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成长问题_教师心理成长研究论文

教师心理成长研究论文

教师心理成长研究论文 [摘要]学科名师的经历可以激发教师对教学的激情和追求,引发教师的情 感共鸣,加深他们对教学的真实认识。学科名师的成长历程启示我们,要使心理 健康成长,教师应重视自我的职业规划,坚持学习;
加强自身心理调节,正视自 己的心理状态;
学习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正确对待荣誉。

[关键词]学科教师;
教师心理;
心理健康 中小学教师职业存在较大的压力,目前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也不在少数。

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本文将从学科(主要以语文为 主)的角度,论述学科教师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一、以本学科的教学名师为引导 (一)名师的经历是最好的参照 个人的经历是最好的教材,能够让我们寻找到生命的认同感。这里说的经 历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生活的经历,一方面是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经历。

相比而言,教学案例、论文更多的是教学的技巧,它属于浅层面,而且方法因人 而异;
在人生历练中所拥有的精神和品质,才是最可宝贵的财富。

1名师的经历激发我们对教学的激情和追求 人需要有理想和一丝浪漫的气息才会永葆激情与追求的动力。著名教师李 镇西到目前还是校长兼班主任的身份,可见他对班主任工作的激情和执著。

李镇西一直是充满激情的。他从小学起便在学校大批判专栏上“发表”过大 量“东风万里红旗飘”之类的“诗歌”,自以为是“文学爱好者”。但是,当时他没有 想到,“师范”才会是他未来人生的归宿。只有在大三到中学实习时,学生们对他 们的依依不舍,才使教育的魅力在他心中泛起了那么一点涟漪。大学毕业前夕, 他偶然读到作家王蒙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描绘的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京 某女子中学一个班集体的生活。书中洋溢的青春气息深深地感染了他,特别是郑 波、杨嫱云的理想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情怀,引起了他的强烈共鸣。至今,小说 扉页的诗序他仍然能背诵下来,他甚至想一定要把自己带的班也建设成为《青春 万岁》所描绘的那样的班级。1982年春天,离开四川师范大学前去四川乐山第一 中学报到时,他的背包里就有一本王蒙的《青春万岁》。2名师的经历引发我们对教学的情感共鸣 王栋生冷峻的文笔和火热的内心构成了他独特的亲和力。他常常说出许多 老师的苦闷、彷徨、心声,但最终以一个殉道者的执著感染着我们。这是一个有 良知的人。

他说:“必须承认,我们今天所处的教育环境并不好:应试教育愈演愈烈, 教育理念混乱,教师待遇低,社会评价不高……但是我们这一代教师的幸运与不 幸也全在这里了。现今的教育将往何处去我们应当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这些是 对知识分子智慧的考验,也是对教师良知的考验……我们不能坐等谁来开恩,应 当把所能做的事先做起来:指责课标不合理,你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
说同行课 上得不好,下次请你开课就不要推辞;
说高考命题愚蠢,自己不妨设计几个好题;

批评高考阅卷者水平低,明年阅卷报名希望你自告奋勇……这样,你的批评将会 更有价值。”“我珍视教育工作。所以才会有那些痛苦而沉重的思考。教师可以没 有宗教信仰,但是不能没有执著的精神……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 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这些肺 腑之言使我们在心理上寻找到了一位发言者,在精神上有了一位同道人。

3名师的经历给予我们对教学的真实认识 于漪常说:“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感 遗憾的课。”这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张志公曾对此感叹:“于漪教书简直着了 魔!”于漪在1978年就被评为特级教师。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她经常会遇到这样 的情况:每天都有人去听她的课,所以她说她每天都上公开课,就连早读课也不 放过。一位年轻教师从1976年开始,随堂跟踪听了于漪3000多节语文课,最深切 的感受是,于漪从来不重复自己,即使是同一篇课文教第二、第三遍,也绝对不 重复,每节课都是一幕美丽动人的人文景观。

学无止尽,教无止尽。一辈子学做教师的于漪,是教师精神最好的诠释。

这就是一个名师的成长。

(二)名师的箴言是最好的营养 人常常是用一种精神之光激励着自己前进的。一些箴言便闪烁着这样动人 的光彩。前辈们寻着一些箴言,追求了一生,今天我们作为后来者,也能够从他 们的语录中汲取生活的力量。1一些话语指明方向,让我们抓住教学的本质 李镇西说:“语文教学技巧永远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是真情实感。”“教 育不是人和物的关系,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心灵和心灵的关系。”“没有比倾听心 脏的声音更幸福的了。”于漪说:“在我的记忆中,我们的老师不大讲究教学方法, 但是他们人品好,有学问,我们做学生的佩服他们。我们的老师一人一个样,有 的语言精炼,逻辑性极强,有的声情并茂,进入角色,达到忘我境地,有的严肃, 不苟言笑,有的温和,春风春雨,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热爱学生,兢兢业业,我 们尊敬他们。当然,也有滥竽充数,不负责任的,对这样的人我们心灵深处从不 把他们作为老师看待。” 回忆我们自身的经历,也同样印证了这些话。在教学中最本质的是态度、 责任心、人品。学生是允许教师失误的,他们也有能力分辨出教师的失误和失职。

2一些话语给予动力,让我们实现平凡中的超越 窦桂梅说:“梦想在心中,创造在手中。教师要想成功,一步登天做不到, 但一步一个脚印能做到;
一鸣惊人不好成,但全新做好一件事可以成;
一下子成 名不可能,但每天进步一点点有可能。” 教学的平凡是不言而喻的。琐碎是教学的基本特点;
质朴是教学的常态。

如何超越这种平凡是教师的价值所在。这需要教师心中装着梦想,手中不停地创 造,带着思考去工作。

3一些话语警醒心灵,让我们超越自我的狭隘 于漪说:“教学参考书毕竟是别人的劳动,只有自己的劳动所得才是带着 生活露水的鲜花,是你自己的心得,学生才容易和你交融。教出自己个性的时候, 才是学生收获最大的时候。因为,教育事业是创造性的事业。” 多年的教学经验能够使我们驾驭课本,往往也限制我们的视野、思维,不 愿意多去阅读,从新的角度认识事物。很多教师生活循环在固定的轨迹上,以不 变应万变。事实上,没有能应万变的不变。这样的教师必定会离学生越来越远。

只有不断阅读、接受新事物、培养更多的爱好,教师才能走出原有的轨道,与学 生共同成长。4一些话语给予我们精神力量,让我们承担起时代的责任 王栋生说:“作为知识分子主体部分的教师理当是中国的精神脊梁……在 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年下跪 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 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 词语。” 我们不能因为平凡而平庸,作为教师,更应该看重自己。从名师的言语中, 我们看到这样的精神,让我们勇于承担更大的责任。时代造成了许多的平庸,但 也彰显了真正的伟大。教师应该活出不一样的自我。二、重视自我的职业规划 (一)职业发展重“变异”忌“固守” 职业规划是职业长期计划,一个人的职业发展程度与其文化观念的开放程 度以及寻求变化的需求密切相关。一个固步自封的人不可能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 和弱点,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职业生涯缺少变异就是平庸化的过程,它常常表 现为固守一种模式、固守旧的思想、固守单一角色、固守过去成果、固守过去经 验等。教师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就是教师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掌握新能力 的自我发展过程。

(二)语文教师的职业规划 目前的教师评价包括职称的评定(初级、中级、高级)、荣誉的评定(教坛新 秀、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一种教师职业规划,指 导教师循着这样的轨迹不断发展、创新、超越。另一方面,作为教师本人,更重 要的是对自我教学风格的追求,从熟悉教学、理解教学、精通教学到形成风格。

以笔者自己的经历为例,作为青年教师,尚处在教学风格的摸索中。

2000-2003年,笔者进行第一轮初级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按部就班, 但比较注重课外文学的拓展(这一点带有大学刚毕业的“学院派”风格,但受学生 的欢迎);
课前演讲要求、内容安排比较随意。课前演讲是学校(苏州中学、立达 学校)传统,但没有具体要求。

2003-2006年,笔者改变课前研究话题的随意性,将课前演讲与单元教学 主题相结合,局部实现了课内外学习的联系;
重视作文技巧的指导,开始关注作文的分阶段训练;
阶段尝试引进自由阅读课(课外阅读),固定在自己课表的安排 上。

2006-2007年(初一)、2007-2008年(初三)、2008-2009年(初二),由于学校的 安排,教学整体延续性没有得到保证。但在近阶段,笔者比较注意强化预习的方 法指导、预习的过程检查,强化课堂讨论,并且开始注重在作文教学中强化生活 体验。

虽然笔者还没有形成较稳定、鲜明的风格,但在不断变化中寻求创新维持 了学科教学的新鲜感,这种创新也带来发展动力。

三、教师应持续不断地学习 于漪说:“教学中要有时代的活水,靠的是两把利刀:一要学而不厌,二 要努力实践。以前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一桶水,但这种观点在今天已 经过时了,因为在教学中我们需要的应该是如何去发现活水的源头,在课堂上要 有新鲜的气息。”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型社会,更是一个学习化社会。知识和能 力是人们谋事立身的主要依据,快节奏的变化使人们始终置身于因已有的知识很 快老化过时而需要不断学习的挑战环境之中。终身学习化强调的不仅是终身学习, 更强调要使学习成为人的生存、生活乃至生命的第一需要,要把学习有机地融入 我们的工作、思想、生活直至人生的各个方面,做到生活学习化、工作学习化, 使每一个人都成为“全时空学习”者。从根本上讲,教师作为社会人的本质是知识 人,知识是教师的从业资本。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为知识的需求者提供学习指 导,以自己的知识才智作基础进行创造性的知识传授工作。所以教师的成长本身 就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

四、教师自我的心理调节 (一)正视心理状态,学习心理调节的方法 每个人都存在心理压力和不适应,教师应该正视它,并且适当了解一些心 理调节的方法。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热爱教育事业。心理健康的教师总是热爱自己的教育岗位,对周围环境和 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并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

磨砺意志,塑造性格。教师的劳动特点是周期长,见效慢,过程复杂而艰巨。教师若没有坚韧的意志和优良的性格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善于控制情绪。教师的职业特点需要教师具有稳定的情绪和自控能力。

(二)正确对待荣誉 教师压力主要来自对教师的评价分为硬性评价和软性评价。硬性评价如前 文提及的职称评定、荣誉奖励;
软性评价来自学校领导、同行、学生、社会给教 师的各种要求。在这些评价中,笔者认为正确对待“荣誉”最为关键。

“荣誉”代表上级对教师工作的肯定,这与职称、待遇是紧密相连的。但现 实中对教师的考核标准有时不能正确反映出教师的付出、水平。“荣誉”不能完全 代表一个教师的真正付出和水平,一些教师就会产生心理失衡。工作时间较长的 中青年教师尤其需要正确看待荣誉,因为这类教师更容易有进取心理与挫折心理 的碰撞、竞争心理与压抑心理的冲突。

于漪之所以赢得尊敬,正是因为她淡泊名利,拒绝名人之累。“中学语文 教师”是她认同的唯一终身头衔。她不愿谈自己的业绩、荣誉,远离繁文缛节, 但她是知识富有者,追求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她带着一颗年轻的心,终日关 注和思考着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的前沿课题,用无私奉献赢得精神上的无限欢乐。

正确对待荣誉最关键的是教师要有正确的自我要求和自我肯定。笔者认为, 其实最好的荣誉是学生给予教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