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浅谈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摘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意识形态理论的经典论述,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日益变革的大背景下,包括道德在内的社会意识形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情况。当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是应该怎样评价我国现阶段的社会道德状况,道德总体上是进步的,还是退步的?这个问题已经超出单纯道德评价的范畴,涉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成就的评价,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字: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意识形态 道德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的论述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意识形态指观念的上层建筑,由许多具体意识形式(如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哲学、宗教思想等)构成。马克思说过,在考察社会变革时,必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那种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这些关于社会结构的论述,就是把一般意识形态的概念视为观念上层建筑或思想上层建筑的。

   2.作为社会意识核心内容的意识形态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本质上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深思才能了解吗?”[]意识形态的实际发展过程是:“那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

   3.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意识形态一旦形成就遵循其特有的规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恩格斯说:“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和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恩格斯还专门论证了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问题,其主要内容为:第一,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即“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是相互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第二,“任何意识形态一经产生,就同现有的观念材料相结合而发展起来,并对这些材料作进一步的加工,不然,它就不是意识形态了。”[]第三,意识形态的发展遵循着否定之否定规律。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专门论述了作为意识形态主要内容的哲学理论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他认为“现代唯物主义,否定的否定,不是单纯地恢复旧唯物主义,而是把两千年来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全部思想内容以及这两千年的历史本身的全部思想内容加到旧唯物主义的永久性基础上。……因此,哲学在这里被‘扬弃’了。”[]在恩格斯看来,意识形态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律,对任何意识形态的批判都不能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而要进行批判地吸收,即辩证的否定。

   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对我国目前道德现状的分析

1、我国目前的道德现状

   所谓道德,指的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同时,道德是人们靠自觉性来遵循的行为规范,不具有强制性。

   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我国道德现状的判断一直存在着两种观点:“道德滑坡论”和“道德爬坡论”。这一讨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90年代中期达到了高潮。目前,对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的判断依然围绕着这个争论。“道德爬坡论”的主要观点是对我国现阶段的社会道德状况持肯定的态度和观点,承认中国社会道德状况的总体是好的,但是也存在着问题,正在艰难的“爬坡”,同时带有道德建设的艰难性与长期性的含义。“道德滑坡论”则认为当前中国社会道德处于退步当中,甚至到了极其糟糕的地步,离经叛道、道德沦丧等道德失范现象频频发生。中国社会道德正遭遇“严冬”,充满危机,亟待“拯救”。

   然而,道德是及其复杂的现象。不同的社会和时代的里的人,同一阶层乃至每个具体的人,其道德水平和道德表现也会有差别和不同。因此,人们要判定某个时期社会道德水平的高下起落,是个及其困难的问题。至今也没有什么人能制定出一个测量社会道德水平高下的标准体系。因此,我们不能根据某一标准、某一尺度确定社会道德水平是滑坡还是爬坡,我们要依据当前阶段的社会现象,客观具体的分析我国当前的道德现状。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对目前道德现状的具体分析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体而言主要就是一定经济基础的反映,受经济基础制约,其独立性只有相对意义。评价道德的价值是正还是负、性质是善还是恶,总是具有两方面的维度:一方面,看决定道德发生发展的经济基础的性质;一方面,看道德对相应的经济基础起作用的性质。从根本上说,建立在进步经济基础之上的道德,能够推动进步经济基础发展的道德,其价值为正、性质为善,反之,则价值为负、性质为恶。在道德领域,所谓整体的普遍联系,就是道德在生产方式以及上层建筑历史变革总进程中的状况,就是道德反映和作用于经济基础以及同上层建筑其他方面相互作用的总联系方面。这才是反映本质的道德现象。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并促进了我国当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但是,我们也得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市场经济自身的盲目性、滞后性、局限性,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价值观念的迅速转变,使人们常常面临着价值信念和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再加上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着制度和法律的漏洞,以及历史遗留的封建的、资本主义腐朽消极的思想意识的影响,我国当前社会的道德领域中存在的消极落后的现象和问题:我国当前社会生活中一些领域、一些地方的一些人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小团体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的公害;权钱交易、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的现象严重存在。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用三十年的时间迎来了新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盛世。正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社会发生了广泛、深刻的变革,改革开放在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上效果是比较明显的,而由改革开放引起的社会巨变导致的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却表现出相对的落后性,这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具体体现。

   但是,我国道德现状的主流是发展进步的。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的变革,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德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注入了持续的动力;在新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基础上生长起来的崭新道德,以及不断开展的群众性道德建设活动,也给予经济发展以强有力的助推作用,与中国经济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革命性的思想解放和制度创新,既对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产生了剧烈的冲击,也催生了与时代的发展进步相适应的新道德观念和新道德规范。新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更新了传统的观念,激励着人们勇于变革、勇于进取、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在不断破除不符合时代精神的陈规陋俗的进程中,不断为人们的行为确立新时代的准则。经济的发展进步和道德的发展进步之间存在的作用和反作用的相辅相成关系,决定了经济的发展进步,决不可能建立在社会道德总体滑坡的基础之上。

   三、提升我国社会道德水平的措施

   1.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良好的道德氛围。有些时候,人们的本性还是那么的淳朴,但是,社会上发生的很多的有关违背道德良心的事情,在给人们敲响警钟的同时,将人们乐于助人的热情同样浇灭了,由此导致了人们的冷漠性,不敢再去助人为乐,于是,社会上的人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来对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所有的事情都被人们蒙上了怀疑的面纱。我们已经“被冷漠”。媒体在做公益广告和宣传时应该更加注重平民化,亦需要注重宣传的多样化,在社会上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人们在耳濡目染之下,自觉净化心灵,不做一个道德沦丧者。

   2.国家必须加强对于法律的完善。要多角度、全方位的去看待社会的问题,并且必须加强严惩,始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造完善的行政监督体系。同时,要加强防腐工作的整治,使政府官员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党员、国家官员必须首先加强自己的个人品德的修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这就要要求国家在选拨人才的时候做到真正的任用有才有德之人。要求国家在政治管理上加大力度,加强管理。

   3.要提高公民的辨别能力和认识水平。在社会大浪潮的冲击下,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引诱下,不少人已经开始动摇曾经的价值体系。所以,国家有必要采取合适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公民的认识水平,增强公民辨别是非的能力。能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要从根本上提高公民的意识水平,提高他们看待问题的能力和鉴别能力。

   4.必须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中积淀着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一个传统文化代表着一种民族精神,是我们丢弃不得的。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为我所用。用传统的力量从源泉上净化社会不良的风气。教育的功能在不断地强化,国家在教育方面必须统筹考虑。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教学方面引领好祖国的下一代,至此,我们的民族才会强大,才会具有凝聚力,才会不断进步。  

   四、总结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社会现存的一些“道德冷漠”的现象并不是偶然出现的,其背后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这是这些客观存在的社会存在的原因,才会造成现在这些道德水平低下的现象。我们对“道德冷漠”现象的矫治,必须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同时,我们也应坚信,我国社会道德现状的总体水平是好的,是向上发展的。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弃绝冷漠,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营造互相帮助、互相关怀的温暖氛围,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