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二孩政策的参考论文】 二孩政策的论文

有关二孩政策的参考论文

有关二孩政策的参考论文 有关二孩政策的参考论文篇一 《关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探讨》 【摘要】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继2013年“单 独二孩”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中国从高生育率向低生育率转变之后,人 口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口增长速度过快逐步转变为人口红利消失、人口老龄化以 及性别比例失调。分区域分步骤地放宽二胎政策,成为解决人口与经济发展以及 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最有效的方案。本文分析了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社会依据及 带来的益处,并提出了保障政策顺利实施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全面放开二孩 单独二孩 计划生育 可持续发展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人口政策经历了多重变化,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有效抑制了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自上个世纪末以来,多 次人口普查结果都显示我国人口增长已经进入低速期,随之而来的老龄化、用工 荒、劳动力资源缺乏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缓解这些问题, 2013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单独二胎”政策,但有关学者认为,长期实行的计划生育 政策导致妇女生育意愿下降,单独二胎对人口规模影响不大,为防止人口负增长, 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已经成为当务之急。2015年,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 将全面放开二孩,每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生育 政策不断进行调整,以实现人口规模的可持续发展。

一、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社会依据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虽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使人 口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低速,但随之而来的老龄化、少子化、劳动力短缺、性别 比例失调、家庭失独,人口素质等问题的弊端也日益显现。

(一)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 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现象。通常来说,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数 量占总人口数量的10%以上,则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早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老年人口已经占比10.45%,属于老龄化社会,2010年第六次人口 普查时,我国老年人人口占比上升至13.26%,达1.77亿之多,老龄化现象进一步 加重。

(二)少子化 少子化是指生育率下降,造成幼年人口逐渐减少的现象。我国实行计 划生育政策以来,提倡晚婚晚育,导致出生率连年下降,少子化现象日趋严重, 短期内,少子化现象会对面向婴幼儿的相关行业,如教育行业、玩具行业、儿童 服装、儿童食品等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经济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随着时间 的推移,少子化现象还会对劳动力数量以及养老问题产生负面影响。

(三)劳动力短缺 劳动力短缺是少子化现象的衍生物,我国虽然是人口第一大国,但仍 然是世界上劳动力最短缺的国家,2014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16-59周岁 劳动人口数量同比减少371万,这已经是连续3年持续下降。相关研究表明,我国 劳动力人口数量仍在继续下降,若不及时采取措施,预计到2050年,劳动人口比 重将下降至50%,情况不容乐观。

(四)性别比例失调 近年来,我国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愈发严重。尤其在农村地区,受封 建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家庭把生育男孩作为最终目的,由于缺乏法 制教育,难免出现人工流产、弃子的现象,严重助长了不正之风。一般来说,出 生人口男女性别比的正常比例应在102-107之间,而在过去二十年里,我国男女 性别比一直在115以上,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如果任由这一现象发展,将会带来 众多的社会问题:婚外恋,拐卖妇女,性犯罪等。

(五)失独风险提高 所谓失独家庭,是指独生子女因意外死亡,其父母年纪超过50,很难 再生育的家庭。失独风险最高的人群大多生于上世纪50-60年代,正赶上国家严 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时期。最新卫生部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 万个,这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老人缺乏照顾,养老问题亟待解决。

(六)人口素质问题据统计,中国现有2.8亿独生子女家庭,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自然 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过分宠爱、过分保护和过多期望的现象普遍存在,而这种 教育模式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阻碍。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分享成为了现 在独生子女的通病。由于教育不当,独生子女犯罪率也在逐年上升。另外,走上 社会以后,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存在适应能力差、沟通能力差、缺乏责 任感、不懂与人合作等缺点。

二、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益处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出台,是根据当前我国形式所作出的重大决定,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有利于减轻社会养老压力 长期的独生子女政策使我国的众多家庭结构进入“421”模式,即一对 夫妇赡养四个老人,抚养一个孩子,给夫妻双方造成巨大的生活压力,有些家庭 不堪养老压力,选择将老人送入养老院等社会养老机构,老人得不到高质量的养 老服务,子女也被绑架到伦理道德的边缘,无形中也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全面放开二胎后,有利于打破“421”模式的家庭模式,在赡养老人方面,多个子 女可以轮流照顾老人,不论在时间或是经济上都能减轻不少压力。这样,老人在 家庭中就能得到较好的照顾,而不必选择养老院等社会养老机构,也进一步减轻 了社会的养老压力。

(二)能够降低家庭失独风险, 由于长期实行的“一胎化”政策,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数量陡然上升,随 之而来的失独风险就会增大。失独不仅会给家庭带来无尽的痛苦,还会给社会带 来养老压力。及时调整人口政策,能够从根源上减少失独家庭的出现。

(三)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相对于独生子女来说,非独生子女更容易养成良好的性格,两个子女 一同成长,能让他们懂得与人分享与合作,走向社会以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儿童增加以后,也有利于形成规模响应,使得社会向教育领域增加更多的投入, 使更多的人得到更优质的教育。

(四)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全面开放二胎以后,儿童数量增多,有利于带动儿童产业的快速发展, 这对于增加相关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相关产业的发 展势必产生更多的就业岗位,让等多的人从政策的落实中收益,有利于促进经济 社会的全面繁荣。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的人口必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为经 济社会注入更多的活力,有利于应对人口红利的消失,使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 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三、全面放开二孩政策顺利实施的对策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提出,是对于当前我国人口形势分析后作出的重 大人口政策调整,在看到带来众多好处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政策落实过程中可 能面临的问题。例如政策的规范化问题、长期“一胎化”形成的生育思维定式问题、 社会对新生儿的接纳问题、新生儿的监护问题等等。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能 否真正解决当前中国存在的人口问题,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但我们可以采取适当 的措施趋利避害。

(一)完善法律,依法稳步落实政策 2015年11月6日,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在 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应邀出席开幕会并作报告。在回答全国政协、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提出的关于尽快落实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问题时,直言,落 实中央两孩政策,首先需要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及相关法规,并且强调:
“我们正在建设法治国家。你的意见我听到了,我们会以积极态度加快推进有关 工作。”“但请你理解,我不能在这里‘以言代法’。”可见,政策的落实必须有法可 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去除人的干扰,以法落实政策才能做到最大化的公平 公正。

(二)政策释疑,积极鼓励生育 放开二胎政策的目标人群局限于具有生育能力的适龄妇女,她们的生 育意愿对二胎数量有直接影响。随着家庭赡养老人、抚养孩子成本的提高,越来 越多的人对生育二胎怀有恐惧心理,在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前的一项社会调查中显 示,81.82%的适龄妇女赞成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出台,但表示愿意生育二胎的人 数仅占45.45%,其主要原因归结如下:第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抚养孩子相 较以前需要投入更多的费用,一般家庭很难承担抚养两个孩子的费用;第二,生 儿容易育儿难,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家长应给予更多时间陪伴,然而繁重的工作往往使家长抽不开身。因此即便目前全面放开了二胎生育,在短时间内并不会 出现“婴儿潮”,如图1所示的人口出生率预测图中所示,出生率的走高会推迟几 年出现,预计到2017年前后才会真正进入快速增长期,这显然与国家目前就鼓励 生育二胎的政策是相悖的。

图1 人口出生率预测 因此,国家应采取相关措施来应对民众的种种担忧,比如增加社会福 利,对于积极生育二胎的家庭,政府适当出资帮扶,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完善企 业员工保障制度,允许更多行业的员工带薪休产假,且产假结束后可以回原岗位 或相同的岗位工作,不用担心被顶替。若生育多胞胎,可延长产假时间,让员工 在生育二胎的同时没有后顾之忧;对于生育二胎孩子的父母,实行不强制加班机 制,让他们有更多时间照顾和陪伴孩子。

(三)机构设置,促进社会和谐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幼儿的监护、教育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国 家可以成立幼儿托管所,年满2岁的孩子可以入所;通过减免税收的方式鼓励企业 提供照看婴幼儿服务,这样既可以使孩子提早适应学前生活,又可以减轻年轻夫 妻照看孩子的压力;学习中国香港地区,建立完善“邻里支持幼儿照顾计划”,允 许全职主妇申请成为“邻里义工”,经过严格培训上岗,代为照看孩子,父母下班 后去义工家“取孩子”,这样不仅可以使孩子得到很好的照顾,还能增加邻里之间 的互动,有利于和谐社区的形成。

四、结语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 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表明我国在人口战略上不再只强调控制人口数量,更注重人 口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根据当前人口形势作出的重大人口战略调整,标志着国家 对人口问题的认识更上一层楼。虽然政策的落实在短期内会带来一些负面问题, 但这些问题都是可预见性的,可以通过采取积极的措施趋利避害。总的来说,二 胎政策是得人心、顺民意、惠百姓的重大举措,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理 由相信,这一政策的落实将进一步优化人口结构,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造福 于民,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关二孩政策的参考论文篇二 《关于“普遍二孩”政策的认识与思考》 【摘要】我国人口问题逐渐突出,表现在: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总 和生育率保持低水平,劳动人口明显供不应求以及高位的出生性别比等,我国政 府近年来逐步调整原有的独生子女的生育政策,而“普遍二孩”政策的实施正是符 合我国现实情况的选择,为使政策达到较好的实施效果,各地区需尽快制定生育 细则;需不断充实公共服务,迎接将来的人口高峰;同时还要在制定公共政策时, 对符合条件的育龄妇女有一定的倾斜和照顾。

【关键词】普遍二孩 生育政策 调整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国情与人口的转变促使生育政策的调整 我国生育政策的演变过程。第一阶段(1949~1959年):从鼓励多生到 节制生育。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人口较少,政策以限制避孕、限制流产为主, 鼓励生育,促进人口增长。由于人口的自然生长率持续增加,在1953年形成了第 一个人口高峰。1957 年开始宣传和推广节制生育,提倡有计划地生育子女。

第二阶段(1960~1969年):宽松控制的生育政策。由于“大跃进”片面 认为“人多力量大”,以及从1959 至1961 年的“三年困难时期”人口出生率下降, 死亡率上升的现实情况,人口生育处于自发状态。

第三阶段(1970~2013年):计划生育政策。到1969年,我国人口超8 亿,由于人口与经济的矛盾比较突出,再次提出控制人口的思想。20世纪80年代 提出了“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政策。直到2013年,我国事实上实施 的都是比较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政策实施之后,我国人口生育率就维持在一个 较低的水平。

第四阶段(2013~2015年):从“单独二孩”到“普遍二孩”。2013年12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 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到2014年年底,29个省市自治区陆续实施了 “单独二孩”的生育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标志着始于1984年的独生子女政策进 入了新阶段。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意味着实行了三十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彻底终结。

“普遍二孩”政策出台的背景。经过三十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我国 生育政策有效的调控了人口数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长期处于“生产力压迫人 口”的状态,即,社会属于短缺经济,如果人口数量的增加过快,会在一定程度 上造成社会物资的匮乏,资源的紧张,而不利于社会发展①。经过三十八年的改 革开放,我国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另一方面,我国进入“三期叠加”的状态,产 能过剩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中一个的典型特点,这也预示着我国人口经济问题转变 为“人口压迫生产力”,即持续的低生育率导致劳动人口供给减少,有效需求不足, 最终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因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及时调整生育政策,提出“普遍二孩”是对 我国经济社会人口权利等多方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也是一次极具战略眼光的政 策调整。

2013年11月,全国启动“单独二孩”政策,政策出台后,学术界对该问 题基本达成共识:“单独二孩”是过渡性政策,“普遍二孩”只是时间问题。但在具 体实施“普遍二孩”的问题上,大部分学者的建议是分阶段、分区域逐步放开。但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国启动“普遍二孩”政策,这一政策出台的脚步远远快于预 期,这也意味着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非常紧迫。

根据人口普查资料的推算,1990年到2000年,我国人口年均净增1300 多万人,而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人口年均净增人口不到740万人。而2013年 的净增人口数量已经降到668万人,若不调整生育政策,到2026年左右,我国的 人口将会达到峰值,大概14.08亿②。2010年“六普”时全国总和生育率(TFR)为1.18,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 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不管哪个数据,都低于人口代际更替的最低水 平2.1,我国已经进入低生育率水平。

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在2000年时,我国的老年 人口数量(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为1.3亿人,占总人口数量的10%。但到 2013年年末,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超过2亿人,占总人口数量的15%,老龄化速度 明显加快。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出现“低生育―老龄化”并存的局面。“普遍二孩”政策的快速出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单独二孩”经过 将近两年的运行,申请生育二孩的夫妇数量低于预期,代表“单独二孩”对生育率 回升的影响有限,也加速了“普遍二孩”实施。2015年初,国家卫计委数据显示, 截至2014年底,全国单独家庭中,申请二孩的家庭不足预计的二分之一。从各地 数据来看,也有同样趋势。截至2014年12月31日,北京市“单独二孩”申请数和办 证数分别为30305例和28778例,只占“单独一孩”家庭的6.7%③。据福建省卫计委 调查,全省单独两孩家庭约12万个,而2014年申请单独两孩生育证的夫妻仅1.78 万对,只占符合条件人数的15%④。可以看出,在“单独二孩”政策出台后,符合 条件的家庭的生育意愿并未明显提高,这也预示着进一步实施“普遍二孩”的政策 后,我国也不会出现人口爆发式增长。

“普遍二孩”政策是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政策选择 一是缓解由生育政策引发的人口问题的有效方法。根据学者乔晓春的 研究结果显示,符合政策的目标人群为9652.2万人,其中约有60%~70%的育龄 妇女愿意生育二孩。政策的调整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低生育水平、人口老 龄化、性别比过高以及劳动人口短缺等现实问题。翟振武认为,若在2014~2015 年左右放开二孩,可以有效延缓总人口在未来的缩减趋势。政策调整后,我国人 口总量在2027年达到最高值15.01亿,比原有政策增加9400万人。

基于我国人口的“低生育―老龄化”特点,“普遍二孩”政策能在一定程 度上延缓这种趋势。若“普遍二孩”政策能够促进生育率的提高,会直接增加老龄 化指标的分母,延缓老龄化指数的增长。若2014~2015之间实施“普遍二孩”,到 2020年,老龄人口占比为16.6%,比政策维持不变低1个百分点;到2030年老龄人 口占比为23.6%,比维持政策不变低1.6个百分点。虽然整体老龄化的趋势不变, 但速度放缓。

二是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存在 两种观点,一是以马尔萨斯为代表的“人口危机论”,认为人口数量超过资源的承 载能力将会造成人口过剩和贫困,要调节人口数量。另一类是以凯恩斯为代表的 人口需求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放缓的重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主张增加人口, 提高购买力,扩大有效需求。⑤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经济高速增长期也 就是劳动力人口增长期,而经济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人口红利”作用的结果。

事实证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未出现马尔萨斯所言的人口危机。由于生育政策导致低生育率和少子化,也意味着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即将结束,这将 会对经济带来重创。2004年前后爆发的“民工荒”说明我国劳动力相对短缺问题开 始暴露。国内和国际上大量企业已经向越南、泰国等劳动力更廉价的地区转移, 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显得岌岌可危。

2015 年初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 年,我国劳动人口(16周岁 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为9158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71万。若生育政策不调整,中 国的劳动人口在2015年到达峰值9.24亿,从2036年开始,我国劳动人口规模将降 至8亿人以下,但“普遍二孩”的调整,劳动年龄人口在2048年才下降至8亿人以下 ⑥,生育政策的放开使其推迟了12年。

根据凯恩斯人口需求理论,人口的增长能刺激消费和投资。王德文等 研究发现,少儿抚养比每上升10%,对应的储蓄率下降1.09%,消费则增加1.09%。

从实际层面来看,“普遍二孩”的实施,首先直接带动母婴行业产品和服务的增长, 其次是教育行业需求的增长,更大范围内还有房地产行业、家政行业需求的增长, 总之,政策实施对我国消费需求将会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

三是化解家庭风险的必要手段。生育政策作用下产生的独生子女家庭, 就是典型的风险家庭。调查显示,我国独生子女家庭达到1.4亿⑦,占到全国家 庭的1/3。这些家庭面临“失独伤独空独”⑧的风险很大。另一方面,独生子女健 全的家庭,虽然保持结构上的完整,但这些家庭中的养老难题依然突出。“421” 家庭,将使独生子女面对沉重的养老负担成为“最辛苦的一代”。经济和精力上难 以负担四个老人的养老压力,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其脆弱性如此突出,那整个 社会的脆弱性也显而易见。

“普遍二孩”政策的实施无疑增加了家庭的稳定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多 子女的家庭意外伤害的风险会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在我国社会化养老体系尚未 健全的情况下,家庭养老依然是主要的养老方式,在多子女家庭中的老人的养老 问题也会多一层保障,对子女而言,养老负担和压力也能分摊。

“普遍二孩”政策的相关配套措施需全面完善 修订相关法律,出台“普遍二孩”政策的实施细则。在我国,生育政策 对于生育水平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为快速扭转我国低生育水平,在整个国家陷 入“低生育陷阱”之前尽早出台详细的生育细则是十分有必要的。自十八届五中全会宣布全国实施“普遍二孩”以来,该话题在民间讨论 十分热烈,但在政策宣布不久,各地政府表示,如果在各地细则落地前“抢生” 属违法行为⑨,需要罚款,而这无疑会造成部分育龄人口的政策压力。根据“单 独二孩”政策细则出台时间来看,全国各地反应速度不一,部分省区在2014年1 月初已经落地,但部分省区如河南、山东在5月落地。由于各地时间不一致,也 会造成部分人口流失。由于符合生育年龄而且生育意愿较高的“70后”,即将超过 生育年龄,因此,建议各地应尽快出台详细政策及其他的细则办法,落实细则。

加强相关领域的公共服务供给。有学者认为“普遍二孩”政策将造成出 生堆积,尤其是城镇以及人口聚集的地区有突出表现,由于短期内幼年人口的突 然增加,与长期稳定的出生人口规模形成差距,他们的需求会像波浪一样随时间 推移而逐一影响到社会的多个方面。从我国现实来看,公共资源不足,公共服务 的供给不足将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解决出生堆积的问题,一方面在各省制定生育政策时,应该鼓励符合 条件的育龄家庭,尤其是高龄妇女,尽早生育,对于低龄妇女,则可以通过宣传 和引导,倡导其实施二孩晚育间隔。在省级层面制定政策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各 地区的具体情况,使生育水平在政策的作用下保持在合理范围。

另一方面则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的建设和供给。“普遍二孩” 政策必将产生大量的35岁以上的高龄孕产妇,这一群体将在孕育、生产中面临比 普通孕产妇更大风险,因此,针对高龄孕产妇的医疗服务需要充实。在城镇,养 育子女的经济成本主要体现在教育、医疗费用的支出。因此,可以在一些目前生 源不足的中小学试点小班化教育,预留一定的教育资源以备生源高峰到来。当然 根本还是在于扩大公共服务的范围,新建幼儿园、小学,满足新增人口的需求。

公共政策制定需要考虑育龄妇女的需求。经过对“单独二孩”政策的研 究发现,“单独二孩”实施后,符合条件的家庭生育二孩的意愿没有显著变化,这 说明生育意愿较低的原因除了生育政策之外,还要其他方面的因素。

研究发现,家庭中妻子的年龄越大,生育意愿越低,妻子的学历越高, 生育意愿越低,除此之外,妻子的职业也会影响家庭的生育意愿。妻子从事农业 的家庭生育意愿明显高于妻子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究其原因,当妻子负担了较多 的家庭经济来源,就会有较少的精力去养育二孩,生育意愿就低。百度指数显示, 男性普遍比女性更关注二孩政策的调整,在“单独二胎”的搜索人群中,男性占 83%,女性占17%,关注度也反映出女性生育二孩的意愿低。很多职业女性生育意愿较低的原因在于,生育二孩将会中断职业生涯的连续发展,未生育二孩的女 性,可能在求职中受到歧视,生育完成后,可能会面临着企业的解聘风险。这些 都将为二孩家庭的女性生育意愿造成影响。

因此,在我国实施“普遍二孩”后,需要考虑在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定中 关注育龄女性的需求。日本采取延长产假、增加育儿假,以及完善保育园和幼儿 园的建设,以解决年青一代生育的后顾之后。韩国的治理经验是通过立法来保障 女性发展的权利,同时投入资金建立免费的托儿、育儿机构。这也可以为我国借 鉴。

应该说,“普遍二孩”政策的实施,还只是我国应对老龄化的第一步, 一方面各地细则的尽快出台,相关公共服务供给的完善,以及针对育龄女性的发 展给予特殊的政策照顾,将是接下来工作的重点,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并非“普 遍二孩”能够彻底解决的,我国的生育政策还需要根据人口的发展情况不断的进 行调整和完善。

(作者单位:陕西省行政学院) 【注释】 ①穆光宗:“‘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生育政策选择”,《人口与社会》, 2015年第4期。

②翟振武,赵梦晗:“‘单独二孩’政策的前因与后果”,《人口与计划 生育》,2014年第3期。

③《关于2014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工作情况及2015年工作思路的通报》,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年1年20日。

④“福建单独两孩审批发证1.3万本”,中国新闻网。

⑤刘静:“基于人口学理论中国开放生育二胎生育政策研究”,《经营 管理者》,2011年第15期。

⑥翟振武,张现苓,靳永爱:“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人口学后果 分析”,《人口研究》,2014年第3期。

⑦顾宝昌,李建新:《21世纪中国生育政策论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222页。

⑧穆光宗:“人口优化理论再探―新人口危机和国家安全”,《北京大 学学报》,2015年第4期。

⑨李金磊:“卫计委:全面二孩落地时间将统一 多地明确抢生受罚”,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