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策研究]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策研究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策研究 [摘 要] 当今多元文化背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前 所未有的新影响。相应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 的新问题。通过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一些实践 中的探索和对策,从多方面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 多元文化;
大学生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整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前进,经济体制、 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和调整,多元的利益群体和 社会阶层逐渐形成。这种多元化的利益和阶层群体格局,成为多元文化形成的社 会基础。同时,开放的中国社会和日趋发达先进的传播技术,也使不同文化间的 交流与影响更为直接、便捷与频繁,并且不断衍生出许多新的文化形式。

多元文化背景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影响。一是主体选择的 多元性――人们基于各自不同的主体需求和社会生活实践,可能对不同的文化产 生认同进而形成相应的价值观;
二是影响的多元性――不同的文化在社会生活中, 会通过各种文化形式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各自的影响;
三是关系的复杂性――不 同文化下的价值观之间可能有一致、相通之处,也有分歧甚至对立的地方。对特 定主体而言,不同文化带来的不同价值判断之间的冲突和选择往往会引发价值观 的困境。对于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在多元文化兴起的背景下倡导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 多元文化背景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大学生是一个具有自身特点和情况的特殊群体。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 生这个群体的价值观同样收到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具有时代与社会 的共性,又体现出自身的特征,值得进一步深入剖析。

首先,现代社会生活中,多元的利益格局、竞争的潜在压力为大学生接受 不同文化的影响提供了多元的动因,同时在价值取向上呈现个人本位的倾向。对 于大学生群体来说,自身当前所处的现实利益格局的定位以及从个体条件出发对 自身发展的思考,往往是他们受到特定的文化影响并选择相应价值取向的两个主 要因素。其次,大学生自身处在身心发展走向成熟的阶段,思维活跃、感情丰富、 自主意识强烈、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因此容易受到不同文化特别是新生文化、 外来文化的影响。同时,由于阅历较浅,缺乏生活经验和丰富的知识积累,感性 多于理性,大学生在受到多元文化影响过程中往往难以进行深刻的分析和科学的 判断,容易受其中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这些情况在大学生价值观领域的表现 是:一方面他(她)们在自身价值观的选择上开始发挥主动性,积极思辨、具有 批判性和挑战精神、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价值观的灌输;
另一方面,价值观基础 不牢固、波动性大、缺乏深刻冷静的分析,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一些消极错误的价 值观。

再次,发达大众传媒为多元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渠道和庞大的影响力, 同时在现代传播技术构建起的各种信息平台上,包含着各种文化和相应的价值理 念的信息可以在社会成员之间便捷、直接地交流和相互影响。无论大众传媒的宣 传与推崇,或是各种传播平台的信息交流与沟通,都会对大学生接受不同的文化、 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最后,从大学生的个体情况来看,不同的社会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个性 特点等条件,使得不同的学生在多元文化中的认同更为复杂,在价值观上也呈现 出更为复杂多样的情况。

二 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问题 多元文化背景给当前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情 况和问题。

从有利的方面来看,多元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更为丰富 的内容、更为活跃的思路和更为广阔的空间。如果引导得当,大学生能够在多元 文化的比较和选择中充分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使科学的、 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主动的选择”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真正提升核心价值观教育 的有效性。

从不利的方面来看,随着多元文化而来的多元价值观在价值认同、价值判 断体系等问题上导致的矛盾逐渐凸显,大学生在价值观的选择上呈现出更为复杂 的趋势,使得传统方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

单一的灌输式、命令式的教育方法不仅不能收到积极的效果,而且往往导致学生 的误解或者引发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同时,多元文化背景下,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和价值观的各种文化因素来源广泛、错综复杂,如果没有把握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教育的全局并且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整合系统,往往会出现“一傅众咻”的情 况,削弱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甚至加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困惑。

因此,我们应当进行更为深入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并且采取适当的对策 充分发挥优势、克服劣势,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收到真正的良好效果。

三 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实践中的对策 党的十八大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导利益分配的主导价值观,是 凝聚社会共识的共享价值观,是多元化社会中凝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这为当 前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索新的对策提供了原则、方向和 新的思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不是对多元文化的否定和抑制,而是立足于多 元文化并存的现实,在和谐社会理念下,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统摄多元的基 础 上,倡导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和统一行为规范。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需要更新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及时更新观 念。首先,要正确认识多元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特 别是从我国发展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认识这种客观性与必然性,避免片面强调 多元文化的消极影响甚至“妖魔化”的倾向。其次,要展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深入学习和研究,真正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吸收,把 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的强大作用。最后,在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中, 要善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多元文化,用多元文化的丰富形式表达和传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建立全面的系统工程 加强校风学风建设,确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风学风并真正在教 育教学的实践中加以贯彻和体现。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 不断增加,教育中往往也反映出重行轻知、重技能轻素质的功利主义的倾向,对 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对此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功利主义的 学风不仅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而且从长远意义上看,无论对高校 自身的发展、学生未来的发展还是社会的长远发展,都将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 端正办学理念,建设校风学风,应当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项核心内 容加以重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从科学理论的高度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对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和价值理念的包容和吸收,引导学生主动运用马克 思主义科学理论思考自身价值观方面存在的困惑,整合多元文化带来的价值冲突, 克服消极价值观的影响。特别是结合社会发展中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运用马克 思主义科学理论进行思考、甄别、分析和比较,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大学生, 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把握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主旋律”,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类文明成 果特别是现代文明成果的吸收与凝练。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的各类实践活动相结合,注重知行合 一。人的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也应当充分发挥实践的作用。在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适时地 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同时,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 主的社会实践,加深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对于实践的反馈结果,应当及时进行 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和引导,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上需要更有针对性、更加灵活多样 针对学生价值观的多层次性,在采取的各方面实践措施中贯穿多层次的教 育对策,逐步形成一个从普遍了解到形成认同进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科学模式。人的价值观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大 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讲求长期性、适度 性,循序渐进的深入开展,不可急于求成、偃苗助长。既要有适用于全体学生的 普遍教育与引导,也要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的专门教育与引 导;
既要积极树立学生中的优秀典型,发挥榜样作用,又要关注那些价值观上存 在困惑和误区的学生。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具有更加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科学 细致的工作方法,抓住问题的根源和关键,采取不同的对策。

针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开展各类专题活动,倡导学生从自身特点和需 要出发积极了解不同的文化,并对大学生关注的文化现象和亚文化现象进行解读、 讨论,充分发挥体验教育与自主教育的作用,把握大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以大 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