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毕业论文】美术学论文范文5000

艺术教育毕业论文

艺术教育毕业论文 艺术教育毕业论文篇一 《论作为道德教育基础的艺术教育》 摘要:没有真的认识和美的体验,任何善的观念都不能恰当地建立起 来,没有生动、真切、感人至深的感性领悟与参照,任何真理也都会失去光彩, 成为空洞的说教,任何价值观和伦理学命题也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任 何道德教育都会丧失生命力、流于形式。

关键词:道德教育,艺术教育艺术课程 早在240多年前,德国哲学家康德就讲过:“真正的德行只能是植根于 原则之上,这些原则越是普遍,则它们也就越崇高和越高贵,这些原则不是思辨 的规律而是一种感觉的意识,它就活在每个人的胸中,而且他扩张到远远超出了 同情和殷勤的特殊基础之外。我相信,如果我说:它就是对人性之美和价值的感 觉,那么我就概括了它的全部,前者乃是普遍友好的基础;后者则是普遍敬意的 基础。”康德是把美提高到人类思想史上前所未有高度并作为善的基础的第一位 西方哲人。在康德看来,美和善是相互统一的,最高的美必然导致最高的善。一 个人只有从感觉上了解了善的伟大原则之后,才能产生出真正的德行。那么,艺 术教育究竟能从哪些方面和能通过哪些途径影响道德观念、情感和行为呢本文拟 就以上问题展开一些初步的探讨,诚望海内同行不吝赐教。

一、真、善、美构筑的精神世界和艺术教育的基础地位 以真、善、美划分人类精神的不同领域和价值追求,是古典哲学和古 代思想家的基本观点。值得注意的是。在经典作家的论述中真、善、美不是平行 的概念,其中善是最高的、处于统御地位的目标,求真、求美最终是为了实现道 德的升华,人生的充实与完满。

苏格拉底讲:“知识就是德行。”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还不再于认识大 千世界、认识自己,而是使人的行为合乎道德规范,使品格纯洁而高尚。苏格拉 底本人就既是一位道德哲学的思想家,也是一位道德哲学的实践者,他直到生命 终结的最后一刻,还在和朋友们讨论着什么是真正的正义。

中国古代思想家向来把伦理道德看成是终级的精神追求。“格物致知”只是手段,诗、书、礼、乐都是为“明明德”服务的;“文以载道”,文是道的载体;“诗 言志”,诗的主要功能是讽谏咏怀;乐是礼的一部分,礼是道的体现;“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其根本要义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政治哲学是从 伦理纲常生发出来的,真,以及美,都是统一在善的原则之下的。

将真、善、美统一起来,以综合的眼光审视人类精神,无疑是一种全 面、深刻、科学的世界观。人的心理过程,从大的方面看可以区分为意识过程和 意向过程。意识过程包括收集、处理、整合信息等诸环节,形成了人们对世界及 自我的认识和体验;意向过程以意识过程为基础,包括了心理动力学的趋向,包 括在意识过程的支持下设计行为方式和计划,包括将行为结果反馈给意识过程并 调整目标,作出进一步反应等环节。意识过程和意向过程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整体,也是求真、求善、求美的统一的过程。通过自觉和主动的探究与体验,事 物的规律和感性特征呈现给我们。它们是价值的载体,是将一切美好的愿望、理 想、行为准则表达出来的媒介。没有真的认识和美的体验,任何善的观念都不能 恰当地建立起来,没有生动、真切、感人至深的感性领悟与参照,任何真理也都 会失去光彩,成为空洞的说教,任何价值观和伦理学命题也都会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任何道德教育都会丧失生命力、流于形式。

二、艺术教育的功能和由此产生的道德教育的途径 1.艺术教育的些功能。一般地讲,艺术教育对人的影响也可以归结如 下:
1)艺术教育可以给人生存的本领。人类在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会 遇到许多“基本问题”,如推断与计算、表达与交流、感知与体验等等——对这些 问题的系统的追问与总结形成了诸如哲学、逻辑、数学、语言、艺术等学问。一 个人在其一生当中,可能极少会碰到解决“人类基因组”这样的高度专业和特殊的 问题,但他极有可能每天都要进行推断、表达、体验;另一方面,恰恰是对“基本 问题”的解决构成了对解决诸如“人类基因组”等特殊问题的基础,因此艺术和语 言、数学、哲学、逻辑一样,具有基础的文化教育的性质,具有工具课程的性质。

艺术是个体生活、工作、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艺术给与人的,不是可有可无 的消遣,实在是生存必须的本领。

2)艺术教育可以给人文明感。艺术是种文化。文化是人类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层次水平和方式。拥有文化,就倾向于采用经过千百万年实践选择出来的 具有前沿性质的人道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没有文化,就倾向于采取原始的、本能的方式方法。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艺术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艺术教育的作用就是给出一个前进的出发点,一个建设性的平台。

3)艺术教育可以使人有品味。通过训练感官和塑造行为模式,具有艺 术能力的人更敏锐、更敏感,有能力和习惯于发现和体验事物的异常微妙之处, 迅速形成直觉判断,产生奇异的联想和有价值的思维创新,厌恶平庸。艺术能力 是种特殊的智能,有自己独特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办法,并且能通过独特的符号 系统表达出来,达到对事物的理解、把握并预见其未来。

2.艺术教育能够为道德教育提供的途径。从艺术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 系来说,艺术教育能够为道德教育提供以下三种有效途径:
1)呈现途径:呈现一切美好的事物,呈现道德观念的感性形态,呈现 伦理命题,呈现道德事件,呈现无法言表的内心冲突——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 使人领悟事件的道德含义,体验美好的情感,提供模仿的行为范式。

2)表现途径:20世纪以来道德哲学最重要的进步就是,“哲学家们越 来越多地摆脱了那种企图给人们道德指导的尝试,对道德判断本身的性质作出一 种批判性的评价”,认为“善”、“恶”等伦理学的核心概念是不可能被精确定义的。

诚如穆尔所言:“我认为‘善’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正向‘黄色’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一 样;因此正如你无论如何无法向一个不知道‘黄色’的人解释什么是‘黄色’一样,你 也无法解释什么是‘善’。“善”是一种特定的、直觉的概念,不可能仅仅根据事实 加以研究。因此,道德是直觉的行为的文化。这种文化旨在说明,哪些行为无助 于价值观的实现,哪些行为则相反。只有通过艺术的表现,道德实践才能完整、 生动、鲜明、准确地被刻画出来。艺术是传达道德的最佳形式。

3)行为途径:道德行为的养成在全部道德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十分 特殊的地位。一方面,道德教育是否有效要从道德行为以及表现在行为中的道德 意志、道德品质去评价;另一方面,机械的决定论认为有什么样的道德意识就会 产生什么样道德行为,被事实证明是不全面的、不正确的。行为养成有自己特殊 的过程与方式。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行为本身必须有魅力。道理很简单,人们是 因为美好而热爱,因为热爱而推崇,因为推崇而将其作为行为的典范与评价的标 准。一种行为方式,哪怕它体现了最高的善,如果不能首先让人们去热爱它,它 也不会成为人人效法的榜样。。

具有艺术特征的行为是充满精神愉悦的美好的行为,道德行为也可以体现出艺术性。具有艺术特征的道德行为,不仅是有创造性的,有活力的行为, 而且也是能够完美表现道德意识的行为方式,应当成为学校道德教育课程的核心 内容。

艺术教育毕业论文篇二 《艺术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摘要:实施美育或审美教育,其最根本形式或主要形式就是艺术教育, 而音乐是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音乐教育隶属于艺术教育范畴。

关键词:艺术教育;音乐教育;审美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传承文明的重要手段。就学校 教育而言,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集团的要求,按照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对其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一 定的思想品德和审美情操,具有强健的体魄,最终成长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 动。音乐艺术教育,作为人类最最的文化教育活动之一,千百年来一直以“润物细无 声”的方式传承着人类文明,提升着人类情感,丰富着受教育者的审美体验,愉悦着 人们的身心,促进了社会交往,通过激活受教育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了社会 的进步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 切”和终生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音乐艺术教育正以其独特的功能 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跨入21世纪的中国,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落实科教兴国战 略,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基础地位,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又十分明确地把美育纳入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中来,给予美育以 应有的地位,终于使社会主义教育成为一种完全的教育。

艺术教育,作为一种艺术产品为媒介或手段,由施教与受教双方共同运 作的活动,要求施教者创造、选择、运用艺术,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功能,要求受教育 自觉地接受艺术感染、陶冶、锻炼,实现艺术教育效应。艺术教育审美效应落实 在个体素质的陶冶和塑造,使个体素质走自己全面协调而自由的发展,落实在群体 素质的陶冶与建构,使社会群体和谐有序而自由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文明的建设 和提高。一、音乐教育的性质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是人类自身发展的 产物,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音乐教育的本体隶属于艺术教育,不仅它的内容体 现着一种独特的艺术美,而且在健全的国民教育机制中,它还肩负着审美教育的职 能。从这种意义上说,音乐教育的最基本的性质就是审美性,它是通过音乐进行的 一种审美教育。

二、音乐教育的本质 音乐是长于抒情的艺术。它是对人类情感的直接模拟和升华。其教育 功能是通过情绪感染和情绪共鸣为途径才能实现的。人们可以从音乐的审美过程 中,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感受,产生认识和道德的力量。作为美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所培养的审美情感是一种高级的情感。由于音乐教育手段中的音乐感知和感情 体验的关系,比其他艺术教育中这种关系更加直接和密切。

由于艺术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而且还需要培养对 艺术的表现和创造力。因此艺术教育必须进行必要的技能训练。音乐教育也因此 不能停留在单纯的知识传播、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而必须掌握一定技能。

艺术审美活动具有审美愉悦的心理效应。这种复杂综合的心里过程体 现在艺术教育中,变产生了“寓教于乐”的共性规律。在音乐教育中,愉悦性可以构 成一种审美的本质力量。音乐以优美的旋律和特有的艺术魅力感染着人类愉悦着 人类。当热,作为音乐教育决不能停留在纯生理的听觉官能情感上,而是存分发挥 音乐的审美功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把音乐教育的愉悦性从“感性”升高至“理 性”层次,从而更加领悟音乐内涵,感受艺术魅力,获得更高境界的审美自由。音乐 是时间性的艺术,但也不排除空间的体验。音乐结构首先要考量的是音与音之间 的关联。音乐中没有任何曲风的要素能够独自存在。相反地,高音与低音的差距、 节奏的对比、赋格中主题与反主题形成的张力、各调性不同的音色,都会浮现一 个空间。在巴洛克音乐里,特别是巴哈的音乐世界,空间的体验会浮现一个层级的 观念,举例来说,从高音到低音的转移、从流动性弱到流动性强的改变,或是从简单 到复杂的转变,都可见到空间的转换。

透过音音之间的关联与层级的观念来谈论巴哈的音乐空间,必须将空 间流动性的转变置於首要的地位。透过圣歌旋律所提供的作曲的基本要素以及旋律所给予空间意义的前导,空间的流动性从而诞生。此外,简短的动机透过不同音 域、诸多不同却和谐的音色相互呼应,会不断产生丰繁的效果,有如镜子反射的影 像一般,空间的流动性从而诞生。

空间的流动性表现出时间的独特体验。受於形式与调性的限制,音乐 创造的是封闭却又循回的空间。然而,巴哈在此一空间放入时间的定向,对於无边 无际的天,以不连续的方式如停顿、节奏的切断、半音性、上升下降音的暂停等 来处理,以求方位转换的可能性。在文本说出或唱出的过程中,内心忽然浮现的欲 求的独特体验,就是方位的转换。这个方位转换的过程正描绘一个故事。从清唱 剧、圣咏合唱曲或是耶稣受难曲的开始到结束,事实上交织著一个个阶段性的故 事,也是充满危机的时刻。在聆听上帝的话语的过程中,随著内心的微妙感受与个 人自由的奥秘,会不断体验吸引与排斥的力量。巴哈音乐作品的历程告诉我们,上 帝话语在聆听者的生活中成为血肉的故事。音乐形式的历程所呈现的,是天与心 的过渡。

综前所述,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基本内容的审美教育。它包括有音乐、 绘画、舞蹈、电影、电视、文学、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它们的表现手段、传播 途径和存在方式不尽相同,但都是进行美育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手段。因此,以审美 活动为核心的艺术教育,有许多共同的属性。就音乐教育而言,以音乐为表现手段, 通过“诉诸心灵的精神洋溢的情感以及声音所显示出的这种内容精华的表现”来 实现自身价值;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形象区拨动人的心弦,比其它艺术能够 更直接、更有力“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来”。因此,音乐的美感力量既是独特的, 又是巨大的,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可以涵盖和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