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心理健康的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结业论文3000字

心理健康教育结业论文3000字

心理健康教育结业论文3000字 心理健康教育结业论文3000字篇一 《论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内容摘要:在中小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虽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 视并为此作了许多工作,但也存在一定偏差。本文就是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脱离学 科教学的不合理现象,以语文教学为例,从教师和教材两方面,探讨怎样才能把 健康教育和学科教学完美结合在一起,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合理、全面的贯彻实 施。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学 教师 教材 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地、有 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发展他们 智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 措施。随着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忽视教学过程中的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个主要方面。这种健康教育和教学实际的脱离,往往事倍功 半,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以语文教学为例,以点带面,去探 讨一下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密切结合起来,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能有 效地、合理地得以贯彻实施。

要实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自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两个因素是至关 重要的,一是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一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工具:语文教材。我们 不妨就从这两个方面来加以探讨:
一.把好教师的心理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心 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条件。

仅从这一点来说,语文教师和其它学科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 教育中的作用是一样的,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和主导者。作为“传道、授业、解 惑”的师者,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教师促进自身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在需 要,而且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

对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来说,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甚至比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更为重要。教师不仅是在对学生传授知识,更是在塑造 学生健康的人格。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随着市场经济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教师在心理和生理上都面临巨大的压力,职业枯竭感增强。在教学中,教师违背 心理健康要求,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讽刺挖苦、侮辱甚至殴打或体罚学生 之类的事件屡见不鲜。至于无视学生的感情或需要,办事不公平,当学生有了过 失时批评过重,或未做调查就轻易地下结论,以致学生感情受到伤害的事情更是 比比皆是。

对于这种情况,除了教育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更加关心教师的生活、 工作、学习,减轻教师身上的压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外,作为教师自身 也要积极自我调整,努力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出现在课堂上。有了健康的心理作保 证,教师才能以课堂为舞台,充分发挥其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主导作用:
1、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所谓课堂心理环境就是指在教 学中影响学生认知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由教师教的心理环境和学生学的心理 环境两部分组成。首先,作为施教者,教师要努力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师的 人格魅力,对学生道德情感发展和整个美好心灵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学 生心灵上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豪言壮语、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 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信念和个性品质在教学中具有决定性意义。为此,教师 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水准,把情与理结合,真与善、美结合,自爱与他爱 结合,把自己真挚的爱,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播洒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上,让 他们在道德情感教育的哺育中,去感受、体验人间的温馨,去创造人生的幸福和 追求美好的理想。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融洽的师生情感氛围。教育其实是 师生思想情感的互动过程。师生双方只有在人格上平等、心理上相容时,学生才 能开放自我,才能实现自尊、自爱、自强、自信。学生只有把教师看作是可以信 任的对象时,才能敞开心扉,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也才能实 现教育目的。因此,教师要有期待和宽容之意,要有尊重与平等之心,创设宽松 的心理环境和情感氛围。再次,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所谓新型师生关系具体 体现为合作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互动的师生关系。

2、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教学观念指导教学。要树立现代的学生观,要 对现代市场经济影响下的学生的心理、知识、智力等方面有清醒的认识,要牢固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 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还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现代的教学目标 更着眼于人的可持续性发展,它要求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要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策略,以为未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以教材为主要依据,努力挖掘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是语文 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师如果能结合 学生的特点,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 养学生好的心理品质。

1、要善于创设情境。教师要依据课文的内容创设美、趣的教学情境, 再现教材所描绘的场景,以缩短教学中人与人、人与教材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身 临其境地接受教育,产生美好的心理感受。认识是情感产生的基础,人只有在认 识过程中才能判断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从而产生情感体验。而且, 人的情感又随着认识的变化而变化。但在实际教学中,也有许多情感是学生未曾 体验过,或体验的不深刻的。如果学生只是模糊地认识些概念化的东西,就很难 从内心体验到这种情感,也就无所谓通过教材内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要 通过教师创设的具体情景,使这种情感变得真实、具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身 如其人的感受,以引起心理的共鸣。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一切 手段去实现这种情感的转化。比如讲《琵琶行》,我们可以借助课文本身的内容,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去创造审美情境,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使学生很快 进入一种如泣如诉、至善至美的境界中去,一位被贬谪的诗人的苦闷以及沦落江 湖的琵琶女的形象,就会真实可感的展现在同学们面前。

2、朗诵和联想。朗诵是充满激情的有声阅读,朗诵过程中可以调动 起朗诵者的情感,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层次的熏陶。特 别是语文学科中有很多课文都很适宜朗诵,例如《最后一次演讲》、《念奴娇· 赤壁怀古》、《故乡的榕树》、《荷塘月色》等。朗诵这些作品,可以大大激发、 丰富学生的情感。联想则是由文章生发开去,与自身、社会产生联系,这样,可 使学生内心得到深刻的体验,如《百合花》中两次写到了通讯员枪筒里的树枝和 野花,来衬托小战士生命的活力和热爱生活、热爱美的美好心灵,但小战士牺牲 后却没有交待,这时可以让学生们联想:小战士牺牲后那灰黄的脸色不正像那枯 萎了的野菊花吗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体验到“我”对小战士的痛惜和 敬慕之情,对比现实,学生也就深深体味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才会产生对人民解 放军的敬仰和热爱之情。

3、角色表演和课堂讨论。通过有设计、分角色的表演,可以让学生走进教材,走进人物的心理世界,具体体验人物的喜怒哀乐,使心理受到教育。

在课堂上,通过讨论的方式可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仁者见人,智者 见智,相互补充,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由联系想象状态转化成语言的现实 一一写、说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把高尚情感真正理解并迁移,直至达 到个人情感的升华。还可通过加强课外阅读的方式来丰富感受。课堂上能够提供 给学生的情感信息毕竟还很少,因此,老师应提倡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以丰富 和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经过情感上的深化,学生才能“弃恶扬善”,完善自 我,从而为成为一个生动的“人”奠定基础。

4、充分利用作文教学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文在中小学语 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何利用作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语文 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的问题。教师要首先明确作文的目的。不可否认,作文 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重要作用,但作文同样担负着“育人”的任务。所以我们 语文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还应当让学生把写作当作一种心 灵表达和心理自我实现的过程。学生通过写作文来认识、评价自我、发展自我, 从而起到开发潜能、调适心态、陶冶性情之功效,才能自觉地利用作文对学生进 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严禁套话、 空话。因为只有表现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和实实在在的心理体验,才可以达到反 省自己,陶冶心灵,增加心理体验,塑造良好心理品质的目的。此外,针对学生 的作文,教师要及时恰当地给予激励性评价。只要学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言之有理,教师就应当给予赞赏和鼓励。这种激励性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 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使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不断提 升心理能量,提高心理素质。

(作者单位:山东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结业论文3000字篇二 《浅析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本文从体育教学角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新的模式构想, 认为体育实践从功能和实践组织形式、内容、手段的筛选上,可以保障心理健康 教育的有效进行,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并强调了在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关键词: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 一、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新发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现了一种新的健康理念,即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 美的状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写进了新的《体育与 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了解体育活动 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 系,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和坚强意志品质。建立和 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 康知识的方法”。

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什么关系呢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发 挥着积极的作用,它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强健体魄,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 展,还担负着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培养全面 发展的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校体育活动中,通过知识的传播、运动技能技 巧的训练以及亲身的体验,有助于学生心理的良好发展与健康心理的形成,具体 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自觉克服各种困难,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中体验 乐趣,进而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克服各种困难,体验战胜困难带来的喜悦,形成坚 强的意志品质,这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的之一。

2.有助于培养竞争意识,建立自信与自尊 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在体育活动中努力展示自我, 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优良心理品质。通过成 功与失败的体验,有效锻炼学生应对挫折的心理素质。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目前绝大多数学生均为独生子女,很多人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定 势。如果能有效利用学校的体育活动,促使学生理解竞争与合作的意义,关爱与 尊重同伴,正确处理体育活动中“场上对手”与“场外朋友”之间的关系、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 将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发育产生良好的影响。

4.有助于情感宣泄和释放,平衡学习压力 目前,学生的学习任务仍然繁重,部分学生非常容易发生心理疾病,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一定的情绪宣泄以求得心理的平衡与健康,而通过体育 活动,如球类运动、田径运动,一方面可以尽情地释放心中的郁闷,无拘无束地 展现自我,从而缓解学习的压力,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体 育活动中,在历经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如克服比赛 中紧张、恐惧的情绪。学会这些方法以后,学生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选择 适合自己的方法调控情绪,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和调控情绪的能力,使学生的心理 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心理健康”是国家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维和新理念,是体育教学的重 要目标,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尤其善用心 理教育方法设计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地发展,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 一个重要的层面就是要求学生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在体育课教学中有意识提升 挫折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挫折教育,也叫抗挫折教育,是一种提高学生对 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培养学生对受挫折的恢复力的教育。

作为学校理应承担进行挫折教育的重任,要求学生认清自我,面对现 实,承担自己的责任;。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体育教育,它的实践性、集群性和互 动性在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且学校体育本身就是人 为地设置困难,使参与者在克服和战胜各种内部(生理、心理)困难和外部(环境) 困难的过程中,培养顽强的意志,锻炼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使学生在一 次次的失败中感悟挫折,在一次次的成功中体验战胜挫折的愉悦,使学生的意志 品质、心理活动以及个性特点,都表现得极直观、具体、生动、鲜明,因此,在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在体育课中进行心理 健康教育需要运用以下策略:正确评价学生,维护其自尊心;让学生体验成功, 增强自信心;在教学中调控学生的情绪。

1.正确评价学生,维护其自尊心尊重差异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也是 弘扬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体育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学生个体差异的表现 和相互评价比较直接而明显,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主要通过运用的形式来展现, 动作质量的好坏直接被课堂上师生直观评价,因此学生很容易被激励或被伤害, 教师在课堂上评价要以关注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前提。每个学生所处环境不 同,家庭教育不同,以及个体的性格特征的不同,所以遇到的挫折的态度、处理 方式也必然不同。这时教师需注意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方法和手段。如:
外倾型的学生,他们活泼、乐观、开朗、善言谈、好交际、主动热情、容易与陌 生人熟悉,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强,同时也易骄傲自满。根据这些特点,对他们可 采用单刀直入法,直言不讳地进行说服教育,可提出较高要求,设立更高的目标, 创设困难和挫折情景,从而矫正他们的骄傲自满,促其上进。内倾型,其特征是 倾向于内心体验、深思熟虑、处事谨慎、多顾虑、少行动、不善同陌生人交往、 适应环境能力差,这类学生应采取婉转法,宜旁敲侧击,启发诱导,逐渐渗透, 感化他们鼓励他们。抑郁型的学生,一般表现为悲观、悲伤、失助、低自尊和绝 望,轻微疲劳,易怒、优柔寡断,回避交往和厌世,针对这些学生应采取导引法, 引其上路,导其上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要他们多参加与人进行合作的体育 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集体舞蹈等集体项目,多参加可增强其意志、培 养其自信心的体育项目,如:拨河、登山、跨栏、长跑等运动项目。

2.让学生体验成功与挫折,增强自信心 体育课的实践性决定了要学生亲力亲为,克服自身弱点达到目标要求。

所以在进行体育实践课时,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教材设置相应 的障碍,要求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课堂任务,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克服挫 折完善自我。如,在跳高教学中,由于学生高矮不同,身体素质不同,根据这些, 可设置不同高度由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困难,一步一步地向最大高度冲击;
还有篮球跳投中,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自由选择投篮的距离,当在某一远度的命 中率达到自己的目标时,再增大下一个投篮点的距离,这样就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也慢慢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等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 顽强意志。体育运动的教学训练和比赛,都要求参加者付出极大的身体和心理能 量,需要接受艰苦的磨炼。要让学生学会在运动中吃苦耐劳;疲劳时学会咬紧牙 关坚持到底;失败时学会不气馁再拼搏;胜利时学会冷静处之,不得意忘形。体育 运动是培养坚强意志的一片沃土。

3.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心理健康传统的体育教学突出了教师的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 缺乏主体的热情和主动参与。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成为一名 好的“编导”,真正把学生作为主角推向前台。促使他们敞开心扉,尽情发挥。在 教师的引导和培育下,展其所长,补其所短,强其身体,满其情志,促使其向“完 全的人”方向发展。

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 育正是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课堂教学是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 是要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 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的良好品质”。体育课堂教学中互动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 它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行为和学生与学生的行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 树立体育教师的威信,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竞争与合作的生生关系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 质、团队精神、社交能力提供条件和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砝码。这样就 要求教师了解每个学生,对其主体性、差异性和发展性进行深刻的认识,了解学 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实际需要,要关心学生包括关心学生的心理世界、生活世界和 身体状况。课堂上建立民主教学关系,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并尊重学生的 合理要求,了解学生的需要,避免过高的期望水准,做学生的朋友。

三、结束语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要靠教师 常年累月的辛勤劳动才能奏效,而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及挫折耐受能力的 增强是一个完全出自内心的身我动员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帮 助学生建立对心理健康的高度自觉性、坚定性。意志是必胜的信念(自信心)和内 在的稳定(克服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教学中,采用竞赛性质的手段,以激 发学生争胜的心理特征,培养其自信心,加强意志训练。在训练中可以制造多种 困难的复杂局面,设置各种障碍,增加各种精神压力,加大各种难度的练习等, 来培养运动员勇敢、顽强、战胜困难的精神。这样,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通过注 重强化身心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走出一条真正素质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