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偏远地区教育的论文
浅论偏远地区教育的论文 浅论偏远地区教育的论文篇一 《浅谈偏远地区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偏远地区学校在将国家课程校本化以及开发校本课程方面面临 两大难题:一是课程资源不足,二是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比较弱。要解决这些问 题,关键在于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因为课程资源不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 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能力薄弱有关。关键词:质量观 制度管理 校本化 西藏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是落后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的。我县 又是一个偏远的边境县,受地理位置文化背景交通状况等影响,教育各方面的发 展又是滞后于我区的平均水平的。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深知作为学校生命线 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也把教 学质量的提升当作开展教育教学管理的基点,教学质量可以说是大会小会讲,课 上课下抓,继教培训动员,教研教改不断推进……然而,教学质量还是提高不明 显,原因出在哪里应该怎么办作为一个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教育工作者,也 多次组织广大教师开展过认真研讨、反思,积极寻找对策。
为提高教学质量,改变落后局面,我本人有以下六个不成熟的措施, 希望能在管理实践和教学实践中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学校管理者要树立牢固的教学质量观。学校校长必须要把学校教 学质量的稳步快速提升始终作为自己开展教育教学管理的首要职责。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政策,加强教学管理和师德师风建设,把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学校教 学管理的主线,在教育教学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率领和指导全体教师在教学 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从而有效 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以制度管理代替粗放型管理。按照上级提出的规范化管理的要求 完善各种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向制度要规范,向规范要质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要管理好一所学校,一定要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 作有章可循。学校应根据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校听评课制度》《教工考勤制度》《教研活动制度》《教 学质量奖惩制度》等,并把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与学校和教师的年度考核、评优 晋级、绩效考核等挂钩;充分发挥教学激励机制的作用,对教学成绩优秀、有特 殊贡献的教师及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
三、组建强有力的教学管理团队。“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是学校一 贯的开展工作基本方针,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是保持学校正常运转和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的关键,因此建立强有力的教学管理团队,是促进教师开展 有效课堂教学工作基础。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 战场,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效率。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校 教导处、教研组要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一是抓好教师的日常教学过程的管理。
搞好教师认真抓好备课、上课、辅导、布置与批改作业、课外活动等教学工作的 各个环节的检查和指导,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二是抓好教师教学反思习惯的形 成和发展。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总结 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三是抓 好教师自主备课。目前,农村多数教师备课、写教案都是为了应付检查,照搬照 抄,没有落到实处。
为此,学校要将提高教师自主备课能力当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 任务,通过有效的教学创新、备课改革等方式,促进教师备课能力的提升。
四、学校要高度重视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学校校长、副校长、教导 主任要选聘业务素质强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组织设计学校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
学校领导班子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进入课堂,随机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观 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氛围,并做好观察和记录,以便指导教师教学。
同时,学校要组织学校相关教研机构积极开展区域间、校际间和班级间的教研活 动,为教师搭建教学经验交流与合作平台,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党支部、教育工会要把教 师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抓紧抓好,抓出实效。按照上级的要求建立“一 把手负责制”和“师德责任追究制”,按照“领导当楷模、教师树形象”的原则在教 师中开展各种主题不一的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
六、优化学校寄宿制条件,加强家校联系,探索有效措施,解决“留 守生”“撤并生”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建设中心寄宿制学校,不断完善学 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各种设施设备,留得住寄宿就读的学生,让他们的家长放心,保证学校的安全、稳定运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学校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 家校联系制度、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召开家委会或家长大会,充分 听取广大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使学校的管理和发展置于社会各界的参与 和监督之下,以社会各界、学生家长的共同参与,推动学校健康和谐发展。
七,提倡学校课程校本化。我区教育相对落后,学生整体水平较差, 统编教材是不适合我县学生的。偏远地区学校在将国家课程校本化以及开发校本 课程方面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课程资源不足,二是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比较弱。
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因为课程资源不足问题在 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能力薄弱有关。
总之,全面提高边远中小学教育质量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义务教育整 体均衡发展的需要。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身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其任重而 道远,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老西藏的精神,以我们庄严宣誓的内容为指导,努力提 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让家长放心,学生安心,创人民满意的教育。
浅论偏远地区教育的论文篇二 《对偏远地区中职教育的建议》 【摘 要】偏远地区大都人口稀少,文化落后,经济发展缓慢,人民 生活水平也偏低。这些都是制约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但偏远地区也有 自己的优势,那就是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矿山、土地、牧场急待开发,蕴藏着巨 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编远地区以资源为依托的各类产业相 继出现,尽管这些产业规模小,装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但这毕竟是一种突破。
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它们应该引进一定数量的技术人才。另外,商品经济的发 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急需扩大服务网络和完善服务体系。总之,社会发 展迫切需要技术和人才,这就为职业技术教育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发展条件。
【关键词】偏远地区;急待开发;职业技术教育;有利;发展条件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3)33-00-01 大力发展偏远地区职业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改善 农业产业结构。原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国已经从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力 资源大国,今后我们所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是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 进。改革开放30年,中国在科技、文化、军事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对人才的要求也较以前大大提高。在某一领域的顶端人才可以靠引进,但大众化 生产的人才应主要由我们自己来培养。经济要发展,教育必先行,否则社会的发 展将失去动力,经济的发展将没有后劲。我国改革开放30年,已基本实现了普及 九年义务教育和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两大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六大和十七 大都提出了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但是“从我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来考虑,人人都上大学,既无可能,也不需要”, 特别是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选择中等职业教育应是多数青年在九年义务教育之 后的不错选择。通过职业教育掌握至少一门生产技能,提高自身就业与创业能力。
伴随着我国职业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些学 生在社会化成长的过程中面临了多方面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偏远落后地区。主要 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制约着农村牧区家长及学生对中职教育的正确 理解。大多数学生及家长认为选择职业学校不能上大学,没有什么大发展,是无 奈之举,也不指望学什么,别闹事就行。因此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很差,这是始 终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虽说条条道路通罗马,可在广大考生和家长心 目中,考高分、上好大学才是“正统”的道路。如果哪家孩子去上一所技校,那一 般都会被人看不起,孩子自己也觉得抬不起头。
二、偏远地区的中职教育很难与当地的产业相结合。例如内蒙古兴安 盟地区,是典型的农牧业地区,但是中职生都不喜欢涉农专业,认为涉农专业就 是种地、养羊,用不着学习。所以大部分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都只能离开家乡,到 外地企业成为生产线上的蓝领技术工人。当然不是说技术工人就不重要,相反技 术工人为我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普通技术工人待遇低、工作环境差是 不争的事实。对学生和家长来说,工作体面、待遇丰厚的白领或公务员似乎更有 吸引力。
三、中职学生就业难。以内蒙古兴安盟为例,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 单一,涉农专业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被看好;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 设备落后,信息闭塞使当地的职业教育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业发展步 伐缓慢、工业原料紧缺,医疗卫生行业规模小、门槛高;农牧业以粗放经营为主, 不能普及科学种养的原则。种种原因导致中职生就业面临以下问题:一是不愿意研究涉农专业, 二是当地工业对人才需求不多,三是事业单位把中职生隔在门槛之外,四是人才 质量较低不能适应发达地区企业的要求。因此中职生高就业率背后并不能掩盖职 业教育发展的尴尬,职业教育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依然很低。
四、中职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很严重。1.在工作过程中很少体验到乐趣, 成就感降低。例如,有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总是看手表,觉得这节课很漫长,希 望早点结束,说明他在承受着煎熬,这种煎熬对心理健康的伤害是很大的:一方 面做一件自己不愿意做并且要做好它,要调动更多的身体资源和情绪资源,另一 方面面对学生渴求的眼神,内疚感如影相随,担心学生会对自己的评价降低,在 教学过程中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效果很差。而中职学生整体文化素质 偏低,自我约束力差所带来的课堂的消极反馈更加剧了教师的无能感。2.师生关 系紧张。因为中职生的生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面对丰富多变的劳动对象,教 师不愿意花费更多的心思和精力去因材施教,而是冷冰冰地采取统一的机械式的 条例管理,把“一千个不准给你”,只要越雷池半步,就大发雷霆。缺少从学生的 角度理解和考虑问题的精神,就不能真正地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一切为了学 生就成为了空口号。总是希望学生对自己言听计从,而一旦学生出现问题、犯了 错误,则不顾一切地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视其为大不敬。3.情绪低落,缺少生活 的乐趣,甚至还没有学会生活。很多中职学校都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很多教师为 了教学和管理的方便一周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很多教师的生活轨迹都是从 学校到学校,缺少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甚至很幼稚,自我调节能力很差。到了 周末就觉得空虚无聊,不知到底该做什么,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消极的情绪。4. 人际交往范围单一、狭窄,有的甚至有些封闭。人的本质是社会人,这是很多教 师都明白的道理,但理论和现实确实有很长的距离。有很多身边的老师抱怨缺少 朋友,除了工作关系的同事外,几乎没有工作之外的朋友,一到寒暑假,手机基 本上就成为闲置品。中职学校的特殊管理方式更加剧了这种状况,这样一种生存 状态是没办法很好保持心理健康的。
职业教育的发展依靠地区经济的支撑,在一定意义上,地区经济状况 是职业教育的晴雨表,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对农村职业教育具 有多方面的影响。职业教育虽然在法律上被确定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 分”,但许多地方决策者乃至整个社会的潜意识,仍把职业教育视为普通教育的 补充:在教育规划中,一直被作为调解普通教育生源的缓冲系统;在招生和经费 投入政策中,也一直处于次要地位。总之我们要努力做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新定位农村职业教育目 标,确立农村职业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