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的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策略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策略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策略初探 1以兴趣为导向开展数学教学 19世纪德国著名的科学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兴趣实质上是自我活动”, 这一句格言为我们的高中数学教改提供了一个关键性的途径――激发学生的兴 趣。“兴趣实质上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教学进程中教师只有让学生乐学,让学生知 晓“学习什么”、“为什么而学”、“怎样去学”。唯有如此,学生才会对学习的内容产 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促使自己解决在认知层面的各种冲突,促使其构筑知识层面的 理解,进一步强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的意识。譬如在讲解“平面解析几何初步”这 一内容时,教师可呈现澳大利亚的悉尼海港大桥和北京的卢沟桥图片,呈现下雨之 后天上美丽彩虹的图片,呈现运动员打铅球的抛物线,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轨迹, 月亮围绕地球运转的轨迹,然后再亲自给学生演示抛粉笔头的运动轨迹等,让学生 具体地感受到古今中外桥梁的设计,彩虹的运动轨迹,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都和曲 线有着很大的关联。然后告诉学生这些轨迹都和解析平面几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 系。这一举措不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平面解析几何有了 初步的了解,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融合实践生活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客观角度而言,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 实践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以此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 中数学教学进程中,教师务必彻底摒弃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法,从学生自身拥有的 数学认知结构出发,融合实践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展开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而言,不但知识量大幅增加,而且更为抽象难懂。在 教学进程中,教师完全可将学生在实践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引入到数学教学中,让学 生在贴近实践生活的情境中主动探究知识,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切实有效地解决 这些与实践生活极为密切的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就能够深刻地 掌握数学知识。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生活融为一体,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让他们保持高度的热情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进程中切 实掌握抽象的数学定义与概念,并不断提升自己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3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新课改时代的今天,高中数学教师必须灵活运用现行教材,尽最大努力把陈述性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具有探究性的数学素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务必创设 一个温馨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构造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譬如在学 习《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这一内容时,可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思考这 一定理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在这一基础上,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创造性地解决和这 一定理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活动操作过程如下:要 求学生用硬纸制作一张三角形的纸片,经过三角形纸片的某一个顶点翻折,这样三 角形纸片就会出现一条折痕,然后将翻折后的三角形纸片以竖起的方式放在一个 平面上。让学生思考三角形的折痕是否和平面垂直,在何种情况下三角形的折痕 会与平面垂直,思考折痕所形成的直线是否和平面垂直之间有何关系,再思考在何 种情况下三角形的折痕是不可能和平面垂直的相关问题。如此一来,就可以让学 生始终处于积极探究,努力思索,主动构建的认知主体位置,激发他们自主进行实 践探究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创造性的实践教学中学会观察问题、探究问题,学会 从创造性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进而提 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4通过公式逆运算,提升创新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公式进行反向推导,公式 是解答数学题目的核心,熟练地掌握数学公式是解答题目的根基,可是如何才能在 这一基础上做到触类旁通,有所创新呢?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开展反 向解题的引导,让学生掌握互逆运算的方法。例如在最为基本的三角函数公式运 用中,学生对于sin(A+B)=sinAcosB+cosAsinB这样的和差公式是相当熟悉的,然而, 在对这个简单的和差公式进行变换的时候,部分学生就需要费劲地思考一番,才能 够进行解答。例如在对sin19°cos41°+cos19°sin41°的数值进行计算时,学生通常情 况下都会有一定的困难,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学生对于和差公式的逆运算没有 掌握透彻。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必须注重训练学生的逆向思 维,让学生灵活掌握公式逆运算的方法,就能切实提高学生解题的效率,进而提升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学习质量。

5立足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与知识相比较而言,想象力是无限的, 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囊括了万事万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可见,想象力是创新 思维的根基,我们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务必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众 所周知,“创新”就是借助想象构建看不到的事物,可是发散思维则是创新能力的重 要组成部分,失去了发散思维就会丧失创新。譬如在教学“双曲线概念”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去理解双曲线的概念,即一个平面之内 和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我们将 之称为双曲线。这时,可引导学生思考倘若动点的轨迹就是双曲线,必须要满足何 种条件,倘若这个值等于或者是大于,这个点的轨迹又如何呢?学生借助想象,就 能深入理解椭圆的概念与双曲线的概念。与此同时,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对学 生的数学思维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让其在联系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根基上,进一步完 善知识体系,并从发散性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学函数图像这一内容,在让学生画出 y=|x-1|+2这一函数图像时,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画这一函数图像时需要注意哪些 问题,和学过的函数图像y=x、y=|x|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学生就能较为扎实地掌 握函数图像的画法,同时教师也可引导学生画出函数图像,然后让学生根据图像写 出函数的数式。如此一来,引导学生从想象角度思考问题,就能帮助学生逐渐形成 数形结合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6结语 总而言之,创新思维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素质教育 的一个重要方向。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务必深入理解新课改理念,坚持以 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设温馨和谐的情 境引导学生运用合作交流的方式主动探究知识,从逆向思维和想象力的角度去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作者:吕正义 单位:湖南省衡阳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