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实践能力。计算机专业具有的实践性强的特点使得中职院校的这门专业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需要得到更多重视,这就要求学校加大对计算机专业实践的重视程度。与此相关的主要方面包括,学校将实践能力作为考察的重要范围,与理论知识一样设置一定的考试比例。同时,学校积极的与社会著名的计算机企业相联系,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为企业输送相关人才,实现互利共赢。同时,注重实践教学是提升学习氛围的重要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
同时,可以在进行实践教学的同时注重将部分模拟教学方式引入课堂。因为对于计算机专业这类实践性较强的科目而言,出现问题并能及时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实践,所以我们可以在教师教学课堂中加入实践模拟这一重点,如果今后能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可以加入到教学科目当中。这类学科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将教学的主要板块与计划和实践有机结合在一块,引入相关的软件应用,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科学划分科目。部分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科目划分不够科学,难以实现教学目的。通常而言,理论知识的学习应该是为今后学习打下相关基础,科目划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以理解、明白为前提,意味着不需要设置太多无关的课程,对于学生而言需要的相关材料可以在课下进行自学,这在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的同时调动了学生业余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软件的学习以实践能力、操作能力为主要的检验水平,只需选择VB 等语言即可,其他的相关知识可以在学校教学中设置相应的辅助课程,这样既平均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水平,又能让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较为超前的学生进行学习。
设置专业模拟板块和实践板块,组成学习小组。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注重理论知识的转化、实践能力的运用,学校可以以此为前提,设置适应本专业的相应的模拟板块和实践板块。在模拟板块中主要对于学生的学习程度、能力、掌握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队伍划分。之后按照模拟的水平将本班的队伍进行划分,在实践板块中直接按照小组队伍进行考核,让学生在实践板块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同时能够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步入社会进行的相互合作和沟通提供保障、奠定基础。对于在模拟板块和实践板块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和小组在进行适当奖励的同时,介绍到相关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转变计算机模块教学。现在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面临实践能力不足、教育经费拨付不够、师资队伍较少等一系列的问题,但是传统的计算机模块教学也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学生的理论知识较为扎实、自学能力较高等方面,所以学校可以在此基础上转变现有的计算机模块教学,实现传统模块教学与改革后模块教学的结合。首先教育人士要转变相关思维,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模块教学中,减少教学模块中出现的问题,实现中职院校计算机模块教学的长足发展。其次,计算机专业是与时俱进的产物,迫切的需要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所以在对计算机模块教学进行变革的前提是进行一定的调查研究,调查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中著名的计算机企业的现今技术发展情况、今后可能应该具备的发展技术、以及可能出现的技术革新。同时也要对现今的市场进行调研,发现市场中迫切需要的计算机技术,能否实现企业现有技术与市场迫切需要技术的完美结合。在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转变现在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模块教学,与市场的技术需求、企业的技术发展、社会的技术发展趋势实现完美的结合和联系。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与社会的结合以及为学生的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一个方面,任何的教学改革或者模块教学方式及途径变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所以在转变计算机模块教学的时候要从学生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发现他们的不足以及优势,包括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等各个方面,从这些特点出发,转变整体教学模块。同时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课堂氛围,给予学生更大、更多的选择权,使得他们具有独立思考和综合思维的能力。这些教育方式的变更都是需要转变中职院校整体的计算机教学板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求之过急,有一部分中职院校在没有任何过渡的情形下对学生进行培养,短期内能得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来看,是有害的,容易使得学校和学生对于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变革产生一定的误解,进而阻碍整体教学模块的转变。
完善中职院校和相关企业的合作。校园和企业相互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模式由来已久,这主要得益于学校既能通过企业给学生争取到实践的机会,减少实践方面的教育经费,提高本学校学生的就业率,同时企业也能通过学生实习,培养一部分潜在的、有能力的能为公司所用的员工,所以这种校企合作的模式一直被广泛应用。但是如何在原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实现深度合作是各大企业和校园面临的难点问题之一,学校和企业是这一过程的主体,需要探索新的路径。
首先学校可以对于在企业进行实践的学生进行跟踪,实行辅导员带头制,由专业老师针对学生和企业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辅导员将学生的实践情况及时的进行汇报,相关老师再根据具体的实践情况进行变更,这在一方面可以保障学生在外实践的安全,同时也能对学生的实践情况及时的总结,适时做出更改。其次,学校要选择较为适合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企业进行合作,明确学生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能保证实践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时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因为对企业和学生的情况更为了解,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全程或者保证在关键阶段进行参与,及时的与企业、学生进行沟通,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同时对于在过程中发现确实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要及时向学校汇报,由学校综合考量是否继续进行合作。在学校、老师、企业三者之间综合考虑,找到平衡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校企合作模式起到真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仍然会在人们生活和企业发展中占据重要比重,并呈现日益上升的趋势,所以今后的计算机专业会是各个高校的热门专业之一。对于中职院校而言,设立的初衷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性人才,使得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会是今后的热门专业,培养学生及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但是从我国现今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现状来看,存在大量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中职院校的师资、教学课程设计、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化等各个方面,所以本文也从现存的问题出发,得出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进行改革的相关措施,力争能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作者单位: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