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情心理学的相关论文范文
微表情心理学的相关论文范文 微表情心理学的相关论文篇一:《浅析微表情》 摘要:不论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有一点是相似无疑的,那 就是我们的身边从不乏谎言。本文以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现 为例,讨论微表情研究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关键词:微表情,心理学,应用社会心理学,铁道部,高铁事件,说 谎,《lie to me》,真相。
2011年7月23日D301次高铁列车行驶至温州路段时,与杭州开往福州 的D3115次列车追尾造成35人死亡,210人受伤的严重事故。
7月25日,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代表铁道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其中 语出惊人,会后网络传言沸沸扬扬。但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王的话几句真几句 假下文参考以中国政法大学微反应研究小组组长姜振宇的微表情分析,来探讨王 在此次发布会中的“小动作”。
什么是“微表情”呢微表情属于新兴的心理学名词,是内心掩饰的不自 觉表露。顾名思义,微表情的动作幅度及持续时间都很小,甚至有的只会闪现1/25 秒的时间。虽然这种下意识的表情动作只出现在一瞬间,却很容易暴露人们极力 掩饰的情绪或真相。
人类属于社会性动物,从出生起就在不断地嗅探及体会这个社会。这 个过程心理学称作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对事件或他人整个的认识和推理过程。
主要分为社会知觉,社会印象,社会归因三个阶段。不幸的是,谎言在整个社会 认知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美剧《lie to me》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一般 人在每十分钟的谈话里就有三句谎言。欣慰的是,大多数谎言中并无明显敌意。
下面转回新闻发布会,在开始之前,王勇平先鞠了一躬,随后坐下。正式开始后 又站起,询问要不要站着说。但此时,他的表情发生了细微的变化。首先,皱眉 纹,左侧眉头略有上扬;上眼睑提升。脸颊隆起,有鼻唇沟,嘴角轻微向两侧后 方拉开(证明有上唇提升和颧大肌运动)。但是在笑容中,上半脸的眼睛周围特征 有效性优先级别更高(通常理解为更难伪装),所以这样的表情形态缺少了笑容的 必要形态特征,说明这是试图表达友善和诚恳的伪装笑容,结合上半脸形态特征,可判断实为恐惧类表情。但是他为什么会恐惧呢且看下面,“(并非对着大家说的, 而是麦克风收音效果:一个要我坐下说,一个要我站起来说)那么我就站起来说, 好吗”在这句表述的同时,脸上保持刚才的恐惧类强制笑容,在言语结尾,将双 手背后。但是其双手拘束,属于冻结反应,原始意义在于减少肢体扩张面积和无 谓的运动,试图保护自己,且此动作还有表示疏离感或排斥感,映射负面情绪, 是不自在的一种表现。
他为什么会不自在呢一个要站着讲,一个要坐下说,这种被指挥摆弄 的刺激源,让他产生了自尊意识,但迫于当前事件情境,一方面要完成发布会, 一方面又确实害怕失去对事态的控制,心存恐惧,所以才会不自在。这里也说明 了他之前的恐惧来源。
在回答第一个记者提问前,(问题是为何事故还在调查中就处理了三 个铁路局官员,此次事故后,还是对高铁有信心,这信心从何而来)整理了话筒, 梳理头发。过程中意识有要插话,立刻改面部表情为笑容,随后又马上恢复严肃 表情。通过这种快速的表情变换反应,可知其外在表现主要由思维进行理智控制。
因为基于情绪的差异较大的表情不可能实现如此快速的变换。在此次发布会上, 他要求自己呈现出礼貌、客气、平和,做到善待媒体。
在回答掩埋车体的质疑时,他说道“车体为什么掩埋其实我今天下飞 机的时候,接机的同志说,在网上面已经看到有这样的信息,在此之前因为我在 飞机上还没有掌握到。” 此时皱眉,眼睑闭合,上唇提升。这样的情态,既表达 了否定的厌恶感,也表露出了困惑:怎么会有这么低级的事情发生 他接着说道:“我也问他,怎么会发生这么愚蠢的问题呢这么一个举 世都知道的事故,难道能够淹没的了吗” 自行提问结束后,表情出现异常变化。
皱眉减轻,眼睑闭合程度减轻,右侧嘴角翘起,下唇紧闭、向外凸出。这个明显 的变化,映射其内心对自己的回答内容给予肯定。
“他告诉我,不是想掩埋。事实上这个事故是无法掩埋的”然后又是一 个与上句结束后如出一辙的表情。
“我们已经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传递这方面的事情。但是掩 埋,后来他们做这样的解释:因为当时,在现场抢险的情况,环境非常复杂,下 面是一个泥潭,施展开来很不方便,还要对其他的车体进行处理,所以他把这个 车头埋在下面,盖上土,主要是便于抢险。目前,他的解释理由是这样。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相信大家到现在仍然记得这段话,此句一出,立刻火爆网络。但可能 很少人会留意到王在说这段话时忽然增加的一系列下意识的动作。
因为当时——出现握拳做捶桌状动作,此举为增强表意效果 在现场抢险——出现右手食指指点动作,此举强调给信息接收者,“你 要知道!” 下面是一个泥潭——出现双眉高挑表情形态,用于表达说、听双方之 间的默契,表意为“你应该知道!” 还要对其他的车体进行处理——再次出现右手食指指点动作。
所以他把这个车头埋在下面——连续用双手配合表意,强调“掩埋” 的动作 至于你信不信——出现手掌弯曲,做出用手指为锋,向下切的动作,此 举是谨慎商讨并对自己所言内容有掌控感的手部动作。
我反正信了——出现了挺直脊柱和颈椎,使躯干和头颅抬起成竖直状 态,此举属于领地反应,表达强烈自我认同,以及对可能的质疑持疏离与俯视态 度。
在这里,王使用了一连串动作及表情用来强调他的话,《lie to me》 的主人公 lightman说过,一个人说话时,突增一系列肢体语言,说明他在说谎, 从一方面来讲,他是在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使对方相信他的话,另一方面也是他自 己都说服不了自己的一个表现。
至此,可以看出,“我反正信了”这句话的讽刺意味不仅在于此话本身, 更在于,不仅是别人不信,连他自己都不信! 综上所述,虽然王勇平在记者会之后一度流露得意之态,殊不知,稍 有对微表情有所研究的人士都可看出其自始至终纰漏百出,谎话连篇。
经研究发现,和人的面部表情变化保持较密切和较稳定联系的面部肌 肉大体上分为三个区域:额眉区,眼、睑区,鼻、颊、口唇区。很多情况下我们 轻微的表情变化并非主观所能控制。“微表情”一闪而过,甚至是清醒的做表情的 人和观察者都察觉不到。但是人的大脑依然会受其影响,改变他人对表情的理解。例如某人很自然表露“高兴”的表情,其间有“嗤笑”的微表情闪现,即使观察者没 有察觉到,仍会更倾向于认为这个面孔是不可信的。
结束语: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谎言的世界,揭谎与说谎,相生相克, 永无停歇。所以才有了现在的微表情热潮。但是,有一点是无疑的,也就是谎言 总会有揭穿的一天,无论其看上去多么完美,因为真相,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