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法律素质人才基础培养】 浅谈素质

浅谈法律素质人才基础培养

浅谈法律素质人才基础培养 摘要:笔者作为一名高校的青年教师,纵观高校法学教育,梳理当前大学生法 律素养之现状,从当前大学生在法学教育上存在的法律常识缺少,导致遵纪守法 和违法犯罪是非不分;
法制思维缺失,在依法维权与放弃维权上导致意识模糊;

法律信仰缺失,导致对法律、法制、执法的认识产生扭曲等“三缺”问题入手,从 社会环境、学校的现实困境和学生自身的问题剖析了的原因,站在对历史、对社 会、对国家未来负责的高度,围绕“营建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加大学校教育培养 力度、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等三个方面畅谈了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法律素养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表现总体来讲是健康向上的。但是,受社 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教育体制尤其是高校教育体制的局限,不可避免的导 致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法律素养较低,法律知识明显不足,法律信仰缺失,维权意 识弱化。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提高法 律素养,增强法制意识,引导其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减少违法犯罪案件的 发生,培养学生做合格守法的公民非常必要。

一、执教高校,观法学教育,看大学生法律素养之现状 (一)法律常识缺少,导致遵纪守法和违法犯罪是非不分在大学学习阶段, 大学生主要思考的是自己的未来靠什么安身立命,成家立业,在高校很有限的法 律知识课堂(法学专业及类似的除外)上,没有用心,更不谈下力,缺乏最基本 的法律常识就在必然之中[1]。(二)法制思维缺失,在依法维权与放弃维权上 导致意识模糊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因为上课时间紧、对维权的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 对维权程序不明确,投诉上访耗精力以及维权经费缺乏等原因而自认倒霉、或忍 气吞声或不采取任何行动,放弃维权。(三)法律信仰缺失,导致对法律、法制、 执法的认识产生扭曲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社会不公平现象时有发 生,导致缺少社会阅历的大学生群体对法律缺乏应有的信心,对现有的法律有着 错误和扭曲的认知,加之目前课程设置和教育培养的原因,必然会对法律产生信 仰危机。

二、围绕“三缺”,查是非曲直,找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不足之原因 针对当下在校大学生法律常识缺少、法制思维缺失、法律信仰缺失的问题,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初步归纳如下:(一)原因之一――法律信仰受社会环境 影响(1)受中国传统法律观念的影响,人们的等级、特权意识严重,直接导致 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度和信仰程度普遍不高,整个社会对法律缺乏信仰。(2)社 会行政人员执法水平不高,执法不严、执法犯法的问题还大量存在,影响公民对 法律的信仰和崇敬。(3)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冤假错案”以及各种 贪赃枉法事件经媒体曝光放大后严重影响和削弱了司法公信力,降低了大学生对 法律的信任度。(4)受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民众普遍重内在道德、 礼仪的教化而轻视法律规则的外在规制作用,导致人们法律信仰缺位。(二)原 因之二――法制教育受现实困境的制约(1)现阶段我国高校法律类课程缺失。

学校举办法律相关的科普知识讲座、校园、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法律知识的传 授非常有限,很难在学生中形成正常的法律思维,法制教育的作用很难发挥。(2) 高校法制教育(非专业)水准不高,在低标准上循环。受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拿出合适的案例,培养学生的法制思维。(3)法制 教学模式单调,缺乏实践性;
法制教育课程内容单一、缺乏新颖性。当前,大学 教师的授课方式多年一以贯之,以课堂讲解为主。(三)原因之三――高校大学 生自身重视程度不够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大学生数量的增多,部分学 生个人素质有所下降,很多学生忽视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忽视法律素养的提高, 把有限的法律知识课程仅仅当作修学分的需要,应付一下考试[2]。

三、着眼未来,谋百年大计,谈大学生法律素养提高之途径 法治社会的建成,必须在完备的法律体系框架内,提高整个社会的法律素 养,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制意识。(一)营建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内化于心,外化 于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必须弘扬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 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第一,全面深化司法公开、有效提升 法治意识。“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

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
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普及法律知识,逐渐营建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 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以正能量的社会价值取向引导大学生个体的价值 取向,让大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提升法治意识、增强法 律意识。第二,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学校要形成联动机制,积极开展法治宣传 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育创造条件和 提供保障。作为我们高校,应该及时组织学生前往当地的高院、检察院等司法部门参观学习,司法部门可创造条件在司法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司 法实践活动[3]。(二)加大学校教育培养力度,改革是动力,创新是关键大学 生法律意识培育的主渠道就是大学的教学体制与教育机制,要在总结以往培育经 验、研判问题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完善创新机制,从而有效地开展法 律意识培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第一,加大依法治校的力度,建构依 法治校的长效机制。学校一是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QQ群文件分享等形式,通 过图文结合、声色并茂的方法有效推广普法教育;
二是定期开展“校园法律文化 活动”,组建大学生法律社团,开展演讲和辩论比赛,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推广法 制教育,提升学生整体法律素养,构筑孕育法律意识的校园文化和培育氛围,取 得良好的教学成果。第二,大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关 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一是新媒体教学法。借助网络,利用 新媒体,实现理论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提升大学生课堂的整体参与度。二是采用 典型案例教学法。教师和学生可以将自己身边所知晓的法律案例搬入课堂,以典 型案例带动教学,使大学生在身边发生的实际案例中,得到启发和教育。三是采 用模拟教学法。可将有关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联,编成“小品剧”,由学 生扮演相关角色,来演绎和诠释教学内容或者是开设“模拟法庭”,通过案情分析、 角色划分、法律文书准备、预演、正式开庭等环节模拟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及 仲裁的过程,使学生身临其境地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调动积极性与创造性, 使学生在形象化的感受中得到领悟、受到教育。(三)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信 仰法律是前提,践行法律是目的法律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 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帮助大学生树 立法律信仰。第一,需要大学生端正提升法律意识的态度,要把增强法律意识、 树立法治观念、培育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 成才目标联系起来,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二, 努力践行、勇于创新,不断提升大学生主体自身法律意识。第三,正确地行使法 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大学生只有了解相关的 法律知识,才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义务观,妥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法律 问题和各种矛盾,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和个人修养[4]。

总之,我们的高校法制教育一定要在实践中探索,突破法学教育的瓶颈;

在探索中提高,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四、结语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 法治中国的目标,把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作为全面 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标志着我国的法治建设立于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学生 应该顺时而动,攻坚克难、砥砺前行,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养成 心中有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好习惯,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养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们党和国家坚定不移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实现国家富强、 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不断谱写全面依法治国的崭新篇章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