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共3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共3篇) 第一篇: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 一、新课标形势下高中生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过后,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有不同的理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给 教师的教学方法带来了很大的变革,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在课堂上的应 用对教师们来说是陌生的,很多的老师虽然操作能力强,但是综合能力很弱,没有 及时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觉悟,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速度,不能准确的理解新课 改,对学生的教导不能紧密的联系实际,学生和老师之间也缺乏互动和交流,忽视 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的培养。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有固定的模板,给予学生五个选 择的模块,学生们对这些模块的了解都不充分,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只 是盲目跟风。对学生们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方式是制作量规,这些都只是走过场, 严重浪费了精力和时间,得到的结果也没有很大的价值。二、解决新课标形势下高中生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一)采用分组合作和隐性教学 在老师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要注重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不 同个性,采用隐性的分层教学及分组学习方式。在教室准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 要检测学生们具体的能力基础和知识水平,具体分析每个学生的特征,将学生们分 为不同的层次,作出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有效性。在心里将学生 们划分为不同的群组,给他们分配不同的课堂任务,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通 过课程学习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及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 或者也可以将能力较强和能力般的学生放在同一个小组,让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 绩一般的学生,共同提高,增进同学感情。
(二)努力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生动有趣的教学课堂和奇妙特别的电脑技术会让学生们对信息技术产生 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们对电脑技术的好奇让他们很难自主的进行学习,电脑技术 教学一般在机房教学环境很开放,学生们精神处J几放松状态。因此,教学过程中有 趣的教学问题很有必要,老师们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思考,给学生们发放任务,并 在学生们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向他们传输知识。老师们应该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法,依据课堂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的方式,将课堂变成一个互动与合作的地方。
三、对高中信息技术学习结果的评价方法 对高中生信息技术学习成果的评价方法主要为将量化考核和电子档案袋 相结合,传统的方法是检测,电子档案并不能取代上机测验,它只是为考核提供参 考数据,将电子档案和量化考核相结合会完全发挥它的优势。电子档案即学生们 每次上课中提交的作业、每次活动的制订计划和参加活动的情况,最化考核即对 学生们不同阶段的学习进行评价,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中进步的情况进行考 核。结语:教师们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是,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基础具体制 订学习方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对学习信 息技术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全面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作者:鹿培峰 工作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第四中学 第二篇:高中信息技术教育问题分析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忽视主动参与 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从例题的选择、分 析、求解到课后习题的布置全部由教材或教师单方面实施,剥夺了学生对学习过 程的主动参与权。例如,上完理论课程让学生完成作业;
完成了上机操作让学生 完成演示文稿的制作。而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没有主动思考,也没有将所 学的信息技术内容练习到实际的生活实践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不高。而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信息技术需要上机操作,学生对于计算机虽然感兴趣但是对 于纯理论的内容却是没有兴趣,而教师忽视这种情况,完全要求学生强行性记忆, 这种结果使得学生虽然参与了学习活动,但绝对不是主动参与,这种非主动性的 参与学习会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出现“短期记忆”的问题,虽然考核结果较好, 但是一学期学习完成之后,学生又忘记所学的知识,信息技术能力明显缺乏。
2.教材运用不当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章节内容比较多,按教参学时进度安排,完成一课时规 定内容,学生接受有困难,只能是蜻蜓点水;
若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授课,就 不能完成每课时的规定内容,基于这些问题的考虑教师必须要活用教材。但是目前的教学情况却是多数教师忽视对教材的再加工、再运用。教师习惯性地依靠教 材安排教学计划,认为私自改动课时、教材安排等内容会使得教学效果降低。这 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大的优点就是对课程资源合理、有 效的利用。但由于教师自身的经验和素质的局限,有时会在对教材进行优化整合 时,不能很恰当地联系实际,发挥教材优势。其实,教材受编写人员、地区、环 境的影响,以大部分地区为参考编写的,它不可能兼顾到各个地区的差异,于是 也就不能一切照搬,更不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之书,必须因时、因地、 因人制宜,根据学校课时安排、硬件情况、学生认知等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二、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化对策 1.多种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 为了解决目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力较低的问题,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要创 设参与教学模式。具体来讲包括:
(1)联系生活的活动。生活化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发挥主动学习的能力, 因为只有生活中应用较多的知识才是学生最渴望学习获得的。基于这种问题的考 虑,教师要设计生活化的学习活动。例如,学习Excel软件时,我用到了数据搜 集的方法。在有了两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我动员同学们制作一份个人消费统计表, 分析自己的生活费都花在了什么方面,哪些方面是可取的,哪些方面是不应该花 销的,然后计算出总开支。
(2)以“说”促进“参与”。高中生最不愿意学习的是信息技术的理论部分 知识,针对这部分的内容应该尝试“以说促进参与”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要让 学生进行讨论,以信息技术的理论内容为主题进行讨论、谈话,让学生通过生活 化的语言来巩固所学,这种教学模式是以英语对话教学理论为基础的,开展了全 新教学模式的尝试。例如,介绍伪代码对算法的描述方法,针对赋值指令、循环 指令、条件指令和输出指令讲解一般格式及实例分析。积极分析指令语句含义, 将自然语言对算法的描述转换为伪代码。以自然语言描述实例为基础,进一步运 用伪代码描述,提高学生对算法的理解。
2.中观教学,整合教材指导教学 “中观教学”是从课程设计的范畴来定义的;
微观教学是细致化的每节课的 详细讲解设计;
宏观教学是指针对某一学科课程或整本教材进行的教学设计。中观设计是指介于课程与课时之间所展开的教学设计,通常是对课程单元或主题模 块的设计。中观教学的设计能够指导教师更好地“合理运用教材”,首先能够将理 论教学趣味化,对于大篇幅的理论内容为了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教师可以整合 单元教材,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成为课件,整合知识内容,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进 行自主学习,这种设计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其次,布置独特作业, 进行个性化考核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单元学习,让中学生对网上的精彩页面和 动画视频念念不忘,我们可以“牺牲”一点静止软件操作的课时,增加一些动态软 件的教授,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综上所述,高中信 息技术教学要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
推行中观教学,整合教材指导教 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的传授,让学生获得现代信息技术 知识。
作者:韦绍旺 工作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第二高级中学 第三篇: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 1.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异步性 学科教学的普遍规律是先产生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进而将教学内容和教 学进度同步化。然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难以在短期内“沉 淀”下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信息技术课很难像其他学科那样达 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统一的局面。
2.学生与计算机高度互动 常规的学科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三要素构成的,学生的互动对象主 要是教师和教材及其他同学,因而教学内容和信息的传递速度相对缓慢。然而, 在信息技术课上,信息传递主要发生在学生和计算机之间,两者的“对话”空间相 对独立,不易受到外界干预,因此具有更强的人机互动性。可见,信息技术课的 课堂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机互动的效率。
3.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强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对于信息技术教育而言, 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依靠学生自主处理计算机程序,这当中难免出现学生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于是学生群体中自发地产生了合作。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1.教学方式刻板,教学模式单一 信息技术课程在我国开设的时间尚短,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因此教师缺乏 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再者,当前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大部分都来自 非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学科素养薄弱,无法有效解决信息技术教学中突发的一些 棘手问题。执教教师缺乏专业素养带来的另一个弊端是教学方式刻板,教学模式 单一。信息技术课上教师的做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照本宣科地讲解信息技术知识, 学生被动地听讲;
二是边讲解知识要点,边示范操作,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2.考核制度不健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信息技术并不是高考科目,因此在面临高考压力的高中阶段,这门学科并 不受“待见”,即使一些学校坚持上信息技术课,也缺乏系统的考核制度。无论学 生学习信息技术是好还是坏,都不会影响高考成绩,这直接导致师生对信息技术 课的学习态度不积极,得过且过。虽然有的省份将信息技术纳入会考系统,但由 于会考的组织和管理都比高考松散得多,因此考试纪律差,学生应考态度散漫, 同样让信息技术教育尴尬不已。
3.课时短缺,教学内容取舍困难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 课应为70~140学时之间”,但许多学校对此条规定并未严格执行,甚至是 草率执行,把信息技术课的学时割让给高考必考科目,信息技术课只是象征性地 每周教学一次。由于课时短缺,教师教学时只能选择知识点的重中之重进行讲解, 致使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普遍不高。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1.创新教学模式 高中信息技术课有别于其他科目的明显特点是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 创造性,要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这就要求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主要包含任务驱动式、主题式、研究学习式等。
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主要运用任务驱动式进行教学,因此信息技术教材就应当 以这种教学模式为编写的出发点。
2.完善考核制度 信息技术课考核制度的松散是师生对其重视度不够的最主要原因。因此, 学校应当将信息技术课列入“3+X”的考核体系内,成为学校的正规考试科目, 并以一定的比重纳入学生的综合考核体系,以此影响学生的整体评价,以考促学。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许多中学统一进行信息技术考试的条件已经成熟,“笔 试+机试”的考试形式能从多方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加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应当突出逻辑性和系统性,而且《全日制普通高级中 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实 践中选择研究课题,收集信息资料并用以解决问题”。这些研究课题都与信息技 术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将研究课题与课程进度相联系,根据课题的需要 取舍教学内容,以弥补信息技术课时不够的缺陷。另外,在课题中践行信息技术 知识,有助于学生提高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增强学习积极性。尽管信息技术 教育的现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只要社会、学校、教师等多方面积极配合,就 一定能把这门学科建设好,让学生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武装自己! 作者:高永祥 工作单位:江苏上冈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