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戏曲历史管理论文】关于戏曲的历史

电视戏曲历史管理论文

电视戏曲历史管理论文 一、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 中国从1958年有了电视以后就出现了电视文艺,电视戏曲也随之诞生。早 期的电视戏曲形式很简单,以戏曲为主,将原来只在舞台上表演的戏曲,简单地 照搬和再现到电视屏幕上。其表现方式主要是现场直播戏曲舞台剧。

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直播场地只能是剧场舞台。导演一般采用三台摄像 机联机,面向舞台,放置在左、中、右三个位置,运用不同机位的镜头角度、景 致变化进行现场切换,使观众欣赏全剧。那一时期转播过不少戏曲艺术家的剧目, 如梅兰芳的《穆桂英挂帅》,荀慧生的《红娘》,周信芳的《四进士》等。早期 的电视戏曲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电视戏曲工作者,练就了他们严肃的工作作风和深 厚的艺术功底。同时,戏曲节目的剧场实况转播也为后来的电视文艺的实况转播 和专场录像,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二、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 随着电视技术的更新,电视手段不断丰富,电视戏曲导演为了增强电视表 现力,不再满足照搬舞台,他们积极参与节目创作,将戏曲演员请到演播室,运 用电视的独有视角,从舞美、灯光、现场调度,到剧本的修改、演员表演、化装, 都重新设计和安排,这便是专场录像。这一时期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评剧《双玉婵》、 川剧《燕燕》,地方台播出了昆曲《十五贯》等,它比原有的舞台剧节奏更加紧 凑,画面更加符合观众的审美要求。

电视录像设备的使用,尤其是彩色电视录像设备和彩色转播车的引进,使 电视节目不再是转瞬即逝,而能制成磁带得以保留、交换和重播。由此产生的后 期编辑,又为电视戏曲的再加工和再创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专场录像为 戏曲节目的电视化,探索出一条路。至今,它依旧是电视戏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 表现形式。

三、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以后,电视戏曲也在人们怀旧和期盼复苏中迅猛发展,占据了电 视节目相当的一部分。这个时期的电视戏曲节目,既保留了实况转播和专场录像 的形式,又呈现了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发展趋势。这一时期的节目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类:欣赏类和专题类。

1.欣赏类戏曲节目,是指以观众欣赏为宗旨,以展示戏曲剧目的故事和 演员的表演艺术为主的电视戏曲节目。这一类的节目主要有实况转播、专场录像、 综艺晚会中戏曲节目、电视戏曲晚会、电视戏曲艺术片等等,而最有代表性的莫 过于电视戏曲晚会的出现和电视戏曲艺术片的兴起。

电视戏曲晚会:编导不但在演播室搭上舞美、灯光,请来主持人和各剧种 优秀演员,表演和串联,而且运用电视手法,对戏曲音乐创作,节目现场编排, 进行了整体构思,使晚会节奏明快,观赏性大大增加。从“元宵戏曲晚会”“南腔 北调大汇唱”等,到90年代每年的“春节戏曲晚会”,电视戏曲晚会虽不像综合文 艺晚会那样大红大紫,但它一直具有固定的观众群,赢得了一批观众。

电视戏曲艺术片:电视戏曲艺术片的兴起和发展,不仅为戏曲这一传统的 艺术摆脱危机,探索了一条可行的路,而且拓展和丰富了电视艺术领域。电视戏 曲编导们,先是在演播室将专场录像继续深化扩展,进行电视化处理,然后又将 演员搬出了演播室的人工舞台,放在实景里拍摄,一种电视艺术的新样式――电 视戏曲艺术片由此形成。从浙江电视台《桃子风波》和上海电视台的《孟丽君》, 到《秦淮梦》、《膏药章》、《四川好人》、《曹雪芹》、《遥指杏花村》、《璇 子》等一大批电视戏曲艺术片的相继产生,标志着编导队伍的壮大,电视戏曲片 的制作水平的提高和成熟。

2.专题类戏曲节目,指以介绍戏曲专题为主,以知识性、信息性、趣味 性、观众参与性为节目形式的电视戏曲节目。这一时期,此类节目有综合戏曲栏 目、竞赛类戏曲节目等。

综合戏曲栏目:中央电视台的《九州戏苑》,上海电视台的《大舞台》, 陕西电视台的《秦之声》,福建电视台的《闽海观剧》等节目,内容从剧目剧种 介绍,戏曲人物专题,到演员表演赏析,专家评论访谈,主持人介绍评论,穿插 着台前幕后的轶事典故,应有尽有。节目的形式也日趋活泼新颖,在有限的时间 内,聚合了最大的信息量。

竞赛类戏曲节目:1987年中央电视台的“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选赛”, 1988年上海电视台的“沪剧中青年声屏大奖赛”、四川电视台的“泸州老窖‘金鹰杯’ 川剧大奖赛”等节目既满足了观众的欣赏需求,又普及了戏曲知识,吸引了观众 的参与,同时推动了戏曲自身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类节目在知识性、欣赏性、趣味性和观众参与性上取得了成功。

四、90年代中期至今 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各级电视台戏曲频道或栏目的开设,电视戏曲节目 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节目时间大量增加,节目更加多姿多彩。

这一时期电视戏曲节目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第一,更加注重对老艺术家 遗产的保护和继承,如增加了“音配像”栏目;
第二,更加注重观众的参与性,如 中央电视台的“过把瘾”。栏目,集竞赛性与趣味性于一身,将普通观众推向舞台, 给了戏曲爱好者一席之地;
第三,更加注重节目的艺术性,如福建电视台的“闽 海观剧”,思路活跃,大胆创新,将内外景结合,制作了很多精美的戏曲MTV。

一代一代的电视戏曲工作者在寂寞中默默努力,创作了一个又一个作品, 在电视艺术发展史上留下了探索不息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