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中数学教育的硕士论文
有关高中数学教育的硕士论文 有关高中数学教育的硕士论文篇一 《谈高中数学教育》 摘要: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当代数学能够处理科 学中的数据和观测资料,进行推理、演绎、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 数学模型。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地位日益提高,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人们 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的基础;它在培养思维品质, 提高思维水平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科学的发展对数学课程教材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近年来,数学教育界内的“问题解决”、数学建模等无一例外地把应用 提高到一个非常高的程度,因此,正确理解“应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对于“问题解决”、“大众数学”、“数学建模”、 “应用”等等,对于使数 学课程“贴近”实际,历史上已作了许多讨论。事实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数学 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两千多年前,数学教育就存在着着眼于实用和 训练思维的两大目标。今天数学的内容大大地丰富和深化了,实际应用和训练思 维的涵义也大大拓展了。归根到底,数学教育的目的除思想教育方针之外,仍然 是这两个目标的结合。数学就自身发展来说,始终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一门科 学。
综观数学教育史,我们不难发现,数学教学总是具有很强职业成分, 只是随着中学和大学的学院化,数学和现实的联系才被忽视,但是如何人教“应 用”和运用“现实生活”例子为数学教学服务仍有待研究。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可以 有许多解释,有些人为的,非现实生活的例子,也可能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能养 成学生应用数学的技能,不能一概否定;还有一类传统的例子是过分“现实”的, 是直接从职业中拿出来的,如储蓄、税收等,这就有一个谁的“现实”的问题。这 些例子只是社会的一些特殊需要,不足取。就算排除了这类实例,还会有多种形 式体现“应用”。比如,守门员如何占位才能缩小对手的射门角度这些问题把数学 与实际情境联系在一起,对一些学生有吸引力,但并不是真用数学解决问题,没 有哪个球员会这样去计算他们站立的位置。数学的应用主要不在于这样的“应用”, 更重要的是,这种“联系”不可能总是结合学生的“现实”的,正如卡尔松说的“现实是主体和时间的函数,对我是现实的,对别人未必是现实的,在过去是现实的, 现在不一定再是现实的了”。可见要使课程有“应用”性是既复杂,又有待长期解 决的问题。
前面说的都是用来为数学教学服务的“现实”例子,当数学为现实服务 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它是完全不同的一种例子,它是用数学去描述、理解和 解决学生熟悉的社会现实问题,这种问题不仅有社会意义,而且不局限于单一的 数学,还要用到学生多方面的知识。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曾对数学教学表示了忧虑,他认为,数学 教学应讲授从丰富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这些结构的数学发现过程。学习是指形成 这种系统化的数学活动过程,而不是系统化的最后结果。因为系统化的最后结果 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漂亮的封闭系统,甚至封闭到没有入口和出口,学生所要学 习的不是作为一个封闭系统的数学,而是作为一项人类活动的数学,即从现实生 活出发的数学化过程。如果需要,也可以包括从数学本身出发的数学化过程。学 生应该形成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至少是一个既有入口又有出口的封闭系统。
“问题解决”恰恰反映了“入口”和“出口”问题,即从现实情景(“入口”) 出发,这里所说的现实情景,既包括客观的世界和现实的生活,又包括学生的数 学现实。事实上,这是应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所谓“出口”,是指数学知识 应用到现实情景中去。我们所说的应用,不仅仅是解决出口问题,更重要的是解 决入口问题,即从现实情景引入数学,让学生随时随地都感到数学就在我身边。
我国的一些数学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掐头去尾烧中段”与“入口”和“出 口” 的观点可以说不谋而和,他们都强调数学学习的一个完整过程,要了解数学 的来龙去脉。
强调数学应用现已成为各国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共同特点,在数 学课程、教科书中更加重视应用。在处理数学内容时,更多地遵循“实际问题→ 数学概念→实际问题”这个模式来展开。许多教科书面向现实,数学知识的引入 以阅读材料的方式出现。这些材料内容广泛,形式各异,图文并茂,有生动具体 的现实问题,有让人着迷的数学史,有发人深思的悬念,也有尚未解决的各种实 际问题,还有现代数学及其应用的最新发展等。教科书中每节后,还安排大量与 现实世界结合并带有挑战性的问题,供学生讨论、思考和实践,并对每一问题在 题首注明数学知识被应用的领域(例如天文、建筑、管理、经济、物理、化学等), 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其他学科和科学之间的联系。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进一步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 是高中数学的教目的之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指: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 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 进行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数学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 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 加以探索和研究。
我们认为,数学应用不仅包括人们常讲的用数学的结论,用数学的方 法,用数学的思想,还包括用数学的语言,用数学的观念,用数学的精神。因此, 强调数学课程教材中的应用,并不是仅仅通过“增加一些有用的数学内容”,“在 例题和习题中增加一些应用题”,而是要在教材设计、编排体系等方面做更深层 次的考虑。
有关高中数学教育的硕士论文篇二 《探索高中数学教育工作》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认知结构完善的关键阶段,很多大学知识的学 习都离不开高中知识的积累,所以,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教育质量,实现数学学科 的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导 学案”教学模式被众多的教育工作者认可,并在一线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 的教学效果。笔者重点探索“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希望能够对 高中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育工作;导学案 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模式中走出来, 学会知识的灵活运用,并在实践中探索与创新,进而成为创新型人才。高中数学 学科对于学生来讲,往往是“枯燥”和“乏味”的,如此评价的一个重要诱导因素就 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不知道“知识的真正作用”,以至于对其失去学 习的兴趣。因此,转变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对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是非常 必要的。
一、“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用“导学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依照学案的设计思路,在预习、自习以 及课后练习等环节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交流以及效果反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 主体能动性和实践动手能力。而高中数学教师借助“学案导学”,对教材进行有机 整合,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调控,进而大幅度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
二、“导学案”过程分析 (一)目标设定 在学案设计过程中,学习目标是首要的设计问题。通过目标的明确, 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的,更是能够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学习任务是什 么,从而对自身的学习进度进行适当调控。学习目标设定的根本依据就是高中数 学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当前学生的认知水平,三者缺一不可。
(二)合作探究 在该环节中,学生首先要通过自学对研究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此时,教师可以将编制好的学案提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 带着问题进行课堂知识学习。其中,教师不能一味的“灌输”,而是要适当地加以 引导。当遇到重点或难点问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该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
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细致分析难以解决的共同问题。
(三)讲解“重点”,注重点拨 学生经过了自学和交流讨论阶段,很多突出问题已经“浮出水面”。此 时,学生非常希望能够明白“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在这个时候,依然不要就该 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讲解,而是要有策略地进行点拨,一步步将学生引向问题的解 决“道路”上来。如此,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难题。其自 信心会剧增,并且,对难点探究充分了信心。从而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提高了 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加强训练 适量、恰当的数学习题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要给出适量的数学习题,让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教 师要对学生的解决过程进行审查,对其书写进行规范。在完成之后,可以组织小 组内讲评活动。讲评的过程中,要突出习题的设计重点,并且,帮助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深入理解。同时,要在每个学习阶段设计不同的教学重点,例如:高一 阶段,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二或高三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 识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五)总结和反馈 基于“学导案”教学模式的高中数学教学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学生 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亦是会给教师一个信息反馈。而教师则是根据反馈信息对 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从而对教学质量进行提高。
三、“学案导学”模式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在导学案教学中, 由于对导学案教学的不成熟, 往往将课堂甩给了 学生, 这样不但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反而让学生玩的高兴, 学不知所 学。
因此, 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以重难点为切入点 导学案的学习是将重难点交给了学生,教师只是以一定的方法来引导 学生,让学生去解决问题。掌握方法去解决问题就成了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 的关键。为此,在导学案的使用中,要以重难点来让学生形成相互质疑、释疑的 习惯。特别是在“典题精讲”的环节中,教师不能包办,很多问题要引导学生去发 现然后提出来,教师用方法去进行指导。
(二)以信息反馈来促进交流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交流的结果其实就是学习的收获。
导学案提倡通过小组活动来解决问题,但学生的知识能力毕竟有限,那么,和教 师之间的信息反馈就成了学生进步的表现。信息的反馈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掌握学 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向深层次发展,同时也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例如:在《命题及其关系与充要条件》的 “典题精讲”环节,对问题 共线的充要条件”教师首先提出了要求:“充分条件是什么”、“必要条件是什么”。
当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探究出答案后,有的学生不能确定,此时,通过各个小 组的汇报或异组间的交流,信息得到了验证,问题得到了解决。导学案教学旨在 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知识向技能的转化,提倡先学后教,以探究为主。特 别是在新课改中,导学案的应用逐渐得到了高中数学课堂的欢迎,笔者这里就教学中的实践作了简要分析,在今后教学中还需不断丰富。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智慧。教是为了不教,只要 我们相信学生,更新观念,变革我们惯用的教学方式,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 习、合作互动,学生们创造出来的奇迹一定会让我们惊喜,数学课堂教学也必将 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