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浅谈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给一些传统的事物带来了极大 的冲击,尤其在文化方面,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相当迅速,缩短了人们空间距离的 同时,也令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发生了改变。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摇篮, 其文化建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核心,也为了适应社会 发展的需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逐渐成为了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大学生是一个 特殊的群体,也是最容易受到网络影响的群体,如何提高高校网络文化管理水平, 建设健康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是目前高校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面对的难题。一、校园网络文化概述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都具有极强的包容性,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 的空间距离被缩小,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中国网络用户规模急 速扩大,网络服务范围和质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而这种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 便是文化的大融合。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都发生了极大的改 变,开放这一词汇开始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还处在尚未成熟的阶段。而互联网丰富而又精彩的网络世界对大学生有着极大的 吸引力,因而高校教育不但要加强学生的学术教育,还应当注重校园网络文化的 构建,通过有效的建设、管理,规范文明、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令网络成为促 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工具。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大学校园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 其校园文化的塑造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社 会主义建设的储备人才,只有健康的校园文化才能令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逐步的融入到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因此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势在必行。青年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为此,要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观念转变得完全适应目前 全新的历史条件,充分认识网络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利用其优势促進大学生的发 展。基于这一点,高校可以借鉴世界各大高校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经验,并结合 本校的发展,审时度势,对自身校园文化进行网络化创新。
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趋势及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码产品不断得到更新换代,个人电子终端 也更加的普及、便捷。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网民中超半数群体为大学生,而作为社会信息交流平台,网络上各种思想、文化以及价值理念不断交融碰撞。而这些 海量的信息就使得网络成为了一个复杂虚拟的社会。现代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获 取教育信息,虽然这种方式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拓展了信息获取的空间,大 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且快速更新的网络信息也拓展了大 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大学生信息获取、选择和接受的能力,这种信息获取方式更 好地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并且在这种虚拟的社会环境下,更好地引导大学 生思维意识趋实际。也正是由于网络对于信息的包容,在传播信息上的迅速,极 大的冲击了传统精英教育理念,应试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也无法塑造 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高校教育必然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有效工具,校园网络 文化的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逐渐开始受到重视。
三、如何建设高校校园网络文化 (一)精神文化建设 大学生对于外界影响极其敏感,并且其自我意识较强,因此在校园文化的 建设中高校应当注重双向互动而非单方面的强制灌输。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学生内部的人际交往;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高校学生与社会组织社会 交往实践;
跨专业的交往实践;
国际交流实践,通过开展各类国际交流活动,为 大学生提供出国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认识各国文明,开拓眼界。
学术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也是高校存在和发展的意义所在。在 全球化背景下,高校也因其在社会思潮和文化中的先锋作用而一直走在现代社会 的前沿。随着高校与社会联系地日益密切,非理性、功利主义、拜金主义逐渐弥 漫高校校园。大学的这种过分强调适应社会而忽略学术本质的倾向,不仅阻滞了 学术的发展,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高校需要适应社会需求来培养人才 和开展学术研究,如何在这种矛盾种坚守大学学术精神,维护大学的学术性,建 立起崇尚学术与适应社会相统一的校园学术文化,使大学不仅以知识为经济和社 会发展提供服务,还能作为全社会进步的思想潮流和先进知识文化引领者,也就 成为了大学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二)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理性发展 1. 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共同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互联网使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信息通过网络分分钟就可以传达到人们大脑,人们一定要充分看到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提高大学生理性掌握和使用互联网能力的重要性, 学校与政府、媒体、社会、 家庭联动,切实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一是发挥政府部门的基础作 用推动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落实,让网络行为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二是打造责 任媒体加强对网络信息的把关,完善自律机制,依法、诚信、文明办网,进一步 提高网络文化服务整体水平,坚决杜绝虚假信息及庸俗、低俗、媚俗的信息传播。
三是注重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示范效应,通过各种培训提高家长的网络媒介素养, 倡导家长把网络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着力点,鼓励孩子运用网络来进行创造, 提供各种便利,提升学生的网络创造能力。
在网络时代,人们对大学生实施媒介素养教育,旨在培养他们五方面的能 力:对网络媒介的基本知识有较系统的了解,对网络的使用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 网上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
对网络媒介信息较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客观的评价能 力;
正确而熟练的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对不良的网络媒介信息具有较强的免 疫力,能够及时判断出不良信息,并加以妥善处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使自己 不受侵害;
有效利用网络媒介信息或功能来促进自身成才发展的能力。鉴于我国 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应该尽快推动高校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给大学生们一个 健康的网络环境。
2. 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网络素养教育 网络素养本质上也属于一种思想认知,因而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可 以结合大学生的发展规律进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的重 要内容,通过网络媒介素养的引领、指导,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促进大学 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高校通过思政教育平台可以有效整合大学生对于网络媒 介的诉求,并通过全方位的普及作用,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推进校园网络 文化的建设。首先,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学习中,可以适当融入网络媒介素养内容;
其次通过学生组织, 在学生群体内部开展相关教育工作。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的容易、便捷,让学生 进行自我管理教育。除此之外,通过开展各类学生群体活动,利用令学生更容易 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最后,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例如微博平台,即大 学生思想教育官方微博,在平台上同大学生进行交流,解答学生思想上的疑惑, 并定期发布正面积极的信息引导大学生健康思想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另外, 高校还可以通过网络邀请社会各界成功人士以及知名人士进行演讲,介绍自己的 经历以及人生经验,通過这种方式引导大学生的发展。此外,还要提高校园文化质量比如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指导性、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广 泛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将他们拉回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避免过度沉迷 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总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也是一个综合性、 长期性的过程,这就需要社会的教育、家庭的氛围和校园的环境多种关系在实践 中进一步完善。希望通过多方努力给大学生们创造一个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这 样文明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才有可能得到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