发挥自我想象力,到达教育目的的途径。

猪八戒新传系列作品《猪八戒吃西瓜》《猪八戒回家》《猪八戒学本 领》以及《猪八戒探山》是儿童文学作家包蕾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短篇童 话,成功地将教育意义融合在幽默文学中,起到了传达的作用。在上述系列作品 中,主人公选择的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儿童们个个都十 分熟悉的角色,题材借鉴原著的相关情节,增添了许多新颖事件,糅合了现代化 的知识理念,使作品既保持原著的幻想特色,又不缺乏现代的儿童幽默生活,在 众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具有非常高的幽默艺术教育价值,对儿童的吸 引力也很强。

懒惰、贪吃、自以为是以及爱吹嘘等是作品里猪八戒典型的人物性格, 这些性格特征与儿童的某些特点相一致,作者从猪八戒不爱劳动、贪吃西瓜和懒惰不学艺的角度入手,着重描写生活细节,紧扣儿童的思维和想法。整个作品都 充满了喜剧成分,题材的选择也非常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

细致的心理描写是作者擅长的手法,例如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 里,他手中有四块西瓜,将自己那块吃掉以后,又将其他三块陆续吃掉,过程中 心理矛盾和内心想法被作者描述得十分精彩,先是因为仍然口渴吃掉了猴哥的那 块西瓜,打算把剩下的两块西瓜留给师父与沙僧,有个交代;后来忍不住诱惑把 沙僧那块西瓜也吃掉了,只给师父留下了一块,不怕猴哥再说自己;最后又说:“师 父,不是俺老猪不给你留西瓜,实在是口渴难忍,反正已经多吃了两块西瓜,没 有办法交代,最后一块俺也替你吃了吧”。剧中简洁的台词就将猪八戒贪吃、怕 被猴哥骂、担心吃了西瓜对不起师父的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在对猪八戒心理活动加以描写之时,采取的是自言自语的方式, 生动表现出了孩子生活中明知不该做却忍不住做时内心的挣扎与对我对话,不仅 生动地传达了猪八戒师徒的性格特点,还赋予了夸张的情节和诙谐的语言。但读 过《猪八戒新传》的人几乎都可以看出,包蕾生动地塑造了老猪的形象,但也将 孙悟空这一形象写活了,却是站在猪八戒对立面所塑造的,正如洞察儿童一举一 动的成人。例如,为了揭穿八戒好吃、懒做、假学的嘴脸,孙悟空一次次“站在 暗处”,看着八戒出各种洋相,在每个故事结尾,总有诸如“凡事多向他人请教, 多查、多问、多思、多想,总是好的”等谆谆教导,如此兼具幽默艺术与教育价 值方为作品的宗旨。

三、结语 正如贺宜在其所著的一篇文章中所提到的那样:“丰富的想象力、优美 的文字、高尚的情操、惊险而夸张的故事、会使人发出会心一笑的幽默、生动而 活泼的语言、脱离俗套的结尾,如此种种都是吸引小读者沉浸在文字中的魅力。” 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而言,单纯的儿童情趣、幽默并不存在,其注定只能同教育意 旨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