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价值的追求与创新
高校教育价值的追求与创新 摘要:高校教育价值一直是大众热议的话题,“读书何用”、“高校教育价值何 在”……类似问题值得探索,本文着重探讨在创立高校教育的特色性、专业化发展 角度上,研究高校教育价值的追求与创新。关键词:教育专业化;高校;教育价值;创新特色 高校教育价值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社会各界纷纷追问:读书何用、高 校教育价值到底何在高中毕业生辍学了、父亲反对女儿上学,称读大学不值等事 件屡屡发生,其中《财富中文网》中的女孩家境不错,考上了某所重点大学,但 其父不允许其去读大学,因为她父母算了一笔粗账:读四年书花费8万,高中毕业 打工挣8万,来回就是16万,读完大学,即便找到了一个工作,月薪也就两三千 元,浪费钱和时间却是四年。可见关于读大学的意义、高校教育的价值问题亟待 思考,本文从教育专业化视角出发探讨高校教育价值的追求与创新。
一、教育专业化 专业(profession)不同于一般的职业(occupation),表示的是一种在某个领域 内所擅长的技能,是指对一种事物的了解达到非常透彻的程度。奥尔托加加塞特 撰写的《大学的使命》郑重指出大学必须把普通学生培养成为“专业人才”――― 医生、法官、数学教师或历史教师等。教育专业化是指把整个教育行业变成一种 “专业”,可以向社会提供某种具有一定独特性的公共服务。具体可以包括教育者 专业化、教育内容专业化、教育方法专业化等,本文着重于讨论的是“教育内容 的专业化”。教育内容的专业化重点突出的是教育内容的独特性,追求的是教育 内容的卓越,高等院校的教育专业化所要达到的是一种“高”、“精”、“尖”的状态, 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成为某个行业的佼佼者,处于领先地位,并且是其他院校 学生所不具备,因此高校之间的存在也是一种竞争状态,可以借用奥尔托加加塞 特的话来说就是让整个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形成的是一种高度的 “竞技状态”,人人具备“奥林匹克精神”,但是这种状态也会出现弊端,严重的时 候会回归原始社会的“弱肉强食”,因此要求高校教育价值要不断进取、不断创新。
二、高校教育价值的追求与创新 (一)必要性。学生在追问、父母在追问、整个社会都在追问“高校的教育价值是什么”足可以看出大家对高校教育的重视。回溯历史, 最早明确提出教育价值是英国教育理论家斯宾塞,他撰写的《教育论》中提出“什 么知识最有价值”,认为凡是人们所学的各种知识都有一定的价值,但是价值的 大小却不一样。斯宾塞之后,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价值分为“内在的价 值”和“外在的价值”,波德则提出教育价值的“社会性标准”的概念,他指出:判断 所有科目、课程、教材等价值的标准,就是看它能否有助于受教育者对其生活的 社会环境有比较好的了解。然而以上这些都是对教育价值的笼统表述,并没有把 高校教育价值单独提炼出来。随着社会发展更多学生以及家长对高校教育的误解, 使人们对高校教育价值的探讨越来越激烈化,因此,高校教育价值不该一成不变, 而是要不断追求与创新,来符合时代变化的要求。
(二)追求与创新。对高校教育价值的探索,时至今日,各界尤其是教育界 仍在孜孜以求,大家越来越意识到教育价值需要不断探索与追求: 第一,强调教育主体对教育价值取向的重要作用。质量立校、科研兴校、 管理强校、文化铸校亦或传统荣校等强调的都是教育内容的专业化,教育内容组 成教育主体,教育主体可以包括知识、能力、立场、胆识、境界……以牛津大学 为例,据统计英国有27位首相毕业于牛津,政府内阁成员和各洲、市长90%是牛 津毕业生,目前全世界现任的总统、首相、王子等国家元首中,有53位就读过英 国牛津大学,如此之多的政治精英的出现和其教育主体、教学理念是密不可分的, 充分体现其追求的教学价值便是教给学生学会看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所以多出 政治家。
第二,坚持特色立校,专业化教育教学内容,打造全国知名品牌。面对近 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日趋大众化、多样化的教育状态,众多学校就如同散落 到不同地区的多胞胎姐妹,教育模式趋同,教育内容大同小异,这对人才的专业 化培养极大不利,同时高校间的“优良的竞技状态”举步维艰,因此高校能否以特 色见长,以特色取胜,特色立校,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中国一所名 牌大学,身先士卒,给大家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 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1950年被正式命名组建成新中国成立的第 一所新型社会主义大学,于是教育目标应是“传播和普及马克思主义,为我国哲 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 献”。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近年来十分注重发挥学校的特色,重视自身的办学传 统,弘扬自身的文化精神,明晰自身的目标定位,建立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 致力于打造专业化的社会主义大学。通过对我国高校各专业教育教学内容进行调查了解发现,基本所有专业学科都会开展外语以及政治教育,然后是各专业学科 的专业知识以及选修知识,专科所学科目数量平均为23门,本科所学科目为25 门,研究生所学科目为18门,同一专业在不同院校的教学内容基本一致,也就是 说在理论课程方面重点大学与非重点大学所培养的学生基本上差别不大。再者来 看,A大学有会计电算化专业;B、C、D大学也有会计电算化专业,全国众多院校 中会计电算化这一专业难以胜数,那么学生选择哪所大学最合适变成了难题。倘 若如前所述,授课内容主体上基本一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有个大胆提议: 假设仅有A、B、C、D四所学校有这个专业,并且是重点专业,国家花费重资打 造这四所学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而其他学校―――EFGHJ的重点专业为工商管 理,以此类推,每几所高校与其他院校均有不同,如此一来,各所学校各有侧重, 攥紧拳头,重点突破,每所学校都可打造成为全国知名专业品牌,当然,这个提 议还很值得商榷。
第三、培养专业化教师队伍,注重创新高校教育价值。美国学者赛克斯认 为:“专业化依赖于两大策略:筛选和吸引。”前者是指严格依据专业标准筛选优秀 人才;后者是指“运用报酬和激励手段吸引并留住”求职者。因此,高校必须制定 规范化的专业标准:在师资选拔上,把好“入口关”,注重把优秀人才及时充实到 高校教师队伍中来;再次注重高校教师的培养与提升,最后创设有利于高校教师 队伍专业化的良好环境。总之,可以通过培养更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来创新高校教 育价值,完成高校教育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在“大学无用论”舆论的声讨声中, 在教育内容专业化方面做出合理调整,正视高校教育价值的追求与创新刻不容缓。
作者:王海焦 单位:武汉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