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与共生【媒体竞争共生管理论文】

媒体竞争共生管理论文

媒体竞争共生管理论文 自从进入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的媒体竞争日趋激烈。有人认为,竞 争就是要把对手打倒,优胜劣汰是竞争的惟一法则。纵观目前国内的媒体竞争, 由“暗斗”到“明争”,在这种绝对的竞争观指导下,恶性竞争的做法时有出现,造 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辩证地看待媒体的竞 争和共生,对整个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以辩证唯 物主义为指导,用共生理论的方法,对媒体的竞争和共生作一系统的分析。

一、共生理论的由来和主要观点 “共生”一词源于希腊语,早在19世纪中叶就已提出。共生的概念首先是 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AntondeBary)在1879年提出的,因而 作为一种生物学的研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德贝里将共生定义为不同种 属生活在一起。据国外的一些共生生物学家观点:共生是一起生活,它暗示了生 物体某种程度的永久性的物质联系。共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

共生理论和方法在20世纪中叶以来开始应用于社会领域,主要是医学领 域、农业领域和经济领域。医学领域最突出的表现在已不把药物治疗放在绝对的 位置,把精神、心理的调治作为一种共进的医疗手段。共生理论后来在农业方面 的应用更加广泛。

共生方法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应用,首先为西方社会学者们所提出。他们认 为,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具有高度知识 的人与生产工具的结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密。因此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 已经结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的共同体。在此基础上,西方的一些社会学家提出了一 种“共生方法”的理论来设计社会生产体系,强调社会生产体系中各种因素的作用 与关系。

1998年,我国管理工程学博士袁纯清运用共生理论研究小型经济,提 出:共生不仅是一种生物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共生不仅是一种自然状态, 也是一种可塑状态;
共生不仅是一种生物识别机制,也是一种社会科学方法。袁 纯清通过创新和界定一系列重要概念,运用数理分析,进行哲学抽象,构建了共 生理论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所必须的概念工具体系、基本逻辑框架和基本分析方法, 从而将作为生物学的共生学说创新为社会科学的共生理论。我国学界前辈萧灼基 对袁纯清所提出的共生理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作者把共生理论研究与解决我国现实经济问题结合起来,运用共生理论研究我国小型经济,为我国小型经济 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同时认为他在共生 分析中得出的一些基本结论,诸如共生是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共生的 本质是协同与合作,协同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
对称互惠共生 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共生现象的必然趋势,等等,将给人们提供一种对于自然、社 会现象认识的新的境界、新的思维和的新的方法。我们运用共生现象普遍性的观 点来看待人类社会中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的关系,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和 把握这些关系存在的客观性,从而按照共生原理不断推进其向进化、优化转变。

通过对共生关系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和规律、共生关系与共生环境的相互作 用、以及共生关系对共生单元进化与创新的作用等共生理论多方面的研究,袁纯 清归纳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共生理论分析基本结论:1.共生现象是一种自组织现 象,共生过程是一种自组织过程,它是共生单元之间的某种必然联系,使之结成 共生体,并按内在的要求形成共生模式,产生新的共生能量,推进共同进化发展。

2.合作是共生现象的本质特征之一。共生并不排除竞争。与一般意义上的竞争 有所不同的是,共生无论是同类单元之间还是异类单元之间,首先不是单元之间 的相互排斥和相互厮杀,而是单元之间的相互吸引和相互合作;
不是共生单元自 身性质和状态的丧失,而是单元自身性质和状态的继承和保留;
不是共生单元的 相互替代,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3.共生过程是共生单元的共同进化过程, 也是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必然进化过程。共同激活、共同适应、共同发展是共生的 深刻本质。共生为共生单元提供理想的进化路径,这种进化路径使单元之间在相 互激励中进化。4.共生进化过程中,共生单元具有充分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同 时,共生进化过程可能产生新的单元形态,以及产生新的共生形态。5.共生关 系反映了共生单元之间的物质、信息和能量关系,共生关系的发展实质是共生体 物质、信息和能量的有效产生、交换和配置。6.共生关系不仅影响共生单元的 存在和发展,而且影响环境中同类单元的存在与发展。7.共生关系的本质还表 现在共生过程将产生共生能量,这种能量是共生关系增加的净能量,不产生共生 能量的共生关系是不存在的。8.进化是共生系统发展的总趋势和总方向。

二、媒体的竞争和共生 辩证看媒体竞争,媒体竞争是推动新闻事业发展的内部矛盾,既有对立性, 又有同一性。同类媒体,读者订了这几份报刊,就不订其他报刊;
听众、观众收 听、收看了这家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就不可能要同一时间收听、收看另一电台、 电视台的节目。这样,对受众的争取,就形成了媒体竞争的对立性;
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运用共生理论来作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媒体的共生现象无处不在。

首先是同一种类媒体的共生。如你想让人们收听你这家电台的节目,首先 必须要让他们有打开收音机的欲望和意识。只有当他打开收音机成其为“听众”, 你这家电台也才有被选择接收的可能。从这一点上来看,你要吸引受众的注意, 首先必须要让他们注意到你这一类的媒体。在这里同类媒体相互依存的共生性是 体现得相当明显的。实际上,他们就是一个互相联结的整体,形成了第一层面的 共生界面。

在杭州,笔者曾亲眼看见出租车司机到一定时间准时接收某电台的某档节 目。经过攀谈,笔者了解到,出租车司机对浙江电台综合台、经济台、文艺台和 杭州电台综合台、经济台、西湖之声电台乃至属于周边县市的萧山电台等各家电 台的节目都非常熟悉,脑子里基本上有一张属于自己的“节目时间表”,到什么时 间,准时转换频率收听某家电台的名牌节目。由此可见,正是各广播电台积极参 与竞争创设的一系列名牌节目,形成了杭城广播的群体优势,把听众紧紧地吸引 在收音机旁边。而这一点是单家电台所无法达到的,也反映了杭城广播良性竞争 带来的广播媒体的整体突破。从这一实例中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正是通过同一 共生界面下单元(单家电台)之间的相互竞争,不仅提高了积极参与竞争的电台 的声誉,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在三大媒体中间,提高了广播的整体声誉。而这种 整体声誉和竞争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为单家电台的突破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后盾。

[page_break] 长期以来,报纸、广播、电视在竞争中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三大传统媒 体同样形成了一个共生系统。这一共生系统既是竞争型共生系统,又是互补型共 生系统。我们先来作竞争性共生体系的分析。每一种类媒体作为这一共生系统中 的一个共生单元,相互之间就是通过竞争产生相互的作用,获得共同的发展的。

羊城晚报原总编辑、专栏作家微音在谈到报纸竞争的时候曾指出:“你的报纸办 得很好,读者欢迎你;
我们落后了,只好自认窝囊,拜你做大哥,向你学习,然 后,我又努力超过你。又然后,你再超过我,我又继续往前赶,这样循环不已, 你追我赶。这样的竞争,彼此不是都进步了么?”从竞争中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 发展的因素,从竞争对立面的联系中探索自身的发展,这就是媒体竞争的同一性, 形成了媒体竞争性的共生环境。这也充分说明,竞争型共生系统中共生单元的竞 争,不是通过简单的相互厮杀,而是通过共生单元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创新促进其 竞争能力的提高,这种竞争促进了各方的进化创新。而另一方面,我们进一步分析传统媒体共生体系下的每一共生单元,我们 同样也不难发现,三大传统媒体之间所具有的鲜明的互补性。历史最悠久的传统 媒体自然当数报纸。19世纪20年代广播诞生,曾经使报界产生过前所未有的 恐慌,然而后来发展的事实证明,广播并不能取代报纸,相反,报业一直得到了 持续不断的发展。

更为令人称奇的是,即使当今电视媒体如日中天,但报业的成长依然没有 萎缩的迹象。据悉,1999年度,国内三大传统媒体,发展最快的依然是报纸 业。事实再一次以确凿的证据表明,即使是电视,也无法遏制报业的继续生长。

作为传统的纸质传播媒体,迄今为止还没有谁能够替代它保存性的特点,这也是 报纸历久而不败的根本原因。所以,尽管广播先声夺人、尽管电视声画兼备,最 后,受众还是要找一张报纸来“核对”事实,并且作为资料长期保存。而反过来, 报纸虽然具有“保存和记录历史”的资料性长处,却不具电子媒体迅速、“传真”的 特点,如广播不仅时效直逼事件发生的同步状态,还能传播新闻现场的音响效果, 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电视更是声画兼具,把受众直接带到了“新闻现场”。正 是因为三大传统媒体作为同一共生体系中的共生单元,具有功能上的互补性,才 最终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共生关系。近年来,媒体合作作为更进一步的媒体竞争手 段,呈现出了日渐频繁的迹象,成为媒体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出现的一种必 然趋势,这也正好应和了共生理论中关于互补型共生体系易于采用一体化共生模 式的结论。正是三大传统媒体竞争和互补兼具的特点,形成了媒体合作所必须具 备的3个条件:1.各自独立,互相抗衡;
2.传媒之间互相对对方优势的认识 和肯定,从而认识到这种优势对自身劣势的补偿性;
3.传媒竞争的特殊性―― 即受众对传媒兼容的特征,使传媒的合作成为可能。

而目前网络作为“第四媒体”迅速崛起,当可以认定为是传媒共生进化过程 中产生的新的单元形态,是传媒共生过程中的“物种创新”。而从某种意义上说, 网络确实还称不上是一种真正的媒体,只能说,因为众多媒体的纷纷上网,使网 络成为了众多媒体的另一共生界面。在国内出现真正的网络媒体之前,只能说, 众多媒体的上网,在网上形成了新的媒体共生形态。就目前而言,如果没有一定 数量、规模的传统媒体上网,网络还不可能一下子火爆起来。但就在我们谈论“在 国内出现真正的网络媒体之前”的时候,在新千年的发端,传来了北京和上海通 过几大传统媒体的通力合作,组建了真正的网络媒体――“千龙网”和“东方网”的 消息,这两大网络媒体还准备招聘真正属于网络媒体的记者和编辑,在网上发布 属于自己的独家新闻。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可以预见,“第四媒体”将真正成为传 媒共生系统中的新单元。而在这一新媒体当中,传统的三大媒体的功能将进一步发展为一体化共生的模式,形成更紧密的共生体。

三、研究媒体竞争和共生的实践意义 用共生理论来指导媒体竞争和合作的具体实践,其重要意义首先在于让更 多的新闻单位领导和从业人员能够树立正确的媒体竞争观。不能把媒体竞争绝对 化,只看到竞争着的媒体对立性的一面,看不到竞争着的媒体相互依存、相互促 进的共生性,从而避免在媒体竞争的指导思想上引向形而上学的误区,在媒体竞 争的具体操作上趋向恶性竞争的歧途。

正是通过对媒体共生的认知,使我们更充分地领会新闻单位必须在“讲政 治”的高度上走到一起来的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把媒体竞争限制 在“业务竞争”的范畴。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时的讲话中曾指出:“各新 闻单位要加强协调,形成强大的合力,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加 强协调”、“形成强大的合力”,用辩证的竞争观来理解,不是否认新闻竞争,而 是指要从对立中把握新闻竞争的同一性,竞争要服务并服从于“形成强大的合力”, 因为所有的新闻传媒同属于一个共生的舆论环境。党的十五大报告对新闻宣传工 作提出:“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这一总体要求同样是着眼于新闻竞争的对立与统一,着眼于包容了新闻媒体竞争 的新闻宣传事业整体,从“讲政治”的高度强调了新闻媒体的共生性。“坚持党性 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既是新闻媒体竞争必须强调 的原则、规则和出发点,也是媒体竞争的最终归宿和统一点。树立媒体竞争的辩 证观、用共生理论指导媒体竞争,把媒体竞争统一到“党性原则”、“实事求是”和 “正确的舆论导向”的总原则上来,其意义就是在于反对恶性竞争倾向,弘扬主旋 律,形成大合唱。如果摒弃了媒体共生的认知这一前提,把媒体竞争绝对化,那 么媒体必然会把竞争的目标建立在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上面,无视共生环境, 无所不用其极,不择手段,煽情、媚俗乃至违法经营等流弊泛滥,大家只要自身 的经济利益,不要新闻宣传的社会效益,不仅新闻事业同唱主旋律的统一体将四 分五裂,社会舆论污染也将成为一大公害,造成全社会价值观的扭曲和道德观的 混乱。

用共生理论来分析媒体的关系,我们同样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国际 新闻竞争中,所有的中国新闻工作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代表了一个主权国家 的声音。《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明确指出:“在同国外新闻界交往中, 要维护祖国的尊严,维护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尊严。”在这里,“祖国的尊严”是所 有炎黄子孙的共同尊严,中国新闻工作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整体,国内媒体的竞争必须退位于次,服务并服从于中国新闻工作者整体与国外媒体的新闻竞争。

不允许任何媒体搞个别的“小动作”,更不允许任何有损国家尊严、有损中国新闻 工作者尊严和形象的竞争行为出现。新华社老外宣工作者芮宛如同志生前爱说这 样一句话:“一个对外新闻记者的职责,是为自己的国家说话,实事求是,促进 世界了解中国。”这在广播电视节目上星、媒体纷纷上网的当今时代,似乎更加 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许多媒体通过上星、上网,其新闻传播的触角不仅已经突 破地方区域,而且已经走向国际,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重合的大外宣格局正在形 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媒体更应树立媒体共生的观念,在“为自己的国 家说话”、“促进世界了解中国”的前提下走到一起来,拧成一股绳。同时通过竞 争和合作,促进所有媒介取得共同进步。

同时,基于飞速发展的因特网正在逐步改变世界范围内新闻从业人员的工 作方式,因特网已成为新闻工作者的得力工具,中国新闻工作者在运用这一工具 时更要具有“信息边界”的观念,不为西方国家大肆散布和传播的政治主张、价值 观作传声筒,要在“信息国防”的边界线上统一起来,确保国家和民族思想文化、 健康的思想意识不受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