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西文字差距对思维形式的意义
探究中西文字差距对思维形式的意义 一、语言和思维联系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 学家深感兴趣并争论不休的问题。从公元前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开始直 至今天,仍未定论。概括起来,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理论:第一,语言决定思维,思 维只能在语言基础上进行;第二,语言对思维有较大影响,对思维起着指导和调节 的作用;第三,思维决定语言,语言是在思维基础上产生的;第四,思维即语言;第五,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错综复杂,二者间的作用既非单向的。也非直接的。语言和思维究竟是什么关系笔者同意这样的观点:思维的载体是语言,同时 语言也反作用之思维。思维创造了语言,语言又影响了思维。语言符号当然更是 人类思维的产物,它对人类思维的作用也是两方面的,既有刺激的作用又有规范的 作用。文字是语言的一部分,它的产生,发展也必然影响思维方式。英语和汉语分 别属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符号系统,作为视角符号系统 一文字,汉语是表意文字,英语是表音文字。两种语言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 们所属的两个民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由于各自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 等诸方面而不同,他们用各自的独特的方式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因此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带有民族色彩的语言体系,孕育出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从而造 就出各自独特的文化氛围。思维方式不同其结果是语言方式不同,而语言表达方 式不同又反过来直接影响着思维方式。因此,有学者甚至认为文字是文化的基因,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是从文字体系的不同开始的。
下面笔者从中西文字差异的角度来探讨其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二、文字的差异 中西文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音、形、义、语法四个层面。
在语音层面,最突出的特点是:汉字是单音节,同时汉字每字都有声调,而且 严格地分一、二、三、四声,是规定的,也很规则,而且它的声音很响。而印欧语既 有单音节,又有多音节,无声调之区别,但有轻重音之分。
在字形层面,汉字是惟一现存的象形文字。汉字的结构是一种方块形、建 筑型的结构,是立体的。它的笔划是上下左右都可以通,各种笔画几乎多和某种实物有联系,所以有很强的具象性。而西方文字,以希腊字母为例,它借助于菲尼基字 母,它是完全符号化的,因此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在字义的层面,汉字的立体结构导致汉字的总字量的有限性,不能随时根据 语音造出新的字(词),也正因为如此,汉字常常采用一字多义的办法弥补。一字多 用,字义就容易宽泛、笼统。而西方语言的造词功能很强,有很多种构词方式如: 派生、合成、拼缀、缩略、逆构词法等。这样,西方文字的多义词相对少得多,新 造词能满足西方人表达比较确切概念的需要,而且很精确,但相对而言,词的分类 要多一些。
在语法层面,汉语文字在词法方面没有性、数、格、时态、前缀、后缀等, 这使得汉字的定位功能相对灵活,也造成汉字具有很高的创造性。而印欧语系有 严格的性、数、格、时态、前缀、后缀,以及主谓宾定补状,词的定位灵活性差, 词的位置限制性很大。因此汉语的词法和语法都不发达;而西方语言的词法,语法 系统比较发达完备。
总而言之,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各有自己的思维特点。英语是 声音语言,汉语是形象语言。英语强调刚性定位、固化指谓,汉语强调意义的积聚 性。英语多为形合句,汉语多为意合句。英语是线性因果推理,汉语是因果相生推 理。英语是原子论语言结构,注重单词、句子、段落之间的关系,汉语注重整体 三、文字与大脑 现代脑科学研究证实,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分工是不同的。右半球主要处理 各种各样的形象,左半球主要处理形形色色的语言符号。这表明左右两半球的思 维工具不同,右半球的主要思维工具是形象,也可称为形象思维;左半球的主要思 维工具是语言,也可以称为语言思维。语言是形象的象征性符号,形象是语言代表 的意义。文字有三个方面:字形、字音、字义。研究发现,字音作为语音,主要由左 脑语言中枢处理。字义则由右脑处理。拼音文字字形由左脑处理,汉字字形由右 脑处理。文字作为字形、字音、字义的综合符号系统,左、右脑都参与了处理。
现代的计算机核磁扫描,也证明也这一点。但是使用表音不强、有序不强汉字的 人,则偏重使用右脑。研究也表明如果由左脑处理汉字则比右脑慢得多,如果由右 脑处理拼音文字则比左脑慢得多。
研究还表明,不管信息是以什么方式进入大脑的,一般人的左半脑处理的是 有序性信息,而右半脑处理的是各种继续性即混沌信息。生理研究也表明,大脑左半球的神经元的分布排列整齐有序:大脑右半球相应位置的神经元的分布排列,不 如前者有序。
拼音文字具有很强的序列性,所以由左半球处理,而汉字类似象形文字,有 序性不强,由右半球处理。汉字与拼音文字它们的词意都是由右半脑处理,看拼音 文字字符和理解词意必须左右脑并用,看汉字则主要用右脑,它的表音功能不强。
拼音文字利于大脑的均衡发展,左右脑不同功能的并用才是科学的用脑方法。
因此,文字的差异可以对大脑不同区域产生刺激。中西方人长期接受这种 不同的刺激,使大脑的某些局部区域发达,从而为中西方思维差异奠定了生理基础。
四、文字差异与思维 关于思维方式差异的分类很多,笔者在这里只探讨几种最主要的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
(一)文字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中国人侧重形象思维,而西方人侧重抽象思维。导致这种思维差异的主要 根源是:西方语言和汉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各有自己的特点;汉语是形象语言, 英语是声音语言。
汉语以形象为主导,汉字是象形文字,“六书”就以象形或取象为主,都是对 客观自然现象的模仿,指事也以形象一符号显示自然关系、模拟自然关系。会意 则是对事态的复杂关系的显示,不是单纯的象形。这基本上决定了汉字的形象性。
转注、假借则是语义的延伸,是把象形文字的形象性延伸出去。语义的延伸也代 表了形象的延伸。这种音、形、意互相联系的文字,为形象思维提供了方便的工 具,使中国人长于形象思维。
西方语言的书写形式是字母文字,这种文字既不表形,也不表意,而仅仅表 音,也就是说,它完全割断了与形象的直接联系,是一种纯粹的记录语言的符号。这 种纯粹记录语言的字母文字频繁地、广泛地刺激人们的大脑,就逐渐地形成了西 方人长于抽象思维的习惯,使之抽象思维特别发达。
(二)文字与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 中国人重综合思维,西方人重分析思维。综合思维是指在思想上将对象的各个方面联系并综合起来。分析思维则指在思想上将一个完整的对象分解成各个 组成部分,或将其属性、特征等各方面分开考虑。
汉语以单音节为主要的意义单元,并表现为字的形象。因此,形象语言则以 字的形象决定字义。汉语中一音多词现象很普遍,形象语言中的声音独自看来是 模糊多义的,必须整体上把握。汉语很注重整体性,个别现象反而变得很模糊,导致 意义的多样性。汉语采用相对定位原则,用相对定位来规定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因此汉语是整体定位法,强调位置的重要性。汉语的条理是隐性的。整体决定部 分,对整体了解越多,对个体了解也就越多。整体与个体之间互相决定。
五、结语 语言文字,可以说,它是人类思维的外显,甚至就是人类的思维。语言文字, 其实就是外部世界与人类的大脑等等感知器官相互作用。文字的差异的存在,就 会对我们的大脑的不同区域产生不同的刺激,使我们的大脑的某些区域更加发达, 我们长久地接触一种文字,会使我们的思维方式一代代沉积下来并传承下去。因 此,我们可以从文字差异的角度管窥思维方式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