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什么
你还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什么 襁褓里倒立,6个月劈腿,1岁练平衡木, 13个月滑冰,两岁读《中庸》… … 你还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什么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许多家长的心愿,为了让孩子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 争中脱颖而出,长大后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一些心急的父母在子女未满周岁时 就开始教他们读书认字,上幼儿园之前就实施了小学甚至中学才应有的学科教育。前不久,有媒体记者在沈阳就发现了一位两岁就读《中庸》、两岁半背化学元素 周期表的女孩。
出生不久就练功两龄童“本事”不少 父亲的“成长工程” 使刚刚两岁半的女儿就已“多才多艺”成了当地的名人 两岁半的小姑娘李牧青每天起床后都要读一遍《三字经》,学一段《千字 文》,这些习惯是她的爸爸李晓东给她培养的。在李晓东家里,两间屋子五面墙 壁上贴满了他为女儿准备的《三字经》、《千字文》、化学元素周期表、漂亮的 中国英语绘画,从一间屋子走到另一间屋子,从这面墙走到另一面墙,小牧青要 用90分钟才能读完所有的文字,其中有些文字连大人都觉得生僻。
说起小牧青,36岁的李晓东掩饰不住自豪,他说女儿会的远远不止这些。
小牧青不仅能够背诵诗词,现在已经开始读《大学》了,而且会背乘法口诀,读 英语时很有语感,日语也能说几句,而且滑冰也不错。为了专心致志地教育女儿, 他放弃了工作的机会,全家靠着牧青妈妈每月在超市工作赚的五百块钱生活。
日子虽苦,李晓东却自得其乐。他告诉记者,高中毕业后他就工作了,《三 字经》、《大学》、《中庸》都是跟女儿一块学的。曾有人在得知牧青的表现后, 出高薪聘请他做家庭幼儿教练,李晓东说这样的荣耀和机会都是孩子给他的。
翻开小牧青的成长史,里面处处充满了惊心动魄尚未满月就被父亲托着练 翻转练倒立,刚刚满月就学游泳,六个月练劈腿,一岁练平衡木,十三个月练滑 冰,两岁开始读大学生才能接触到的《中庸》,每说一句话都要带上主谓宾。作 为父亲,李晓东为什么要让小小的孩子接触这么多严格的训练呢?李晓东说自已没有事业,也没有才能,是个不成功的人,是个从小被骄纵, 没有规矩没有成功的失败例子。他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他不想孩子将来遗憾。
李晓东认为现在社会竞争压力非常大,如果孩子没有一技之长的话无法在社会上 立足。当被问及是否考虑孩子的意愿时,他说所有的训练都是为女儿的将来关想, 他觉得自已是对的,所以每当女儿不想训练学习的时候,李晓东会鼓励她甚至强 制她去做。
在爸爸的眼里,牧青是不哭不闹又乖又懂事的闺女。那么在别人的眼里小 牧青又是怎么样的孩子呢?在幼儿园呆了近两个小时,记者看到牧青很听话也很 懂礼貌。她不跟小朋友抢玩具,也不太爱说话,总是一个人玩。她很坚强,不撒 娇,即使摔倒了也不哭。她很怕爸爸,做什么事情都要征得爸爸的允许。幼儿园 老师则认为小牧青应该加强交往能力,因为她有些孤僻,不容易和其他孩子打成 一片。
对李晓东的做法人们颇有争议,有的人认为在教育孩子方面还是应该顺其 自然,也有人觉得提前教育还是有一定的好处,持这种观点的不在少数。
“小凤凰”和毛毛就是与牧青有着相似经历的两个孩子。
四五岁的毛毛每天至少写150个毛笔字,每周至少弹一个小时的钢琴,还 有心算、电脑等,诸多的培训班使他连玩的时间都没有。毛毛妈妈廖老师的想法 是:很多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就接受了超前教育,我不能让自已的孩子“输在起跑 线上”,而要比别人有个更高的起点。
“小凤凰”刚刚两岁五个月,就能一口气读8首儿歌和1篇童话,她的爷爷康 宝灵告诉记者,“小凤凰”在短短两个月内已学会了200多首儿歌,识字近600个, 还可以阅读几十篇简单的童话故事。他“成功”教育孙女的秘诀是先“哄”再拿零食 “引诱”,这套方法屡试不爽,孩子进步很快。
强迫教育毁孩子 玩耍也能学本领 家长不要把自已的意愿强加于子女,孩子的成长要顺其自然 这些孩子真的识字吗?上述家长的教育方式是否能开发孩子的智力,在孩 子进入小学、甚至升入中学后比其他同龄人更聪明学习更优异吗?幼儿园园长郭宗莉认为,幼儿1岁能识字、2岁会背诗、3岁能讲几句外语 都只是简单的记忆模仿,并不代表孩子真正的智力和能力。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教授、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王宁则从专业的角度分析道,学龄前儿童、特别是零 至三岁的婴幼儿能识文断字其实只是认识字的形体,不过是重复刺激后的条件反 射,跟识字完全不是一回事,识字是要懂得字的意义。王教授举例说:孩子可以 记住一个苹果,一块巧克力,苹果和巧克力可以成为儿童的经验,他会保留这个 记忆;
而一个没有跟意义联系的笔画组合跟孩子的生活毫不相关,他很快就会忘 记。
针对目前社会上冒出的五花八门的“婴幼儿识字”培训班,王宁教授表示其 后果令人担忧:盲目提前识字年龄,超越了应有的语言能力发展,由于自发的联 想,会把汉字的字形,与那些和语言无关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这必然会给小学教 育带来干扰:首先是孩子思想混乱。孩子们上小学后受到的正规教育与以前存留 的自发联想一旦冲突,必然产生思想的混乱,由于六岁儿童还不能准确表述自已 联想的前后差异,这种混乱是不容易觉察的,不能得到老师的纠正,因此危害更 大。其次是对正常教学的冲击。那些不合程序的识字操作和不合规范的识字内容 会在无形中冲淡正确的识字教学,产生对老师实施正常小学识字教学的干扰,变 成一种教学的负效果。而对少数对汉字特别有兴趣,主动要求多认字、早阅读的 孩子,我们当然可以在正确的语言文字学和教育学指导下提前让他们识字,但一 定不要勉强,更不要按照家长的意愿人为规定认字的数量,只能顺着他们的兴趣 因势利导。不然,就会让他们“倒胃口”。
某小学一位一年级小学教师告诉记者,在为孩子们上课时,她发现有的孩 子就是不爱听,坐不住,前后左右地讲话,有几个还骄傲地告诉身边的同学,这 些东西他们早就学会了,甚至还自告奋勇地“教”那些不会的同学。她问这些孩子 为什么不认真听讲,几个孩子回答:“老师教的,我们都‘会’。”还有一个学生甚 至央求家长他不想上学了。
专家指出,在接受不适合的教育时,孩子们在心理上普遍趋向被动、应付, 只能单纯地灌输式接受,重则表现为焦虑、退缩、缺乏自信,最终可能导致思维 的混乱和创新能力的丧失。家长的心态可以理解,他们愿意为独生子女打下一个 良好的基础,以便让孩子未来充满竞争力。但是早期教育并不等同于早期学科教 育,应是包括智力、健康、情绪、行为习惯、动手能力等全面开发。在孩子人生 最初阶段,家长和老师切不可急功近利、揠苗助长,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玩是孩子的天性,婴幼儿更愿意和父母一起做游戏、听童话故事、听音乐、在大自然中玩耍……专家指出,人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这些让孩子玩乐的 活动,包括一些具体的游戏项目,看似盲目、自发、随意,其实包含着人类的智 慧和思考,有很深的教育学原理和很丰富的人文内涵。比如,搭积木、拼拼图和 儿歌、民谣、民歌等文学形式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观察能力,促进大 脑发育,锻炼动手能力和手的灵活性,这些玩乐活动既适应他们的好动、好知的 天性,又是最好的学习,最好的智力开发,它为孩子在将来的生存活动、社会活 动,以及系统学习抽象的理论知识,做一个心理、生理和智力机制的准备。
对于孩子早期教育到底采用一种什么样的模式,这不仅仅是每个家长在考 虑的问题,也是我们这个国家在制定教育政策和引导教育方向的时候同样考虑的 问题。要想让一个孩子成才,这种教育不是单一的,它需要各个方面、多层次去 进行引导,才能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