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伦理对当代师德自我约束的影响]

传统伦理对当代师德自我约束的影响

传统伦理对当代师德自我约束的影响 一、当今师德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在师生及其教育活动共同组成的教育共同体中,教育关系、教育活动乃至 作为教育的人格化的教师必定存在着某种神圣性。这种神圣性不仅为一定文化所 要求,不仅为社会所认同,而且也必须在教育者和教育活动中得到体现,否则教 育或教育者就会因此导致社会认同和教育认同的危机。师德如此重要,也有着长 期历史发展过程,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当今的师德堕落,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教育是崇高的事业,教师本来更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要求,然而,传统道 德在社会转型期处于断裂状态,社会正处于传统道德体系被冲击而新道德体系尚 未完全建立的状况,各种不良道德风气就有了滋生空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 会发生巨变,但人们在物质上一步步富裕起来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困境,陷 入了价值观缺失后的迷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整个社会充斥着浮躁、奢 靡之风,人们的发展视野也便只限于眼前或短期内物质财富的积累,因为只有当 下握在手中的金钱和利益才是衡量个人发展的指标及在他人眼中成功的标志,在 这种不良风气之下,许多教师也坠落成贪得无厌、追求各种享乐之人,社会对教 师的评价指标中也往往忽视了道德方面内容。

2.教师个人放松要求 教师被誉为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社会中不正之风的蔓延,更需要教师注 意把握自身道德底线,保持一方净土。然而如今有不少教师缺乏对自身的反思与 纠正,忘记了自身所应当承担的道德义务和责任,在提升收入水平、交际水平的 时候却忘却了对道德水平的相应提升。尤其是在师生关系之中,失去了对学生应 有的关心、帮助和鼓励,而将其作为自身欲望的实现工具。

二、吸收传统伦理智慧提升师德 “教师的伦理精神,是教育的人文本性的核心。缺乏伦理精神,教育就会 模糊甚至丧失自己的人文使命从而使教育失去自身;
缺乏伦理精神,就会动摇教 育的根本信念,就会因为失去对人的信心而使教育成为不可能和不必要。”面对 种种师德水平降低状况,我们应该给予高度重视,采用各种方式加以解决,而这其中最关键的是要诉诸教师的自律,师德自律是教师把师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内 在的行为准则,并能动地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在这方面,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提 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智慧:
1“.仁者爱人” 仁爱是中国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何者谓“仁”,“仁”字左为“人”右 为“二”,就是两人,所表达的是两个人间的关系,人之间关系应如何,儒家给出 的答案我们都很熟悉“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人际间应相爱, 这种“爱”意谓为何呢?“爱”的对象是什么?先秦儒家观念中,爱人首先在血缘关 系中的行为,强调仁要“爱亲”。汉代道家著作《淮南子》之中,对这一思想进行 部分改造,提出“贪群生而不爱人类,不可谓仁。仁者,爱其类也”(《淮南子・ 主术》),这个“人”并不局限于亲人,而指“人类”,是指人这样一个群类,这是 对道家注重人际平等的慈爱思想的吸收。在教师自律中所要吸收的仁爱思想,强 调的是人己关系中的情感联系,是对客体的尊重和爱护;
作为教师,在面对众多 学生时,首先在内心之中有应该有对学生的仁爱之心,这种关心爱护需要建立在 对学生的尊重之上,同时还应当建立在平等对待所有学生之上。

2.慎独自省 “慎独”是中国传统道德修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中庸》先提出了“慎独” 的概念:“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 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同为四书之一的《大学》也注重“慎独”:“所谓诚其意者,毋 自欺也,如恶如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 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 然,则何益也。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独强调的是个人 即便在独处也需保持自我的道德本性和本心,面对自我的身心如何克制成心欲 念;
面对外部世界,如何不被外物所左右而保持道德自觉。可以说,它是一个防 止和约束非道德性萌生的过程;
又是一个保持和守护道德本性的过程。

3.知行合一 知道反省,启示只是在道德知识上懂得如何,而目前师德自律中面临的难 题,却是有道德知识而难以付诸道德行动,这就需要吸收“知行合一”的思想精华。

“知”与“行”在师德自律中的作用不同,“知”指向的师心自律、“行”则与师行自律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目前教师有内在道德知识同时,更需要切实的道德行 动,否则这也就难说是真正的知。如宋儒程颐所说“: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 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人非不知,终不肯为者,只是知之浅,信之未 笃”(《二程集》),仅有内在之知,却不付诸行动,难说是真知。目前在师德 自律上,不少教师对师德的要求、原则都十分清楚,写起相关心得体会、作相应 表态都头头是道,可以往往停留在口头及笔头之上。真正的自律,不仅仅是要知 道如何做,更要切实加以履行。身为教师,不但要知道什么是教师伦理教师道德, 而且还要认真去加以实行,不要做违背道德要求的事。“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 成”的告诫仍值得我们时时铭记。

作者:秦晴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