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企业建筑施工质量监管
浅析建筑企业建筑施工质量监管 万丈高楼平地起,千年大厦靠根基。这个根基就是建筑施工质量。因此, 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和控制的重点。笔者近 些年直接从事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在如何强化建筑工程质量方面谈一些体会, 以与同行们共飨。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必须进一步明确。质量意味着安全,质量意 味着无小事。建筑产品的质量更是事关社会的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因此,作为 建设工程的参与者,施工企业必须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 神,切实增强质量责任意识,从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落实质量责任, 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事实上,形势是严峻、不容乐观的。恶性工程质量事故屡 屡发生。而任何一起工程质量事故中,施工企业都在其中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 色。作为施工管理者,我们必须深刻剖析质量问题的成因。(1)质量管理体制不尽完善。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旧 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或多或少还带有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烙印。
由此形成的局部封闭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难以实行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不 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一些政府部门执法不力,导致行业内地方保护主义、 部门保护主义盛行其道,其结果往往楼塌、路陷、桥坍。严重地影响了整个建筑 施工系统的形象。
(2)施工企业法律意识波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 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既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 也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一些施工企业 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 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 故不断发生。
(3)市场准入把关不严。一些地方和部门,从自身小团体利益出发,市 场准入制度管理疏漏,在施工企业中常常出现虚假资质或高资质低能力的不正常 现象,甚至在许多地方还存在着无证施工、借证卖照、超规定范围承包等等,必 然对建设工程质量构成严重威胁,从而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
第一、加强质量管理.应多种措施并举首先是建立和完善工程质最领导问 责制。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和项目经理对所承建项目的工程质量负有领导责任及 终身责任,要依法管理企业。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人员、材料、 设备、工序、工艺、技术措施等方面层层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第二、严格市场准入。政府要把好市场准入关。要严格审核施工企业是否 具备必须的符合国家规定的注册资金、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等资质条件。必 须具备与工程建设要求相应的资质等级和业绩,具备足够的技术管理能力和装备 水平,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施工活动,杜绝无证、越级承揽工程。
第三、严格工程材料的采购使用。工程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材料 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因此,采购和使用的工程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标准规定。
要严格检验进场的材料和设备。进入现场的工程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或质量 保证书,并应符合设计规定要求;
需复试检测的建材必须经复试合格才能使用;
使用进口的工程材料必须符合我国相应的质量标准,并持有商检部门签发的商检 合格证书。同时.还应注意设计、施工过程对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的合理选用. 不能混用。
第四、强化工程质量监理。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施工阶段 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施工生产各个环节或中间产品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与 验收,其质量控制程序和内容随着施工的不同阶段而变化。不论施工准备阶段、 施工阶段,还是工程保修阶段,质量监理单位都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技术规范及合同规定的要求,认(五)提高企业人员素质。施工企业人员有决策 层、管理层和作业层等三个层面。人员的素质涵盖参与施工活动的人群的决策能 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控制能力、作业能力及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人员素 质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目标的成败,是工程质量高低、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因此, 控制工程质量首先要从严格人员准人和提高人员素质抓起。无论是决策、管理者, 还是技术操作者,都应该是有"资格"的行家。同时,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和职业道德。必须加强施工企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尤其要加强企业作风建设和 职业道德教育,着力打造出一支高思想素质、高技术水平的建设队伍。
在如何强化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建设上,笔者身为建筑施工单位工作人员, 有一些想法个人愚见在此提出,以求切磋:
(1)应该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建立“阳光监督”。工程建 设施工方从建设工程活动一开始,就应享有知情权,了解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 内容和手段,以便充分调动工程建设、监理和施工等受监单位自查自纠、自我约 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规范质量行为,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2)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保证执法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深化工程质 量监督机构改革,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监督执法。应改变现 有的监督方法,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一个专业配备两名以上监督人员,并规定要 持证上岗。同时规定不同级别的监督文书分别由不同级别按权限范围签发,保证 执法检查和处罚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3)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针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过程和事后控制三大环节,在做 好过程监督和工程违规行为的严肃查处的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的事前监督,提高 监督工作的预见性、服务性。当工程质量出现下降的趋势或工程施工到难点部位、 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时,监督人员应及时到现场提示和指导,以此扭转滞后监 督、被动应对的局面。
(4)改变以日常监督为主的监督方式,将随机检查作为工程质量监督检 查的主要方式。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应采取巡查和抽检相结合的监督方式,以保证 建设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为主要目的;
以保证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环境质 量和与此相关的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为主要内容;
以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 案制为主要手段,改变原来的预约式、通知式的监督检查方式,加强巡回检查和 随机抽查,保证检查内容和部位能够真实反映施工的质量状况。消除质量通病应 未雨绸缪施工项目中有些质量问题,如“渗、漏、泛、堵、壳、裂、砂、锈”等, 由于经常发生,犹如“多发病”、“常见病”一样,而成为质量通病。质量通病,面 大量广,危害极大;
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产生质量通 病的原因虽多,涉及面亦广,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参与项目施工的组织者、指挥 者和操作者缺乏质量意识,不讲“认真”二字。因此,消除质量通病,并不是什么 高不可攀的要求,更不是办不到的事。只要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质量,牢固树立“质 量第一”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
认真贯彻执行技术责任制;
认 真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实行层层把关;
认真总结产生质量通病的经验教训,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要消除质量通病,是完全可以办到的。对质量通病的防治, 同样要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原因。方能达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目的。
从点滴做起,严控施工质量关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 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 控制。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 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 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而且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体积大,不同项目地点不同,不像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规范化生产工艺及 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条件,因此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多, 容易产生质量问题。这就要求,培训、优选施工人员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认识。
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
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 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 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观念。
其次是全员的技术素质。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 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
生产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 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
服务人员则应 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人的素质. 靠质量教育、靠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靠培训和优选。依靠科技进步,全 面提高素质,控制水平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除了人员 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国家建设部颁布的《技 术政策》中指出“:要树立建筑产品观念,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 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这句话阐明 了新技术、新工艺和质量的关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现了施工生产活动的 全过程。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
为了工程质量,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 程中,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 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管理也是生产 力”。质量管理则充分体现着施工企业的效益。因此,管理因素在质量控制中举 足轻重。我们只有加强质量管理,才能实现向管理要效益,向质量要效益,使企 业走上质量效益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