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研究】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研究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研究 一、目前马克思主义高校大众化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1.缺乏整体研究意识 当代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多采用学科教学方法,基本都陷入了“概 念移植”、“体系嫁接”、“方法套用”等教学误区。因为不能形成教学理论的系统 体系,缺少实证研究的参考资料,弱化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学科的实践指 导性。在实际中的表现即为:青年大学生认为该课程空洞、乏味、与现实生活没 有契合点。其次,当代高校在探究马克思主义高校教育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方法时, 较多时候都采用专题研究,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割裂开进行研究。研究成果中 的操作性、实用性欠缺,导致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评价的有效性被弱化。且更为 严重的是评判标准偏颇、无法进行全面地系统评价,导致问题分析的深度不足、 论据支撑不足,说服力差。比如,教师讲述毛泽东思想时仅仅依据毛泽东时代的 一些特点,而较少将理论发展的前后关联进行逻辑地、统一地讲述。以上问题的 根源在于高校没有把马克思主义教育放到学科的整体性思维中进行研究,马克思 主义理论的深厚底蕴与原理没有对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进行指导与支撑,总而言 之,没有将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作为系统工程来研究。

2.缺乏清晰研究思路 教学人员针对教学方法、教学理论的探讨,往往就某一特定问题展开,基 于个别问题进行马克思主义高校教学研究,这就导致了对相关概念的局限性理解 与解读。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教学应该解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机制,比如, 从微观出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何指导大学生人际交往;
从宏观出发,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能如何指导国际关系的相处等。而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忽略了对 于教学主体―――学生的关注点和感受的研究,那么势必造成形而上地“纯理论 讨论”,将马克思主义愈教愈远,远离了大学生的生活和认知,削弱了大学生对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感。

3.对原生形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视度不够 首先,当代大学生对于原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尤其在 非思想政治教育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的学生群体中,绝大多数学生只知道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比如“毛泽东思想”“、科学发展观”等。而在原生态马克思主义以及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和理论发展这篇区域的知识 储备几乎是空白。在此现实基础上的教学必然变成了“去马克思主义化”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加思想政治改造。这样,学生难免会产生“马克思主义与新闻联播挂 钩”的错觉,并将理论学习世俗化、政治化。因此学生对于理论学习容易产生乏 味,甚至是抵触的情绪。

二、马克思主义高校大众化教育中遇到问题的原因分析 1.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社会背景大环境不适应 我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环境影响之间有偏差。在校内,马克思主义 教育的积极影响、社会的各种优秀思想,都对于大学生正常人格的形成有着推动 作用。但是,实际生活中所出现的消极因素以及由于教育不当而带来的消极影响 基本上抵消了前者的积极作用。比如,在对共产主义进行解读的这一部分,当代 大学生不能理解生产力高度发达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前提和基础。以我们目前的眼 光,只能看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仍旧不能摆脱阶 级压迫与剥削。那么,大学生对于共产主义的实现又怎么可能有正确的认知?目 前,我国正处于信息化、市场化的新时期。在这一新时期,社会实际出现的问题 与高校内马克思主义教育中的一些解释、定义会出现冲突。对于这种冲突,高校 中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行为主体―――教育者却没有做出更有成效的应对方法。

2.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念有待改进 部分教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片面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教化功能,在教 学中的体现就是学生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中严格以马 克思主义者的行为规范来要求学生。而并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没能了解学 生对于自己背诵的滚瓜烂熟的理论到底作何理解。这就造成了部分教学工作“片 面强调社会价值,忽视甚至否定个人价值”“、过多强调教育者的主体性,忽视甚 至抹煞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政治化倾向, 不但没能发挥马克思主义教学的正能量,反而让学生误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纯粹是 为政治所服务。这就背离了我们教学的目的,也使得教学工作脱离了马克思主义 作为一门科学的严肃性与专一性。

3.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有待完善 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已经形成了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科学理论体系。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脱离学生实际和脱离社会生活的现象时有发生。

尤其一些课程设计超越了现阶段社会发展水平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这就使得 在教学过程中,授课内容缺乏生活实际的基础支撑。学生则无所适从,不能从根 本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论述,导致授课流于形式、收效甚微。比如在解读“共 产主义必将实现”这个理念时,很对教师抛弃了社会发展基本规律这个现实地、 逻辑性很强、并且十分形象的教学手法,反而仅仅从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角度, 以摒弃、打压资本主义制度的手段来衬托共产主义的美好。而我们身处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我们的大多数学生站在现有生产力水平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文明水 平的角度,更容易看到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优越的方方面面。于是教师口中人间 地狱般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给大学生带来了共产主义能否实现的困惑。

三、马克思主义高校大众化教育应该完善的两方面 第一,重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而不仅仅重视“识记”这个过程。只有掌握 了马克思主义的主旨和灵魂,才能够认清马克思主义,才能够熟悉和理解马克思 主义。只有熟悉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学生才能正确总结马克思主义在形成与发展 等各个时期的经验与规律,并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轨迹,同时,学生更容易树 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念”并且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 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有助于体验与掌握马克思主义发生、发展过程中所 蕴含的基本框架与历史意义。“一个人如果想研究科学问题,首先要在利用著作 的时候学会按照作者写的原样去阅读这些著作”。我们需要让学生体会每一个经 典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当时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关系。第 二,解读诸如列宁、毛泽东、葛兰西等一大批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践行和 发展。在解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以时间轴为中心进行前进式分析,更应该讲 关键事件、理论在时间点上纵向拉开,将事件发展放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进行研 究。尤其重要的是,我们要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无论成功或者失败,都是高 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宝贵财富,都可以在其中寻求到当代马克思主义如何发 展的经验。第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施教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 理论解释当下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并且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 理论来指导我们的生活,使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方面的宽泛性。第二, 着重坚持与发展相结合的教学重心,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趋势。

课程的讲授,是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正确树立科学地“马克思主义世界 观”的必要条件。但是,施教者更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脉络为学生分析清楚, 阐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不仅要领会 和掌握相关的理论,还要在实践中践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要避免片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如果只是断章取义地进行授课活动,那么学生很难从整体上理解 马克思主义,也无法抓住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所以在马克思主义高校大众化教育 过程中,要运用整体性思维进行知识的梳理,给学生建立起一个“发展中的马克 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高校大众化教育的路径是多方面的,综上所述,课堂 教育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主导力量,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施教者必须坚持自觉地继续深入学习相关知识理论,积极引导 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使得广大高校学生普遍认同马克思主义,并且信仰马克思 主义。只有马克思主义高校大众化教育取得成功,才能够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 主义在整个社会的认可度与接受度。

作者:李磊 单位:商洛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