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高校美术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美术教育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我国美术教育专业的不断发展,加强专业人文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技术与专业素养协调发展的必要性,简述了我 国美术专业生专业素养的现状,在综合类院校以及美术专业院校的机制下,从综 合类院校与专业院校共同建立课程、管理机制、教学评价系统等方面出发探讨了 美术教育专业与专业素养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美术专业教育;
专业素养;
发展 人文素养是指人类由能力、知识、感情、观念等因素形成的不同的修养与 人格[1]。在当前的社会压力下,有良好的内在素养是高校学生成功的关键,对 当代美术专业大学生来说,不但要具备专业技能知识,还应该注重自身人文素质 的培养。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学生通过学习不同学科、专业对其进行培养与熏陶, 以此来达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目的。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是美术家通过 各种媒介对社会、自然以及自身情感的一种表达。随着我国美术教育专业不断发 展,美术专业虽然作为一门人文课程,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除了具备艺术审美和艺术鉴赏能力之外,还要具备深厚的人文知识和人文修养才 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美术生。但是在当前就业形势的压力下,许多美术院校为了提 高就业率,把美术教育的侧重点放在了专业技能教育上,忽略了对美术生人文素 养的培养。各高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教 育。

一、美术教育专业与专业素养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一)创意经济发展的需求。当下我国,美术创意经济发展迅猛,加大了 对美术专业人才的需求[2]。美术专业院校作为输出、培养美术专业人的重要基 地,对我国美术发展和艺术发展方向都有重要影响。但是目前我国美术专业院校 形成了以专业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对美术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样容易 造成学生只有美术绘制能力,专业技能比较单一化,美术人文素养以及思辨能力 比较欠缺,会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对美术本质的理解。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 我国大部分美术院校依旧使用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因此在契合实际需求的情况 下加大对美术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力度,提高其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 面,在提高人民群众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素养方面美术素质教育也有不可推卸 的责任,其是决定艺术产品的社会消费基础。艺术产业与一般产业不同,其创意 产品在消费者进行消费时需要进行引导。所以美术院校作为文化艺术品生产者的培养基地以及消费者对艺术品消费的向导,进行美术教育专业与专业素养协调发 展是十分必要的,具有深远的意义。(二)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我国对高等教 育的要求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高校在进行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注 意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使其可以进行全面可持续发展。如果仅仅把重点放在对 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上,这样毕业的学生只会有刻板、单一的知识结构,不利于学 生今后在社会中的学习与发展,达不到在社会中需要思绪活跃的相关要求[3]。

同时美术专业教育在对其他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通过 对美术专业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使得学生全面合理发展,使其适应社会逐渐走向 成熟,排除对学生不利的心理以及不成熟部分。(三)对传统高校美术教育专业 的突破。各个高校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特点加强美术教育专业技术与专业素 养的协调发展,突破传统的以专业知识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4]。对教学内容的 选取、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创新研究,不断推动美术教育的创新与改革。在进行 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时要注意美术素养教育,积极发扬美术专业的优势,对当代大 学生的影响。这样进一步加强对美术专业教育的推进以及对自身发展的发展与改 革创新。美术教育专业与专业素养协调发展是美术教育的基本规律。从美术教育 的教育功能上看,美术专业教育和美术专业素养是组成美术教育的关键,也就是 美术教育本身的教育重点就是专业教育,表现在艺术作品的风格、色彩、韵律等 方面,是技能手法的一种传授过程;
美术专业素养教育就是通过美术本身的教育 活动为媒介,使得学生在情感、知识、不同的能力方面进行全面提高。由这两种 作用的共同交织,满足社会对人才的精神文化需求,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的专业素 养以及综合能力的目的。

二、我国高校美术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对人文素养的忽视。随着我国高校的逐步发展,毕业生逐渐增多,就业压 力越来越大。有很大部分院校以提高就业率为目的,以专业技能为教育重点,而 忽视对专业素养的培养,致使学生不能进行全面合理发展[5]。对思想认知的误 区。虽然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依然有很多高校对素质教育的认知还不够, 有一定的误解存在。素质教育由科学、人文两个方面的素质教育组成,但大多数 高校更加倾向于对科学的素质教育,忽视对人文素养的培养,没有实现素质教育 的真正目标。其中科学素质教育主要是指专业知识教育,能够使学生掌握专业技 能的教育,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人文素养教育是学生对于知识认知吸收的一个形 成有自身特色的人格的过程。在短期内不能看到相应效果。就是因为如此,许多 老师在知识传授时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上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 知识的缺失。相关老师人文知识的缺乏。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时,老师自身人文素质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老师对一件事的认知、态度以及处事方法都 会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6]。尤其是现在年轻教师的加入,虽然为教师团队注入 了不少活力,但是年轻教师只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培养提升,而忽视了自身人文 素养的建立。高校课程开设的不合理性。近年来受到教育改革的影响,许多高校 新开设了传统文化、艺术鉴赏等人文课程。但是此类课程只是作为选修课供学生 选择,课程开设相对较少。选修课主要是以选修为主,选择人数较多,存在一些 学生选不到的问题,因此虽然开设了此类课程,但对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效果帮 助并不大。此外,专业素养培养最重要是实践,高校所开设的选修课程都是以理 论基础为主,不能很好对学生进行实践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这就成了表面工程, 不能对学生专业素养进行深入培养,达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三、高校提高美术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 (一)互动机制的创立设置。1.美术素质教育研究会的建立。各地高校以 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与美术协会等机构共同建立素质教育研究会,充分利用美术协 会等机构的优势开展素质教育普及活动[7]。一方面根据高校实际情况有计划有 组织地请协会美术家给学生进行演讲、讲座等活动。充分发挥美术协会等机构的 作用,提升高校师生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高校应培养美术专业人才加入各协会、 机构中,参与美术协会举办的相关活动,实现双赢,共同发展。2.加强教师之间 的合作互动。在有美术专业的高校进行教师人员的整合、互动,建立专业教育与 素养教育机制,建立合理的、高水平的师资小组。在进行美术专业教育的同时, 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进行教授指导,积极参与美术专业素养的普及中来,有计 划地对学生进行专业素养教育。美术专业老师与学生是开展专业素养教育的关键 以及受益者。其质量、专业素养的高低程度将直接对教育成果和质量产生影响。

3.管理机制的建立。我国优秀的美术专业院校(如中国美术学院等)在专业定位、 课程创新与开发、师资力量方面都有值得很多院校学习。因此,各高校与专业、 优秀的院校共同建立管理机制是很有必要的,院校之间的交流互访、教师互派任 教、设施共享等方面进行互助合作,才可以提升各高校的美术专业的专业性。美 术专业只有加强研究和建设的力度,才能促进我国美术专业的发展与进步,在美 术教育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二)优化美术课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当代 大学生的要求更高,美术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对学生专业素养要求 很高,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应当随着社会形势的改变,将原有的课程进行 调整,注重专业素养的培养,对现有的美术课程和素质课程进行优化,培养出优 秀的高素质人才。(三)教学评价系统的建立。美术教育本就是在实践中进行的 活动,美术教育的检测没有准确的评价标准,其教育教学评价是由评价者的经验、教学过程等因素决定的。教学目标决定教育价值,所以评价应该适应教育目标。

美术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该学生的教育目标,且教育内容应该 是具有启发性、多元性。按照不同的要求建立评价系统。(四)建立实验基地。

各高校要根据美术教育专业的实际需求,进行教育设备的采购,其中包括教学资 源、写生基地、培训基地等,建立互动实验基地[8]。首先,高校要将现有的教 学资源向全校师生开放,共同使用,如画室、美术展览室、多媒体室等,提升学 生的专业能力以及专业素养。也能让非美术专业的学生了解美术作画环境,亲身 体验美术专业的魅力等。其次依据本校的发展规划,适时投入资金,对学校美术 专业设备进行更换或者优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将高校的价值充分发挥[9]。

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多与其他高校进行学习交流 活动。提高专业素养,达到较好程度素养教育效果。(五)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 氛围。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各班级应该在教师的带领下 积极开展人文建设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学生课余时间,以提高学 生的专业素养。

四、结语 总而言之,美术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进行美术专业教育时,要 使教育专业技术与专业素养相结合,协调发展[10]。这需要通过高校、教师、学 生共同努力,是一个艰巨的漫长的任务,推动高校美术专业素养的培养,以适应 我国新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