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信息技术整合与学科课程

《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 【摘要】:随着21世纪的来临,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 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是当前各类 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 合,提高了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 与学科整合的概念,以及如何实施有效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整合;
实施 21世纪,人类面临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急遽转变,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容 量都在以几何数字递增。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 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容的丰 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 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学习革命。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涵义 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 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它的 核心技术是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e nts)。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技术为 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给许多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 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 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学 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整合”是个新概念,要有新思路。“整合”中“整”这个语素。它包含了“调整”、 “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整合”一词,鲜明地体现了改革的召唤, 强调了改革的力度。“整合”昭示着这样的精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这两方面 都要下一番大气力,经过一番整治,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 全新的课程体系。“整合”的目的和意义不仅是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功能,而 是赋予了新的教育意义。是要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 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要突破传统教育的模式。“整合” 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什么是学科的整合呢是指整合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把 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 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学科整合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发挥“不可替代”功能,不摆花架子,要从实 效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要多发挥信息的独特不可替代的功能,如果有些 教学内容用别的方法、甚至是比较原始的方法上效果更好,那就不必用机器摆花 架子。教学内容、学校条件千差万别,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也会各有不同。用不 用,用什么样的教育技术,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目前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三、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实施 1、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 式。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 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 不应将其简单化。但是若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则有两种基于信 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即“研究 性”学习模式(也叫“探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也叫“合作式”学习模 式)。

2、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将信 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是为了实现彻底改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促进 大批创新人才成长的目标,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 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运用建构 主义理论作指导,对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特别有针对性——它所强调的“以学生 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我国传统教学结 构与教学模式是极大的冲击;建构主义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伴随着多媒体 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渐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就没有建构 主义的“出头之日”,就没有今天的广泛影响,它可以对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 合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

3、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收知识 的状态就难以改变,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落空。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 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 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的情况下,才有 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4、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使 计算机既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又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 激励工具)。

最理想的办法是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 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 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 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 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 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5、、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为了推进我国教育的 深化改革,必须明确认清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把改 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 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学教并重”教学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 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中心来进行,不能把“整合”变成技术与教学 的简单“叠加”,那是没有意义的。要求教师密切注意教学环境四个要素(教师、 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将要进行的“整合”,能 否使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某些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 大,哪些要素将会改变,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 教学结构的要求,这样的整合才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