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思考论文:哲学论文

物理教学思考论文

物理教学思考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在分析新时期中学物理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 实际提出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教育的几点原则、策略和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 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一、问题提出 (一)、时代背景 (1)、知识经济呼唤创新人才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国际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也就是知识经济竞争的 世纪。知识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技术创新的竞争、知识创新的竞争和创新人才 的竞争。

技术创新是经济持续发展的中心环节。今天的经济增长,归根到底是知识 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使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而技术创新是这一转化的 中心环节,离开技术的创新,就没有经济的持续增长。但技术创新又是以知识创 新为基础的,知识创新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所谓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 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的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

知识创新的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 知识,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 长。

无论是进行技术创新,还是进行知识创新,最关键、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才, 是创新者。下一个世纪的知识经济,必将形成对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巨大需求, 人才的竞争会异常激烈。那时谁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资源,谁就拥有持续 创新的能力,谁就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
相反,谁缺少科学技术储备和 创新人才,谁就会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因此,近几年来,世界各国尤 其是发达国家,不约而同地加强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竞争。

近几年来,我国也充分认识到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 要性。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院士最近指出:“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光靠引 进与模仿没有出路,引进与模仿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就会跟不上去。”因此,“我 们要发扬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不仅在科技上要创新,在文化上、管理上也都要创新,不能墨守成规。惟有不断地创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下一世纪 走上一条迎头赶上先进的独特的道路”。1江泽民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大学时指出:
“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 来,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2那么,如何创新呢周光召指出:“要把更多的注意 力放到培养人才群体的创新能力上,要更多地吸收外来优秀科技与文化成果,以 我为主,充分发挥创新能力。”3江泽民总书记则强调:“创新,最根本的一条就 是要靠教育,靠人才。”4“要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关键在人才, 必须有一批又一批优秀年轻人脱颖而出。”5为此,中国科学院开展了“知识创新 工程”试点,并提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报告, 这些都得到了江泽民总书记和朱杌总理的充分肯定。

(2)、创新人才需要创造教育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主要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素质:一是应 该具有创新精神,养成推崇、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意识,应该善于发现并提 出问题,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二是应该学会创造思维,能够打破常规,突破 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从而使思维具有一种“超前性”。

三是应该具有创造力。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善于综合、开拓新 领域的能力,掌握创造新知识的方法论。四是应该具有健全的人格。必须具备献 身科学和人类事业的内在动力和坚强意志,具有敢闯、敢冒风险、敢于怀疑和批 判的科学精神,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这些素质,靠什么教育来培养 呢只能是创造教育。

纵观世界教育发展的历史,从总体来看,人类教育可以归纳为四种类型和 发展层次,即:书本教育――工具教育――智能教育――创造教育。“书本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在封建社会得到了充分发展。这种教育的特点是“读死书”、“崇 古迷贤”,扼杀个性,人完全成了书本的奴隶。“工具教育”是适应资本主义萌芽 到发展早期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功能,“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不过是把人训练成 机器罢了”。7“智能教育”是近30年来欧美各国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产物。这种教 育旨在发展人的智能,使人的心理发展与现实世界发展同步。为达此目的,它重 专业基础,重方法,重应用,重学科间的联结。很显然,“智能教育”在适应现代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方面大大前进了一步。“创造教育”与上述三种教育有着质的区 别。它虽然也重智能发展,但它又将“智能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水平。“创 造教育”旨在造就富有创造力的优质人才。创造力是人的最高智力的总概括,是 人的创造心理素质即创造个体所具有的个性心理特征最高水平的综合作用的反映,“创造教育”依据创造力的心理构成及其形成规律,致力于构建民主和谐的环 境,实施人的优化教育,使人的心理得到最佳的发展。

面对当今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形势,对创造教育的研究和创造型人才 的培养便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普遍重视。美国、日本和前苏联等科技领先的国家对 创造教育的研究尤为重视,这些国家把培养创造型人才视为“走向21世纪的道路”、 “教育改革的基本思想”,直至将其明文写入了宪法。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创造 教育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人类推进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

我国有过灿烂的古代文明,曾以“四大发明”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到本 世纪4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发表了“创造宣言”,主要以激发人的创造性为办教育 的目的;
60年代台湾学者郭有儒编著了《创造心理学》,开拓了创造学研究的新 领域;
80年代初著名心理学家张德兄铝τ凇按丛煨运嘉的发展与教学”的研究,作 为“七五”期间重点科研课题。1983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创造学讨论会,创 造学作为一门科学,开始走上了大学课堂。此后,中小学和大型企业逐步开展了 创造教育,继而建立了中国发明协会,出版了《人才与创造》、《创造力教程》 等一批专著和有关期刊。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创造教育还很不完善,与发达 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造教育的开展面还比较 小,二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因此,我们应该正视现实,振奋精神, 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创造教育,努力培养一大批创新人才,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 来。

⒉物理教学现状 物理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表达性,而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易于激 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然而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不尽如人意。不少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人为物理教学内容深度浅,范围广,定性 的多,定量的少,静态为主,动态讨论为辅,无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不少教师教学方法单纯,教学中照本宣科,方法含量少,教师讲、学生听,教学 过程主要表现为“接受――理解――巩固――解题”,热衷于重复机械操练为主的 题海战术,以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 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是无从谈起。物理教学的现状与时代所 需求的创造型人才的差距是明显的。教育是为未来培养新型人才的,作为初中物 理学科教学必须改革,特别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时代的 需要,更是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需要。二、思考研究 ⒈概念界定创造教育是一门培养创新精神,训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和 技能,奠定综合性素质,为造就创造、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一门创造学分支学科。

站在教育岗位上来说,就是创设问题情景与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创 造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的能力,从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力的 教育活动。

⒉培养创造教育能力的几点原则 ⑴学生主体性原则 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在培养过程中, 学生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即教师力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创新、 自主发展,教师则是角色定位在“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鼓励学生创新。这样 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

⑵首创性原则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具有新颖的、与众不同的独创性思维。它除 了具有一般思维的特征之外,还有最突出的两点:新颖性和独创性。因此,要培 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激励学生发表独特、首创的见解。

⑶求异性原则 创造性思维不仅要培养聚合性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能力,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寻找出尽可能新的具有独创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表现为求异性的特点。

⑷多样性原则 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让学生依据信息,广开思路,充分想象,为达到 某一目标寻找出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这就必然表现出“多样性” 的特点。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要坚持以上四条原则,否则研究的 目标会出现偏差,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难以培养。

⒊培养创造能力的策略―创设情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依据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并结合物理学科 特定的教学内容,制订有关的策略,从而真正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推进物理学 科的素质教育步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如果能成 功地创设问题的情景,引起学生有效的认知冲突与碰撞,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 容产生兴趣,主动地提出疑问,进而想解决疑问,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来。所以,教师必须首先要把握教材的要求和特点,然后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入手, 善于利用能引起学生好奇或怀疑,但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问题的情景可 以有从几方面进行创设:
⑴能引发学生好奇心的问题的情景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时期,学习情绪容易波动,学习的持久性差, 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如果课堂上问题的情景能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他 们的注意力,就能为创造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可以用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实验的设计要依据教学内 容,直观、醒目、新颖。

如在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几块大的平面镜互成直角放置,再 放置一个红色的苹果放在其中的一块平面镜上,结果有多个像出现,马上就引起 了学生新奇的感觉。再如,上初二电路时,我就让学生画出班级中两个电键、六 盏日光灯之间的连接,让学生自由的画到黑板上,只要你有与黑板上不同的连接 方法,就可以画到黑板上,结果学生无拘无束,共画出了十二种连接,最后我再 作评讲,并一一演示给学生看。甚至请学生上去把其中一盏日光灯去掉,看另一 盏或另二盏灯同受一只电键控制的情况。这样,学生学习情绪很高。

⑵能引起学生思维活动的问题的情景。

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思维是活动的核心,而思维一般都是从问题开始。

在学习活动中,创设问题的情景,有效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和碰撞,就能使学生 的创造思维得到发挥。如在浮力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 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简 单的一句话,却可以引起学生的疑问并进而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并进而提出可能会影响浮力大小的一些因素,引起激烈讨论。可 见,学生有了思维活动,学生就能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再如学到重力时, 向学生提问:物体不受重力作用时,下例现象不存在的是:A、人跳起后,不会 落到地上。B、水从碗中倒不出来。C、人可以倒着行走。D、中学生将200千克 的石头举不起来。这样一提问,好比一块石头激起千层浪,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引起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 就不能做出伟大的发现”。但在创造性活动中,仅依靠直觉猜测是不够的,还必 须经过逻辑思维的论证和检验,而直觉猜测是创造性活动的起点。在学习初二物 理摩擦时,我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若没有摩擦存在,下例哪些现象是不 可能发生的:A、我们不能坐在教室里学习,也无法写字。B、房屋会倒塌,砖 瓦会四处飞溅。C、微风可以沿铁轨将火车吹动。D、人可以在地面上自由行走。

通过分析,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生存离不开摩擦。通过猜测失去摩擦,物体究竟 将处于什么状态,从而来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

⑶能诱使学生对已有经验进行否定的问题的情景。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对一些现象习以为常,如“近大远小”的现象,“冬 天室外的金属比树木摸上去冷”等,如果在教学中能巧妙地创设问题的情景,使 学生否定自己原先对这一现象的理解,那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就能进一步得 到发展。如在平面上成像的教学中教师可追问一句:“我离你越近,我真的就会 变大吗?”;
或者在温度和热现象的教学中提问:“冬天室外的金属真的比树木的 温度低吗?”,类似的问题的确能诱使学生对已有的一些观念积极地进行思维, 并自己发现问题,甚至还能自己解决问题。

⑷能较大地发展学生联想力和想象力。

因为创造性想象不是想入非非,它必须要沿着一定方向、目的而展开,必 须接受抽象思维的指导和调节,创造性思维的新颖性就有创造性想象的成分。在 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后,我让学生做这样一道题: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 当突然消失一切外力作用的时候,物体将:A、马上停下来。B、将永远做匀速 直线运动。C、运动一段路程后慢慢停下来。D、运动状态不能确定。我们常见 的物体是外力作用时的状态,在物体不受外力时,可依靠创造性想象,思维着物 体存在的状态。

三、实践操作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突出强调:观察、实验、思维、运用,这也是初中物理 教学的特点,所以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突出培养三种能力――观察、实验能力;
分 析、概括能力;
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操作中,要培 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仅仅依靠以上三种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我在教学实践中,依赖 第二部分的研究分析中的原则和策略,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细化分解为以 下八种能力:①观察能力;
②注意能力;
③记忆能力;
④实验操作能力;
⑤检索 能力;
⑥积累资料能力;
⑦发问能力;
⑧讨论能力。这样,使物理教学中培养学 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更表现为具体性、分层性和可操作性。

⒈培养观察能力 物理知识往往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才能获得,所以要想使学生学会、学活物 理知识,必须培养观察能力。无论在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操作实验, 都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变化,同时还要求学生观察日常生 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这样,使学生养成“见物思理”和“以物讲理”的习惯,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⒉培养注意能力 认知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注意力的强弱,因此,在教学 中经常利用“环境的创设”、“提问的设计”以及“课外知识的穿插”等手段,指导学 生培养并提高注意力,使学生保持较长的兴奋状态,同时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 得到了提高。

⒊培养记忆能力 记忆力的强弱取决于注意力的强弱,在培养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还在记 忆方法的指导方面下了功夫。比如,某一章节学完以后,指导学生采用“列表法”、 “树状分支法”等,对所涉及的知识予以梳理归类,既一目了然,便于对照,又培 养了记忆力。

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重视“实验操作”,因此凡是教学内容 能用实验操作的都安排学生去做,不仅如此,而且还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日常生 活中的物理现象也让学生实验操作,如说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⒌培养快速获取所需信息能力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理资料层出不穷。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会学习尤为重要。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读书目”、“读目录”等方法,以最 快的速度获取你所需要的有关信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 高了学习效率。

⒍培养积累资料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资料的能力。首先教育引导学生 做学习上的有心人,只要与物理知识有关的材料、信息都注意积累,最终“厚积 而薄发”;
其次,指导学生利用剪报、摘录等方法,把资料分门别类。第三,我 自己也带头积累资料。这样,各种知识的积累既培养了积累资料的能力,更为培 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⒎培养发问能力 创造教育的倡导者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问千千万,关键在一问”。而培养 学生的发问能力,让学生学会提问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一环。所以, 在物理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并且指导学生如何提问,有时 学生提出一个“好问题”,能够造成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认知冲突,从而形成课堂教 学的高潮。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确确实实地培养。

⒏培养讨论能力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差异很大。

对于物理学科中的问题,我通过讨论课让学生各抒己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 过讨论甚至争论,学生的认识更加完善,表现出很强的互补性。更为重要的是, 在讨论时大家积极开动脑筋,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产生了智慧的火花,创造性思维 被激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四、中小学开展创造教育应当注意五个方面的问题:
1.树立创造教育的教育观开展创造教育,应当有正确的教育观作为指导。中小学开展创造教育,首 先应当了解创造教育的四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创造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充分展 示人类的创造力,并使之转化为学生个人的创造力;
二是创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 于实现人类认识的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稳定和延续);
三是创造教育的根本任务在 于使学生的个人认识成为一个活的有机体;
四是创造教育的基本途径在于实现个 人认识的自然发展,这种个人认识自然发展过程的实质在于重演人类认识自然的 基本过程。因此,自然发展的思想是整个创造教育观的实质和灵魂所在。我们只 有认识和掌握了这些基本思想,才能真正树立起创造教育的教育观,也才能以此 指导创造教育的实践。

2.构建创造教育的教学模式 教育教学及其改革实验,总是按一定的模式进行的,实施素质教育也应当 有一定的教学模式。创造教育应当通过什么样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呢近年来, 国内的一些中小学曾做了有益的探索。例如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就构建了“自主创 新学习”的教育模式。该教学模式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 学,以师生关系和谐为基础,以培养质疑品质为关键,以教师创新示范为前提, 以小组交流为主要方法,以更新教学手段为有力保证,以及时反馈鼓励为有力措 施,进行教学。因而其具有六个特点:第一,其学习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

第二,从教育对象看,要求全体学生自主参与;
第三,其教学关系为民主、互助、 合作、愉悦;
第四,其教学方法是启发、导学、激励、内化;
第五,其教学要素 包括语言、工具、形象、价值、人际关系;
第六,从评价方式看,不仅关注学习 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广大中小学也应当如此,要在实践中探索出更多的创造 教育的教学模式,使创造教育的路子越走越宽。

3.碧剿鞔丛旖逃的方法 进行创造教育,既要有一定的模式,也要有一定的方法。因为只有具体的 方法才能实现模式所规定的目标。目前,国内外正在探索或运用的创造教育的方 法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国际上包括我们国家普遍推行的教育,即“科学――技 术――社会”。这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荷兰开展得十分广泛。我国华 东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北师大附中,江苏苏州、常州,辽宁鞍山,山东莱 州,以及上海向明、格致、控江、和田路等中学,结合创造性教育训练,都取得 了较好的成果。第二种是美国使用最广泛、我国正在推行的CPS教育,即创造性 解决问题的教育和训练,它运用创造学原理培训学生,开发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第三种是超前教育,超前学习(Over-stepLearning)。根据人的学龄,使学习的儿童能超越知识积累和学习时间上的某种限定,有所突破,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 探索性提前进入新知识学习阶段。第四种是右脑开发训练。人的左右脑由胼胝体 联结,并由胼胝体里的二亿条神经纤维沟通左右脑。只有在左右脑共同发挥作用 时,才能对客观事物有创造性的成功。但人们一般习惯用左脑,而很少用右脑。

因此,在创造教育中,应当注意右脑的开发训练。

对这些方法,要认真理解,消化掌握,灵活运用,并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 一些更切合实际、操作性更强的方法,以更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4.开辟创造教育的主辅渠道 创造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又应当通过渗透和灌输两种方式 实施创造教育。所谓渗透,就是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结合教材内容 对学生进行创造教育的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其中应当力求做到“六结合”,即教 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学习结构有机结合,学习知识与思维训练有机结合,培养 各种能力与开发创造力有机结合,习题教学与多角度思维有机结合,实验教学与 创造技能训练有机结合,提高智力品质与提高非智力品质有机结合。所谓灌输, 即通过开设“创造学”课程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创造学”知识能力的教育训练。

在此方面,安徽屯溪一中取得了较好的经验。该校从创造理论、创造主体、创造 环境等几个方面自编教材,在高一、初一试开“创造学”课。如在“发散思维”一课 的教学中,教师提出:“吸过墨水的笔杆上沾满墨水,往往弄脏了手指,如何避 免”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的思维便产生“连锁反应”,纷纷提出各种方案,智慧 的火花不断闪现。之后,师生共同评价各种方案,互相启发。最后,教师讲解了 全国获奖发明作品“气压墨水瓶”的发明原理,把教学推向高潮。这样,整个教学 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启发和提高学生创造力为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创造教育的辅渠道,也就是“第二课堂”。中小学的各学科可配合课堂教学 成立兴趣小组,并举办或开展讲座、竞赛、参观、考察、实验、小制做、小发明 等活动,教师有意识地在这些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在根据自己兴 趣自选项目、发展志向的基础上,创造知识得以增长,创造能力得以提高。

5.加速创造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要开展创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要有创造型的教师。这可以 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师范院校可以设置创造教育专业或开设“创造学”课, 为未来的教师和在职进修教师系统讲授创造教育课程,提高他们的创造教育理论水平和创造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小学的学科创造型教师和创造教育的学科带 头人。二是广大在职教师要通过进修、短训等多种方式提高自身的创造素质。

要通过正规的和非正规的教育,系统地或较为系统地对广大教师进行创造 教育知识的教育和能力的训练,从而提高广大教师的创造教育素质,建立一支创 造型的骨干教师队伍。

五、几点体会 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教育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而创造力的本“创新”,而这种“新”仅仅是对学生个人来说是新的,前所未有的。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这种创造力就应是学生在学习概念规律形成的过程中,自 己发现问题、积极思维,并自己总结出物理概念、规律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 中,我将以上一些策略运用于教学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效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 得到培养,知识面宽,思考问题周密,学习主动性强,后劲足。学生不仅在学科 的学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而且在一些科技活动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可见“创 新”应从基础教育抓起,并落实到各个学科教学上,要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 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人才辈出,巍然 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