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职业教育改革探索
医学职业教育改革探索 一、医学职业教育实施“双证”教育的必要性 (一)符合国家的政策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多,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由 此促进了职业教育改革的实施。同时,国家还在相应的法律法规中明确指出,在 实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要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以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除 此之外,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实施“双证”教育的法律规定,这些法 律、政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双证”教育的发展。因此,医学职业教育实 施“双证”教育与国家的政策方向是相一致的。(二)医学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促进了职业教育的繁荣发展,由此 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竞争性。医学职业教育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源,就需要进行相应 的改革,以社会的需求为主,对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进行优化,通过培养计划 与职业证书相结合,显著的提升教学效果。医学职业教育在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 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确定方面,都要以职业证书为指导方向,将教育与 职业资格考试相挂钩,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医学人才。而“双证”教育 的实施与医学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符合改革的需求。
(三)提升学生就业率的要求 在医学职业教育中,通过“双证”教育的实施,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相应的医 学知识,同时也掌握了相应的医学技能,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比较好的保障。现 今,社会各个行业在进行招聘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毕业生到岗之 后能够直接从事岗位工作,“双证”教育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二、基于“双证”教育的医学职业教育课程设置 (一)总体思路 医学职业教育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主要的目标就是个性的全面发展以及综 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医学职业教育的开展,促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显著的提升,基于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改革时,应该以国家及社会的实 际需求为主要指导方向。在传统的医学职业教育中,对学生的学历是十分注重的, 实践教学方面比较缺乏,基本上不会涉及职业资格教育,这使得毕业生的职业能 力和竞争力都比较差,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改革时,就必须要改 变传统教学的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终身教育为前提,以培养学生的素质 和能力为目标,将职业资格教育的内容以及实践教学内容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具 体来说,在第一学年,主要的课程为核心课程,不必强调专业界限,实施通识教 育,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医学基础知识;
在第二学年,以专业课为主,较多的设 置实训课程,选修课的数量及种类增多,以学分作为主要的管理手段,加强资格 证书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第三学年,按照分流的需 求,将课程设置分为两种,以就业为主的学生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该加强职业 资格考试的辅导,以便于学生毕业能够取得“双证”,而以升学为主的学生,课程 设置仍旧以专业课的教授及实训为主,并做好升学对接。
(二)开设多种选修课 在医学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过程中,主要的发展趋势就是增设选修课。
在进行选修课的设置,提升课程组合的灵活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的进 行选择,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医学 知识。在设置具体的选修课科目时,可以充分的联系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开设 有针对性、有特色的选修课程,为学生的就业提前打好基础,比如口腔修复课程。
同时,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以学分为依据,医学职业教育的课程总共包含三类, 分别为必修课、限选课以及任选课,必修课是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包含基础知 识以及专业知识,因此,应该占据总学分的70%左右,限选课的课程局限于学生 的专业,主要的目的是深化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因此占据总学分的20%左右, 任选课主要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来选择,起到扩大学生知识面的作用,剩余的 学分归任选课所有。在进行考核时,学生的成绩评定直接以学分为依据。
(三)重视技能培训以及考前指导 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成功就业的保障,而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必须要经过 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医学职业教育在进行课程设置改革时,要注重基础理论知 识的教授,同时,还应该注重实践课程、考前指导的设置,以便于让学生在掌握 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具备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应试能力。具体说来,基 础知识、技能训练以及考前指导所占据的比重应该分别为50%、40%、10%。另 外,在进行技能培训时,可以聘请一些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医生来进行教学,从而显著的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结论 医学职业教育以“双证”教育为指导,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有效的提升了 实际的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好的帮助学生实现了就业,同 时,还有效的满足了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
作者:牛倩 单位:河南护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