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与文化传承 [城镇化文化建设研究]

城镇化文化建设研究

城镇化文化建设研究 一、文化活动 通过调研发现,张家港市部分社区居民主观上不关心社区文化活动,其主 要原因是新城镇居民从农村生活模式转为城镇化社区生活模式后,不习惯于新的 城镇化社区管理模式,未意识到自己在社区中的责任与权利,很少参与决策和管 理社会公共事务,不能深切体会到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中的乐趣,更不能通过参加 社区文化活动来显示自己在社区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社区, 农村居民在迁入城镇之后,首先接触的文化环境就是社区文化,首先接触的干部 是社区干部,因此农村居民能否顺利地融入社区是其能否顺利向市民转化的先导 性因素。在日常工作中,社区应帮助新城镇居民树立主人意识,让社区居民了解 自己在社区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
强化社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让社区居民切实 体会到投入社区建设当中的乐趣,将自己的主人翁意识时刻带入社区生活中;
倡 导特有的健康的民风民俗,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维系社区良好的人际关系, 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邻里和谐 邻里关系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之一,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在不同 的社会群体之中,不同的邻居就会使邻里关系有不一样的特征,新市民和老市民 必然会在社区中存在交集,因此这些居民的和谐程度不仅关系到城镇化的推行, 也关系到社会的问题。从调研数据来看,张家港市的邻里和谐评价较高,为3.85 分。可以说张家港市在新市民融合方面有着独到的工作方法,其具体经验可以总 结如下:(1)张家港市在小区规划中布置了许多公共活动场所,这让居民在体 育锻炼、散步等日常生活项目中,加强接触,并为不愿到对方家中打扰的居民们 提供交往的场所。(2)旧城改造和农村改造中,尽量做到了原地安置居民,维 持原有的社会结构,维护邻里关系的延续性。(3)张家港市有关管理部门在安 置小区住户时,尽量将同一单位、同一行业的住户安置在同一幢楼、同一小区, 历史上形成的良好邻里关系是长期相处的结果。老邻居往往是新邻里关系的核心, 张家港市政府将新邻居吸引到紧密群体中来,传播了邻里相处的优良风气。

三、教育 教育是农村居民市民化的重中之重,经验表明,农村居民向市民的转化往 往需要一至两代人才可以完全实现,在这个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教育。在此次调研中,我们把教育分拆为“受教育便利性”和“受教育质量”两个要素。调研 结果显示,张家港市居民对张家港受教育方便程度基本满意,这与城镇化过程中 张家港市成功的教育资源规划与大量投入密切相关。张家港市的每个镇区均有公 办幼儿园、小学和中学,这些学校的教育资源完全可以满足所辖学区居民的教育 需求;
同时,还建有多所民办高水平中学,可以满足高收入居民对于教育资源的 诉求;
此外,还在市区集中建设了3所高等学校、8所成教中心、6所中职学校以 及1所特殊教育学校,形成了梯度性的教育资源配置形式,居民可以很便利地接 受所需教育。张家港市居民对受教育质量评价不高,原因在于在设计梯度性教育 资源配置模式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选择的因素,大量的优质教师和优质生源 被位于市中心的私立学校吸引,镇区学校,尤其是离市区较远的镇区的义务教育 学校教育质量相对较低,这也是城镇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四、社区服务质量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 来越高,社区服务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社区服务质量已经成为影响人 居满意度的重要原因。市民对张家港市社区质量满意度分数集中在3.65左右,处 于一般和满意之间,接近于满意。市民对张家港社区服务质量评价相对较高的原 因,从宏观看是因为张家港市政府长期的整体规划优化工作到位,尤其是农村地 区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现有的经济基础、资 源条件和农村社区建设实际,积极探索构建行政性、公益性、商业性和互助性等 “四大”服务体系,着力提高农村社区党组织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农村社区社会 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同时,张家港的社区服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居民对社 区多持有不主动关心的态度,不会主动参与到社区服务之中,这就导致了张家港 的社区服务主要由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公司提供;
在一些高密度社区,社区服务 的提供量不足,导致社区内出现了人均社区服务占有量低、居民社区服务感受差 的问题。

五、总结 张家港市作为中国发达县域,自1986年撤县建市开始城镇化以来,城镇化 率已经达到了75%,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0 个百分点,可以说是立于中国城镇化的潮头。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张 家港市的城镇化是在摸索中进行的,因此总结出大量有益的经验。结合此次调查, 可以将张家港市城镇化过程中的文化环境建设方面的经验总结如下:1.在城镇化 过程中必须以文化配套设施及其他基础设施为核心推进,即先进行文化设施及其他基础设施的规划,再进行居民聚集区的规划,文化设施及其他基础设施同步建 设,宁可让设施等人,也不可让人等设施。2.必须对城镇化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 即城镇化本质是“人”的城市化,而不仅仅是“建筑物”的城市化,在城市化的过程 中需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主观感受,将城市的拓展与人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

3.要明确城镇文化建设的核心,即进行“大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在农村居民 向城市居民转化中的作用,统筹进行教育、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和精神文明建设, 使各类型文化教育手段形成合力,帮助新城镇居民尽快融入城市,降低社会问题 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