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实施的方法和途径探究_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有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实施的方法和途径探究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实施的方法和途径探究 摘要:网络的产生与发展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给当代高校学生的道 德教育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因此,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引导者,高校需要加强 网络道德教育的主体、队伍、内容、方法、环境等方面的建设,规范大学生网络 道德行为,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成效,培养争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

关键词:高校;
网络道德教育;
路径 一、高校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什么是高校网络道德教育 作为社会意思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产生于人们调节社会群体内部各 种关系以维护一定社会秩序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基础或经济关系的产物, 指的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人们内心信念和特殊 社会手段维系的行为规范的综合。”[1]道德根源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以善恶 观念作为评价标准,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判断人们的品行。与法 律相对,道德不是靠外在的强制力来引导和规范人类的行为,而主要依靠“自律”。

道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除了靠自 身耳濡目染的有意识的自我道德训练外,很大一方面是基于外在的价值观的灌输 与教育。因此,为了引导高校学生向着道德的“善”靠拢,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为内容,通过“有形”、“无形”的潜移默化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

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和飞速发展,网络正改变和影响着人类 的生产生活方式、行为思维模式甚至价值取向,成为了现代社会人类学习、生活、 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网络社会发展阶段。与现实社会相 同,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人们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时,同样需要 遵守一定的规范约束,这种行为规范总和以及由此形成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我 们就称为网络道德。网络社会的特殊性决定了网络道德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多 元性等特点。因此,高校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这就是 所谓的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即“各类高等院校以教育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遵循 教育的基本规律,向大学生系统地、规范地讲授网络的道德规范,并将道德规范逐渐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网络道德需求,最终使大学生自觉指导和约束自己的道 德行为的教育活动。”[2] (二)高校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迫切需要。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当代大 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规范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方便快捷的网络技术使得大学生扩展了视野、创新了思维、提升了知识 水平和学习能力。与此同时,网络信息纷繁复杂、良莠不齐,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尚未定型的大学生们对畸形、负面的不良信息缺乏甄别能力,很容易形成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当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的双重人格冲突、价值观扭 曲、网络道德冷漠、网络责任意识淡薄以及发生各种网络不良行为等。加强高校 网络道德教育,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新时期 高校教育者一项必要而紧迫的任务。

2.适应网络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它给我们提供便利 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自由开放的网络环境提供丰富信息资源的同时 也夹杂了大学生们难以甄别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在大学生成长方面产生负面效 应;
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大学生们自发无序的参与其中,为寻求刺激或安慰, 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弃法律规范、社会道德于不顾,网络道德水平愈发低 下。由此可见,网络社会的开放性、虚拟性、自发性等特性要求我们必须加强高 校的网络道德教育。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适应了网络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3.符合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的发展方向。高校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 阵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党和国家交给高 校的重要政治任务。高校的思政工作应随着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 新,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进入网络时代,纷繁复杂的网络社会环境给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问题成为了高校思 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实现我国高 校思政工作方式的创新过程。高校应根据网络社会的特点,及时增加和创新网络 道德教育的内容,尊重网络社会的客观规律,改变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开 拓网络道德教育的新领域。

二、当前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现实际遇 (一)当前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伴随着网络社会的飞速发展,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作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 工作的重要内容,正不断得到政府、社会、高校等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取得一定 的成就。但在实践领域,当前高校道德教育仍存在着体制不够完善、教育目标不 够具体、教育手段较为单一、内容僵化脱节等问题,亟需引起重视。

1.网络道德教育体制不健全。应对网络社会的新情况新问题,高校进行网 络道德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要求具备完善的监管体系和可靠的保障机 制。然而在现实实践中,管理和监督体系呈现出政出多门、杂乱无章的情况,具 体体现为监管主体结构不合理、监管手段欠缺无力、监管程序混乱且监管与服务 相脱节等。在保障机制方面,国家对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陈旧过时, 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政府对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所需软硬件投入不足,媒体舆论热 衷传播不负责任的负面信息,加大了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难度。

2.网络道德教育途径相对单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思政工作提 供了便利,随着校园网络信息体系的普及,高校可以很方便地利用专题网站、网 络论坛、QQ、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形式来开展网络道德教 育活动。然而在现实的网络道德教育实践中,一些高校对网络道德教育并没有利 用网络技术带来的便利,根据网络和学生的特点来创新教育方法,而是仍然侧重 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即在规定时间、特定场所集中式地向学生灌输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把教育的重点放在理论知识上,忽视了网络道德实践的内 容。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很难实现网络道德教育应有的效果。

(三)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丰富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内容 网络道德规范教育是网络道德教育的首要内容,大学生对网络道德规范的 理解与遵守程度取决于规范本身是否科学合理、明确适度。随着网络社会的不断 发展,原有的网络道德规范内容过于宏观甚至过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需要,各 教育主体应结合实际、与时俱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根据大学生年 龄结构与认知水平,不断细化网络道德规范条款,制定层次分明、轻重适度的网 络道德规范,培养道德理性能力,丰富和完善网络道德教育内容。[6] 网络文化是网络社会发展的产物,网络道德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网络 文化背景。因此,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不应仅局限于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 还应重视发挥网络文化的重要作用,增强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认同感。要着力提 高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力度,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加强网络文化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网络文化的侵袭,推动其以乐观负责的态度开展网络活动, 帮助其养成积极向上的网络道德情操。

(四)创新教育方法,增强网络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如前所述,我国高校的网络道德教育工作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教育方法 较为传统单一,且效果差强人意。因此,高校要打破传统教育方式方法的思维定 势,着力创新教育观念,探索破解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新举措新办法,不断提高 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提升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水平、提高大学生的道 德品质。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法,由“你讲我记”式的单向讲授,逐步转为师生之 间双向沟通互动。用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情境模拟、思考辩论等学生喜闻乐见 的课堂形式代替“大道理”灌输,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寓教于乐、寓教于学。

引入网络等多媒体手段,优化网络道德教育方法。在确保原则性的同时将 网络道德教育形象化、趣味化,加快建设与维护大学生喜爱的可读性较强的主题 教育网站;
利用QQ、微博、贴吧、论坛、微信公众号等即时通信拓展网络道德 教育的新空间,实现与学生平等交流沟通的同时及时了解并引导网络舆论,规范 学生的网络道德。重视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通过开展学生喜爱的网络校园文化 活动,潜移默化地培育网络道德水平。

(五)净化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环境,健全外部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网络道德法律法规。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一样,同样需要法律法 规的约束。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现有的调整网络社会权利义务关系的相 关法律法规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应抓紧建立和完善关于网络道德行为 的法律法规,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完善网络管理和监督体系。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已经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之中,而网络管理与监督体系作为网络与信息健康的保障措施,能够进一步净化 网络环境,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施保驾护航。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监管主 体的行业自律与外部社会监督结合、政府主控与公众监督结合,实现全方位的监 督模式,全力打造“真善美”的网络道德观。同时,监管部门要形成合力,利用发 达的科学科技,实施全方位的“清网行动”,用法律手段严惩传播黄色、淫秽等不 良信息网站,健全国家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运行机制,让任何“擦边 球”式的“网络秀场”无生存之地。强化社会舆论引导。当前,网络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各种因素 都在试图影响舆论。近日,新浪微博删除团中央发布的微博信息显然是最好的佐 证。[7]网络的传播优势与互动特点,使得它成为青年人获取信息的首要来源。

不将网络舆论引导至主流价值观的“正能量”将会给青年人的道德观带来深刻影 响。因此,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高校、学者都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 聚社会共识,善于发出权威声音,为青年人指点迷津。要掌握网络舆论主导权, 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发展有理性的“网络意见领袖”、放大网民积极向上的声音、 丰富健康给力的网络文化,用主流思想引领和提升高校学生的网络道德,防止网 络“颜色革命”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