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特点论文_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特点论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特点论文 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挑战,传统的应试教育必然向素质教育转轨。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面向素质教育,以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中小学信息技术教 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 心任务。本文简要地对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探 讨。

教育是振兴中华的根本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腾飞的关键。在迎接知识经 济和信息化社会挑战的时刻,提升人的信息素养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研究的热点课题。我国政府也 作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基础 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要面向素质教育,以素质教 育理念为指导,以提升学生的素质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最高目标, 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任务,架构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技术课程理念和目 标,形成合理的信息技术教育体系。

一、 素质教育――中国21世纪教育使命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的战略决策。1999年6月 15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并且强调:
“国运系于教育、振兴教育人人有责”。也是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 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并且明确地提出素质教育的宗 旨、重点和目标: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正在积极地探 索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途径和模式。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人才。素质教育强调全体性,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强调主体 性,即强调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学习者的发展为中心。素质教 育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素质教育是我国迈向21 世纪的教育的新理念。

二、 信息素养――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1、信息素养是人的必备素质 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和转型的时代,传统的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 能源为特征的经济正在丧失其主导地位,知识经济正在显现蓬勃生机。以多媒体、 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迈进了信息化社会的 大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人的素质与之相适应,要求人必须具备获取、存储 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成为人的整体素 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将信息素养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 素,并力求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有机联系的教材、认知工具、网络以及各种 学习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之中,以形成人对信息的有效把握,培养人查找、评估、 有效利用、传达和创造具有各种表征形式的信息的能力,并由此扩展对信息本质 的认识”。

2、信息素养的定义、内涵与外延 信息素养概念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发展而来。1989年美国图书协会下设 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在其研究的总结报告中给信息素养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就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 价和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 提出了学生学习的9大标准,这一标准包含了信息技能、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 个方面内容,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外延。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 的Mike Eisenber 博士和Bob Berkowits博士认为,信息素养绝不仅仅是以往图书 情报检索技能加上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技能,而是综合运用以上技能所形成的信息 问题解决能力,基于这样的理念,他们共同创造了包括六大技能的信息问题解决 方案,简称“Big6技能”,并设计了专门的技能训练课程,开展了长期的实践研究, 该项研究已从大学扩展到美国的中小学,受到普遍欢迎。

信息素养已经从其传统的信息检索、存储的基本含义上升华,其涉及各种 基本的技能和理念,下图就可以简要地说明信息素养涉及的基本技能与理念。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素质教育观 面对信息化的浪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全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热点课题,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我国政府正在加快普及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2000年10月25日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 议上,教育部作出了“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 式发展”的决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新兴的学科,必然需要探索其发展轨 迹开创面向素质教育的模式。本人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要面向素质教 育,以提升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最高目标,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任务, 以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素质教育观应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面向全体学生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按照素质教育的观点,教育的着眼点在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强调教育要面 向全体学生。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也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面向全 体学生,就必须考虑当前的各个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的差距,考虑各个地区的信息 技术教育资源的差距与不平衡性,面向全体学生,必须考虑当前的经济发达地区 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的学生的已有信息技术技能的差距。面向全体学 生,就必须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大多数学生现有水平的课程标准,制定 灵活多样的课程实施模式,加快不发达地区和农村的信息技术教育条件的配备, 以提高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最终目标。

2、面向全面发展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提升人的各种潜能。面向全面发展的信 息技术教育,应该是以提升信息素养为核心内容,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与读、 写、算同等重要的终身有用的基本技能。同时也必须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种 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精神、道德、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 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不是单纯的信 息技术技能培训,而是面向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生存的全面 能力的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将不是一门纯工具性的课程,将是一门面向学 生全面发展的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3、面向学生发展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按照素质教育的观点,教育要面向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打下良好的 基础。面向学生发展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更加侧重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着眼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的培养。笔者觉得,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 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一是要学会学习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 源的使用,未来的社会是发展的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学生将面临新的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所以学生必须学会,如何学习和掌握新的信息技术工具和 信息资源。二是要学会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去辅助学习,提高学习 能力,从而有力地促进其学会学习的能力的提高。面向学生发展的中小学信息技 术教育,应该强调能力本位,而不是知识本位。

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除了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面向学 生的全面发展和面向学生发展之外,还应该面向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主性发展等 方面。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确立学生主体的地位,以素质教 育理念为指导,革新传统的观念和看法,培养出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 质人才。

四、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构想 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按照 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课程内容到课程目标、课程评价和课程资源,都必须体现素 质教育理念。

1、课程目标的架构 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与其他课程目标具备同样的课程目标取向,其可以分为 面向学科体系、面向社会需求、面向学生个人发展三个方向,我国以前的计算机 教育主要侧重于面向社会需求,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是兼顾三个面向,重点 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核心。根据我对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理解,特 提出我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架构的设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该 分领域和分层次的动态的目标体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可以分为三个方 面: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基本知识(对信息的科学理解)和信息能力, 这三个方面是并列的和相互制约的,核心是信息能力的培养,但是信息能力是分 为三个层次:基本知识与操作、基本的信息能力、发展的信息能力(交流协作、 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决策能力),这个能力在发展层面上是递 进的关系,体现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递进性和层次性,但是相互之间并 非有绝对的界限,相互之间是可以交叉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设定,除 了体现基本的信息素养之外,在高中阶段,应该体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 学生的升学做试探性准备工作。

2、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3、课程评价内容和方法的革新 传统的计算机课程评价,比较强调结果评价,不强调或者不能实现过程评 价,从而也就不能真正地实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的评价,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兴趣, 促进其学习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成果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在单元学 习结束时提交的作业或作品,如小论文、小制作、研究报告、演示文稿等等。要 注意尽量给学生展示、说明的机会;
注意观察、指导学习结果形成过程;
关注每 个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评价的内容一般说来涉及学习目标的各个方面,包 括:认知、技能、情感等。不同的学习单元,评价的重点也应不同。学习成果评 价的方式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是现代教育评价的一个突出特点。其意义在于重视学习主体,重视学习者反思, 以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 应该充分体现学习者主体地位,以学习者为评价中心和主体,以促进学习者学习 兴趣为评价目的。

4、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建设 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实施,要求构筑良好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形成 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 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本人认为,信息技术课程资源从 基本构成上来说包括教师培训、信息基础设施和教育信息资源,他们共同构成信 息技术课程实施的资源支持。

信息基础设施是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物质基础,构成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 最基本的物质平台。教育信息资源是信息技术课程的资源基础,信息技术强调基 于资源的学习,所以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需要强大的资源支持。教师作为整个信 息技术课程的主导性因素,其成为信息技术课程人力资源最主要部分,教师培训 包括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培训和一般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有 效构筑,将关系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必须在良好的信息技术课程 资源环境中实施。

面对信息化社会的挑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体制,必然发生深刻的变革和 发展。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新型的课程,必须面向素质教育,全面革新以往的教学 理念和模式,革新传统的教学、学习和评价观,构筑新型的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 学信息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