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文化论文_大学体育文化审美教育论文

大学体育文化审美教育论文

大学体育文化审美教育论文 1大学体育文化与审美教育 1.1大学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来说,中国体育文化 由文化方式、文化载体、文化精神和文化制度四个要素构成。从文化结构主义层 次来理解,卢元镇在《中国体育社会学》一文中认为:“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 运动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高校体育文化是以高校这个特定环境为依 托,以体育为纽带的体育及相关的文化活动。具体包括体育活动、体育场馆等物 质文化;体育竞赛规则、体育法规等制度文化;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价值观 等精神文化。时代性和民族性是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高校体育文化的 发展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代烙印和民族特点。” 1.2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旨在培养与造就一代具有审美感受能力、审美鉴别能 力、审美欣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的新人。审美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 的一个环节,也是美学的主要内容。这种双重性决定了审美教育的特殊地位和作 用。所谓审美教育,就是以美学理论教育为中心的审美理想、情趣和素养的教育 实践。审美教育实践,包括美学理论教育、艺术鉴赏教育、审美教育、情感陶冶 教育,等等。其中,以美学理论为指导的情感、体验、感悟的教育尤其占有重要 的地位。人的情感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审美教育的结果。在美学史上,美学 家特别关注情感教育。在他们看来,审美教育就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感情教 育。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在 他看来,人们之所以提倡美育,在于使人类能在音乐、照片、图画、文学里找回 他们遗失了的情感。在蔡元培先生之后,著名美学家朱光潜也竭力主张美感教育 是一种情感教育,认为美感教育的功能,在于修身养性,等等。人们一旦进入了 这个审美领域,情感就会得到净化,精神就会得到升华,情操就会得到光大。从 这个意义上说,情感教育可以说是审美教育的本质所在。审美教育是审美与教育 的辩证统一。在审美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们既可以获取美的享受,获取精神上的 愉悦和满足,又可以得到情感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审美是美育的前提,教育是 美育的归宿。而审美教育的目的,乃是通过完成审美教育任务而达到的。审美教 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审美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2大学体育文化教育亟需重视审美教育 谈到体育与美育,学者们都主张体育与美育相结合,希望在教学中做到体 育与德、智相结合,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我国 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继承了我国古代体育与美育相结合的传统教育思想,把体育 与美育都列为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分强调德、智、体、美四育并重比较 完整地论述了体育与美育的相互联系。体育审美教育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 的教育目标追求的就是让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和谐发展。现代 教育中体育绝对不是单纯的身体教育,它是多层面的教育,即与身体有关的生理 教育、社会适应能力、精神状态等。在体育教育的过程既要正确地引用审美因素, 又要注重学生的精神享受,使其身心和谐发展,将其培养成有较高审美素质的人。

审美教育是大学体育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1审美教育能使大学生感受生活、感悟生命 人类所面对的世界是客观的世界,我们生存的世界是社会和人群。我们对 于这两个世界的认识是运用了不同的认知体系:世界―认识―记忆―思考―知识 ―考试―改造;生活―感受―体验―情感―艺术―欣赏―生存。以前我们的教育 比较少地关注学生们内心的真实体验,而今我们教育的目标是:使人获得全面的 和谐的发展,获得生命的意义和具有幸福感的生活。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应围绕这 个目的,体育教育、体育文化教育也是如此。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找到一份 好的工作,除了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的肯定,我们还非常渴望寻求我们生 活的意义,我们缺乏在生活中去感受、体验我们认知的客观世界和社会人群,缺 乏在情感中凝聚感悟,用艺术的眼光欣赏我们生存的世界,寻求人生的意义和幸 福感是当代人新的追求和共识。人只要正常地活着,没有感觉能力是不可能的。

但是,感觉能力退化,人们变得粗俗、简单,甚至麻木,人类感受和体验的能力 正在退化。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话和网络提供了人们交流和表达的无限可能,现 代交通几乎消灭了空间的隔阂。所以,离别变得可以轻描淡写,我们就不再稀罕 “思念”,但我们每天端坐在视频前,与外界在没有表情、没有肢体动作、没有眼 神的交流、没有真实的环境和氛围的关联中,我们的感受能力渐渐变得迟钝,感 受空间渐渐变得狭窄,就算“物质极大地丰富了”,没有感受能力,作为“感觉”的 幸福又从何而来人类未来的福祉,是建立在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基础之上的,这 是人类能够得到幸福的外部条件;人类未来的幸福,必须建立在人人都能感受幸 福,都有能力“感受”的基础之上,这是内因,内因才是关键。而唯一专职用来激 发、保持、丰富人们感受能力的东西就是艺术、审美。审美依赖的是心灵的敏锐、情感的丰富和充沛的想象力,而僵化的知识往往可以掩盖和扼杀敏感性和想象力,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培养出来的是具有丰富知识却不知人间烟火和人情冷暖的 人才,只能培养出具有专门技能但却没有创新精神的“劳动工具”。所以,当前通 过艺术欣赏和审美教育,为学生们提供丰富情感体验场所、经历,提高学生的感 受能力和想象力,已经成为大学人文索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大学体育文化中审美 活动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非常需要学生个体亲自参与、 体验、感悟的教育教学活动。大学的体育文化的审美教学课程的开设,能为大学 生们提供参与、体验、感悟生活,追寻幸福生活和意义的重要途径和舞台。

2.2审美教育能使大学生感知真、善、美 审美教育与智育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但是,二者并不是没有关联的。

审美心理结构和智力心理结构各自都不是封闭的。美育与智育间存在着必然的双 向互补的关系。正是这样一种双向互补关系,才使美育能够感知、学习,体会真、 善、美。

(1)审美教育对象本身的认知价值。审美教育借助于一定的审美对象对受 教育者施加影响。审美对象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也具有认识价值。可见,美 在具有审美价值的同时,它的外在形式所包含的内涵,在一定范围内跟知识具有 同样深刻的认识价值。至于美丽的大自然,则在更大范围、更高程度上具有这种 双重价值,因为它既是艺术和审美的对象又是自然科学认识的对象。对于客观规 律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有利于增进对大自然的审美体验和审美理解。而对于自然 艺术认识和审美把握,也有助于更加直接而明确地把握客观真理,更加完整、更 加全面地认识世界。

(2)审美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智力 创造活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探求科学真理和创造发明必不可少的条件。在这 方面,它表现为灵感、顿悟、直觉、想象等。科学研究主要是一种逻辑活动,依 赖于人的逻辑思维作用。而非逻辑思维就是灵感、顿悟、直觉和想象等。在科学 史上,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或发明,科学家往往经过长期的冥思苦想而没有所获, 而在一个偶然的时刻却灵光闪现,获得了突破,这已为许多科学事例所证实。事 实上,科学活动中的直觉,跟审美直觉有某种相通之处,即都是在感性直观中通 过想象而达到对事物本质的领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培根认为审美直觉对于科 学具有方法论意义。创造思维能力中的最主要成分是想象力。这里,如果说灵感、 顿悟、直觉(包括审美直觉),对于科学创造有重要意义的话,那么想象力意义则 在于它是创造活动中的智力因素,是贯穿于整个创造过程最活跃的角色。这是因为,想象力是人类思维创造性的主要标志。没有想象力就意味着失去了创造力, 爱因斯坦之所以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不仅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且是 因为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2.3审美教育能激发人的探索精神 对生活的兴趣是人们热爱生活的前提。一个对某项事物毫无兴趣和感情的 人,就不可能对它进行孜孜不倦的追求。兴趣、爱好是人们追求科学真理的原动 力。审美教育就是这种精神动力的源泉之一。世界是美丽的,有许多生动、富有 灵性的东西,对于那些未知领域的神奇魅力,人们总是愿意花费精力去探求的。

2.4审美教育是实现人格完善的必由之路 人格是个体的内在心理机制和心理素质的整体组合。知识、意志、情感是 人的心理活动的最基本的要素。而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以及智力结构、自理 结构和情感结构等稳定的心理机制,则是构成“自成统一”的人格心理的基础。人 格完善是一个过程,而且要求全面发展。人格就是由知识、智能、道德、意志、 情感、审美力等内在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在这种系统结构中,人的全部本质特 征,都是人格系统结构中不可分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审美教育在于完善人格, 而完善人格则又是由知识、情感、意志品质组成的整体结构,因为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使智 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过程。美育作为整个 教育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 教育。

作者:万有善 单位:黑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