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远程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远程教育

“互联网+”对远程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对远程教育的影响 摘要:本文通过对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发展史来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我国互联网 与远程教育关系,利用对“互联网+”的时代技术特征分析,并就当前远程教育中 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而远程教育也经历了新的发展阶段,通过融入互联网思 维,构建远程教育理念,创设出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从而推动远程教育学习的进 一步创新和完善。

关键词:互联网+;
技术;
远程教育;
评价;
影响 一、引言 随着融合在经济、政治、文化这几大领域的深入,其也扩展为多媒体技术、 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通过不断注入新鲜血 液,给社会在思维、生产与生活方式方面带来了全新的变革,成为发展的关键。

远程教育理念是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系统应用 于教育领域,从而可以极大地丰富教育资源,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并可以构建更 为多元化的教育平台,使得教育模式得到真正创新。

二、“互联网+”概述 “互联网+”,这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以互联网为平台,并利用信息通 信技术实现各领域的跨越、融合与推进。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模式下,有助于催生 出新的产物。其主要表现为这样六大特征:创新驱动、跨领域融合、结构重塑、 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正是这些特征使得“互联网+”将现实世界与虚 拟世界相互渗透,并不断融合,这样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态,在各个领域中都能够 充分发挥其智能性、网络性、基础性、全局性与创新性。“互联网+”也隶属于社 会操作系统,是社会系统中重要的运行基础,其通过对社会功能的有效执行,来 发挥其社会影响力,从而体现出社会价值。

三、“互联网+”对远程教育的影响 1.对远程教育模式的影响 远程学习模式与在学校就读有较大的差异,学习者由于没有环境的限制, 为学习者所提供的远程学习服务支持也存在局限性,学习者要结合自身的学习情 况,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远程学习供应商服务模式,进而确定自己的学习模式,在整个过程中主要依赖于学习者的自主性,这也是一种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对服务 商而言,远程学习主要有E-learning、M-learning与B-learning这样三种模式,在远 程教育中不仅包括学习理论,还需要引进新技术,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需 要打破传统的理论学习,将“互联网+”理念与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结合,来更 好地解释和指导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2.对远程教育中学习者的影响 学习者在整个远程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自主选择学习模式,包括学习 内容、学习进度、学习路径等,通过社交媒体技术来实现深度学习,以Web2.0 新媒体技术为基础,能够锻炼学习者参与和管理事务的能力,在开放和交流畅通 的环境下,促进学习者创新思维的提高。在远程教育中,其技术不只包括大数据 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与3D打印技术等,还涵盖了教育技术的革新, 微课、智慧校园、慕课、翻转课堂等都在高校中得到广泛推广,这使得远程教育 技术充满生机和活力。多元化的选择模式,完善的技术支持,学习者可以真正实 现个性化学习、微学习、社会化学习、智慧学习与跨文化学习。此外,还可以利 用社交平台来分享网络学习资源,并开展合作学习,主题参与等活动。这样可以 扩展学习者的文化视野和创新思维方式;
微学习的应用,实现了将碎片化的时间 充分利用起来进行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
而智慧学习主要是对数据的便捷获取, 信息透彻化分析以及知识全面掌握,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学生的智慧能力得到充 分的教育,推动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这也是远程教育的最终目标。

3.对远程教育的学习质量评价 远程教育学习质量为其是否能够得到广泛推广的重要考评因素,但远程教 育在绩效评价方面还是面临一些难题,由于课程教学系统在教学内容方面缺乏针 对性,学习者由于水平不一,所以在学习风格的教学设计方面很难正确把握,尤 其是无法实现一对一的学习资源。而随着“互联网+”新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远程教育也产生了变革,对远程教育而言,其更像是一种“电子商务产品”。而评 价学习资料标准也要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如在选择交互 式学习模式时,其主要是基于点播式的学习模式,建立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 沟通量,这种交互式的网络学习的评价指标为“有效的学习时长”。

四、结束语 “互联网+”应用于远程教育学习中,决定了未来远程教育的发展规律,开放式的网络学习环境,多样化的学习模式选择也表现出远程教育系统在形式上的 百花齐放,而学习评价也有了全新的设计,可以设计学习进度条,增加教学日历 来实现教学计划的严格执行实施,除了以往的在线测试功能,还可以增设在线交 互答疑等,这些也必将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产生,进而锻炼学习者的学习思维 能力与创新能力,实现远程教育的最终目标。

作者:蒋艳双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