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师在素质教育中作用分析论文 素质教育教师论文

思政教师在素质教育中作用分析论文

思政教师在素质教育中作用分析论文 【摘要】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加强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发挥思 政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教师学生优良道德示范者的作用;发挥教师教材的整合者 的作用;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化者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创新者、 学习方法的引导者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检测者和评价者的作用;发挥教师素质 教育的组织协调者的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思政教师主导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加强素 质教育,必须充分发挥思政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发挥教师学生优良道德示范者的作用 教育活动是一种人影响人的社会活动,言传身教则是教书育人的基本方法: 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因此,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不仅取决于教师所讲 理论、道德观念的正确性,还取决于教师自身品质的示范性。在思想品德素质教 育中,我们重视发挥教师自身的道德力量,言传身教,示范引导。

首先,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仰是“真传播的基础,是传授者对接受者的真诚, 有了真诚的传授者才有真诚的接受者”。故思政教师要把马克思主义内化为学生 的思想武器必须先正已、先教已,从严要求,先把自己培养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 信仰者,自觉维护社会主义事业的教育者,才能为人师表,才使学生感到可信;同时 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教学中平易近人,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才能使学 生感到可亲。“亲其师,信其道”,是规律,也是经验总结。

其次,教师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思想教育工作,积淀塑造健康的人格。育人 是一项具有政治倾向和道德伦理性的实践活动,思政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 都在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角色。当代大学生的一个突出特点就 是善于观察和思考,他们不但看老师怎么说,更要看老师怎么做。一个道德高尚、 治学严谨的教师所给予学生的绝不仅仅是知识,对学生影响最为广泛、深刻和持 久的是思想道德观念。教师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会使学生产生敬爱感、信赖 感,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所形成的氛围会进一步提高教 育的效果。教师的学识渊博,勤奋钻研,克尽职守,敬业爱岗,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在通过教师的“形体语言”获得思品方面的信息,从而修正自 己的思想和行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位极具人格魅力的可信、可亲、 可敬、可佩的教师能随时随地影响学生,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文化知识,还学会怎 样做人。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政教师既要“学为人师”,更要做到“行为示范”;既要有 学术水平,还要有品格、有人格,用博学和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发挥教师教材的整合者的作用 教师是教材内容的更新者和补充者。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最讲求时效的学 科,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爆炸似的突破和发展,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 与时俱进使教材具有相对滞后性。作为思政课教师如果忽略其时效性而照本宣科、 死抱教材,不进行信息的收集、资料的整合、不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事例陈旧、说 课古板,远离生活、远离实际,以理论说理论,这样的课肯定缺乏说服力;丧失时代气 息,教育教学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政治课的吸引力越发会降低。在实际教学中要 求教师不断地补充新知识,引用新事例、新材料,并且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超越学科 界限去建立各科知识之间的联系点、共同点、综合点,帮助学生建立各学科间、 学科和社会热点间以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间的知识联系,使教材紧跟时代和学生 的思想开放的实际与时俱进,来增强思政课的魅力。

素质教育是系统全面的教育体系,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和审美素质教育。而我国高等教育阶段的思政教材受编写体系、课 本内容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不能满足诸多学生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注重学 生品德形成、系统地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 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充分发挥其弥补的作用,满足学生各方面知识需求,使学生在 领略理论知识的同时,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弥补作用,既要 有渊博的知识,又要有良好的系统素质。因此,思政教师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 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开拓视野,使自己适应于超前于教材内容的飞速发展的 社会形势的需要和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需要。

教师是教育点的发现者与沉淀者。任何教材都有“教育点”,思想政治课教 材中的教育点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点”不完全相同,它更侧重于思想道德教育方面, 注重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教师抓住“教育点”,也就抓住教材的重点,抓住了对 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魂”。思政教师在教学中要找准了“教育点”,才能卓有成 效地向学生灌输马列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 艰苦奋斗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既有系统的大局意识,打通思想教育四门课的限制, 高屋建瓴的总结沉淀,即“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看做一个整体,从系统思维的 角度,全面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体系构建、内容安排、方法选择、手段 更新、队伍建设等问题”,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的精炼性和思想性;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想中的热点和社会现实中的“疑点”,有针 对性来确定教学内容。热点问题是社会生活焦点在学生思想上的集中反映,也是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难点,解决好这些问题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代大学 生涉世面广,思想活跃,而社会正值转型时期,有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并渗 透和冲击着学校教育,造成学生的思想困惑,这就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 人生观剖析种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从而使他们把书本上的理论、观念和准则,内化 为自己的思想品德素质。

三、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化者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过程涉及面广,教学要素繁多: 它既包括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又包括学生成绩的考核、教学实践 环节的安排,尤需要教师的优化。优化既是反思、沉淀、发现的过程,也是整合、 组织、搭配的过程。课堂教学的优化就是充分调动教学诸要素积极性,增强教学 关联性、综合性和实效性。课堂教学的优化要坚持“把握精髓、优化内容、改进 方法、重在入脑”的原则。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化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如下。

1.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和评价的依据,教师应按照素质教育的要 求,结合教学大纲、教科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体现科 学性、全面性,方向性和引导性,知识目标、理论目标、能力培训要体现内在递进 性和统一性。

2.优化教学内容。选择重点、热点、疑点讲解,教师应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 际,选择最有影响的内容进行分析,以加深学生印象,达到育人的功能。

3.浅化、形象知识。思政课理论抽象性和概括性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障碍, 教师对理论概念、术语、论述加以浅化和形象化。“任课教师要把规范的教材语 言转换成生动的教学语言,把科学严谨的政治理论内化为学生的共识”,“让政治理 论课精彩起来”。

4.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为 中介、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优化教育过程是在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优化教育活动和教学媒体、教学方法,进而实现教学结构模式的整体优化。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创新者、学习方法的引导者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得准确是科学,讲出吸引力是艺术”,使大学生愿意听并 且相信我们所讲的道理必须依靠新鲜的高超的教学方法。教师是教学方法的创新 者、倡导者和使用者。

严格地说,“教学有法,却无定法”,这就需要教师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选 择与优化。近年来我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尝试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1.主题探讨法。其程序为:精选出主题―提出主题中的问题―思考讨论问题 ―寻找答案―归纳总结。

2.问题归纳法。将教学内容在实际生活的表现以及存在问题先请学生提出, 然后教师运用书本知识来解决上述问题,最后归纳总结所学基本原理及知识。在 解决问题中学习理论,在学习理论中解决问题。

3.典型案例法。运用多媒体等手法将精选个案呈现在学生面前,请学生利用 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肯定正误方案,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 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

4.情景创设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启发性问题,来提高学生思维活跃度 和创造性解决问题。

5.多维思辨法。把现有定论、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挑刺, 提出优劣加以完善,还可以有意设置正反两方,掀起激情风暴,在争论中明辨是非, 在明辨中寻找最优答案。

上述这些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不同的问题 和不同学生,需要教师精心选择,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优化,既不是课堂简单设问、 提问、答辩,更不是课堂教学之余留下十分钟等待学生提问题、教师释疑解难,而 是从根本上确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相长、激活思路、讲究艺术、提高 效果的教学新观念,是教师辛勤思索劳动的结晶。教学方法的创新及优化“没有最 好,只有更好”。

五、充分发挥教师的检测者和评价者的作用在整个素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还充分地体现在检测与评价的作 用之中。教师除教书育人外,还承担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低、课程论文的优劣、 理论应用的效果大小等项目的度的检测,以及对于学生的社会实践调查、参观访 问、演讲比赛、智力竞赛等活动进行评价。检测评估手段方法是否科学,教师的 评价态度是否实事求是,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潜能的挖掘和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甚至会影响到素质教育的整体效果。它不仅包含对学生理论成绩的考核,也包含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肯定,这说明,素质教育要用考试作为检测质量水平和反馈的手 段。

“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只要有教育、选拔和质量评价,考试即概莫能外。” 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在考什么、怎样考上下功夫。考试的内容必 须改革,评价标准必须科学,评价态度必须正确,评价方式必须多样化。应体现素质 教育观,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考察与培养,在创新能力的 培养上起到应有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我们在考核中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抛 弃死记硬背,抛弃难题怪题,抛弃陈旧知识,允许学生发挥、创造,鼓励学生争鸣,倡 导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解决问题。老师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价不唯分数,不以分 数论英雄,而是要在考试中充分发现和挖掘其闪光点,因人而异的制定实事求是的 考核目标和措施,使考试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未来服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服务。

六、发挥教师素质教育的组织协调者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全面性要求,应充分发挥教师组织协调作用。我们的经验是:首 先,全面性体现在施教主体上要面向全体学生施教。一方面要使全体学生掌握必 要的科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各方面的基本品质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获得适 应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理性的思想方式,培养学生的不同技能,使学生主动 发展。其次,全面性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教学目的的确定到整个学习发展的 过程,从知识的传授到技能的培养,都渗透教师的组织协调作用。另外,课堂教学中 各学科知识的衔接与渗透、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有机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及与 教学相关联的方方面面的处理,大到整个学校、小到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充分 发挥教师的联系、组织和协调作用。教师的组织协调者的作用使素质教育的诸多 层次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纽带。

总之,“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是文明之树的培育者,是人类灵魂的设计 者――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地位,决定了加强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发挥思政教师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