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例成人手背静脉穿刺和压迫方法的技术研究|手背静脉穿刺

【摘 要】 目的 研究手背静脉血管不同穿刺技术和拔针压迫技术的优缺点。方法 血管正面穿刺试验组200例(又分A、B两亚组)和侧面穿刺对照组200例(又分为C、D两亚组)分别实施静脉穿刺和拔针不同方法压迫,观察相应指标。结果 ①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0%而对照组75%(P<0.01),且输液过程中局部肿胀疼痛率4%、对照组15%,(P<0.05);②试验组中A亚组局部不适率明显低于B亚组(P<0.01)。结论 ①手背静脉穿刺技术中血管正面穿刺法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侧面穿刺法且局部不适发生率明显更低;②拔针技术中棉签顺血管长轴压迫法的局部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横放垂直血管压迫法。

【关键词】 手背静脉穿刺术;静脉正面穿刺术;静脉侧面穿刺术;顺血管长轴压迫法;垂直血管压迫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 of different techniques of opisthenar venepuncture and it’s pressing methods. Methods 200 patient (observing group) recepted the opisthenar venepuncture puncturigon the front of the vein (and subpided into group A and B), and another 200 patients (control group) recepted the same puncturing on the side face of the vein(and subpided into group C and D), and then, some items been observed. Results ① one time successful rate were 90% and 75%(p<0.01) from observing group versus control group, and the adverse reacting rate were 4% and 15%(p<0.05), respectively; ② The local adverse reacting rate was lower obviously in sub-group A then B(P<0.01). Conclusion ① The puncture on front of the vein was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side face method; ② The adverse reacting rate was higher from the vertical pressing to vascular major axis than method of pressing comply with vascular major axis.

[Keywords] Opisthenar venepuncture; Puncture on front of vein; Puncture on side face of vein; Major axis pressing; vertical pressing

静脉穿刺技术更容易被护理人员和病员重视,拔针技术却容易被人“小看”,在日常护理工作和带习护士实习过程中常见因为此二项技术应用而带来的病人不适或并发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质量,有时还成为医患或护患纠纷投诉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近3 年来设计了本课题认真研究和观察了手背静脉穿刺技术和拔针技术有关问题,以期为护理教学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14~70 岁;②近一月无手背静脉穿刺或手背疾患史;③接受输液穿刺的手背无疤痕.肿胀出血或出血倾向;④所有对象均为左手靠桡骨一侧手背静脉首次穿刺;⑤对象输入的药物无强烈刺激性或强烈局部血管活性;⑥所有对象均为“成人”故均选7 号穿刺针;⑦所有对象中排除过瘦、过胖、水肿、休克、化疗等特殊情况。

随机选择我院近3 年住院成人输液或静注药物患者4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2 例、女188 例,年龄14~70 岁(50.6±16.3),按住院时间顺序和纳入标准逐个随机纳入本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 例,再各分为两个亚组各100 例。

1.2 研究方法

①试验组及亚组(A、B):静脉穿刺技术采用静脉血管正前面进针穿刺法,拔针技术采用棉签顺血管长轴方向压迫穿刺针眼法100 例(A组),棉签垂直于血管长轴方向压迫穿刺针眼法100 例(B组),拔针后均按压3 分钟;②对照组及亚组(C、D):静脉穿刺技术采用静脉血管侧面穿刺进针法,拔针技术采用棉签顺血管长轴方向压迫穿刺针眼法(C组100 例)、棉签垂直于血管长轴方向压迫穿刺针眼法(D组100 例),拔针后均按压3 分钟。除上述差异外,两组静脉穿刺前准备、常规消毒、穿刺过程和拔针方式均相同。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统一由一名护师独立完成。

1.3 观察指标

两组及亚组均在穿刺和输液过程拔针后45 分钟内观察以下不同指标。

穿刺技术观察指标:①一次穿刺成功率;②穿刺成功后输液过程中肿胀疼痛发生率。

拔针技术拔针后45 分钟内观察指标:①穿刺部位皮下肿胀或淤血率;②局部疼痛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计数资料率表达,显著性检验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见表1和表2、表3。

2.1 两种不同穿刺方法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种不同穿刺方法指标比较

试验组 (n=200) 对照组(n=200) P值

一次穿刺成功率 90%(180/200) 75%(150/200) <0.01

局部肿胀、疼痛率 4%(8/200) 15%(30/200) <0.01

2.2 静脉正面穿刺、拔针后压迫法A、B两组指标比较(表2)

表2 正面穿刺组拔针后A、B两组指标比较

A组(n=100) B组(n=100) P值

局部肿胀淤血率 5%(5/100) 18%(18/100) <0.01

局部疼痛发生率 4%(4/100) 20%(20/100) <0.01

2.3 静脉侧面穿刺、拔针后压迫法C、D两组指标比较(表3)

表3 侧面穿刺组拔针后C、D两组指标比较

C组(n=100) D组(n=100) P值

局部肿胀淤血率 15%(15/100) 16%(16/100) >0.05

局部疼痛发生率 10%(10/100) 18%(18/100) >0.05

2.4 试验组A亚组与对照组C亚组为穿刺方法不同,但拔针压迫方法均为顺向压迫法,两组局部肿胀率比较P<0.05,局部疼痛率P>0.05;试验组B亚组与对照组D亚组为穿刺方法不同,但均为拔针后横压,两组各指标P>0.05。 3 讨论

3.1 两种穿刺方法成功率的比较

浅表静脉穿刺方法的成功率可能因病人特点和穿刺者的习惯、技术特点而异,还受许多因素如情绪、穿刺部位、判断准确性、血管状态、穿刺物品的选择等的影响[1-4]。在浅表静脉的常见的两种穿刺进针法,即血管正面穿刺法和侧面穿刺法中,文献一般认为,肥胖者更适合正面穿刺法,而消瘦病人更推荐侧面穿刺法[5¸6],本研究为正面穿刺法一次成功率90%,明显大于血管侧面穿刺法(75%),这一结果提示在正常情况下穿刺浅表静脉输液时应首选血管正面穿刺法为宜,我们体会有以下优点:①正面部位易于辨认,便于眼手配合提高成功率。②正面操作有手背支撑,穿刺时血管不易移位,使进针更易。③正面穿刺比侧面穿刺进针角度更易掌握,穿刺速度更快,有利穿刺成功。④正面穿刺后局部不适相应更少,病人更满意。由于上述结果我们认为在护理教学过程中需演示各种穿刺法的操作,但初学者独立操作时,推荐血管正面穿刺法,当十分熟练后可酌情自控选择侧面进针法。

3.2 不同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建议对策

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已被文献[7]罗列几大类若干种,常见有客观因素(患者原因、血管因素、特殊情况等)、直接技术原因(穿刺技术水平、进针方法、穿刺部位、判断准确性等)、间接原因(护士心理状态、穿刺物品是否匹配、血管准备或充盈状态等)。本研究在设计分组和纳入标准时,已影响穿刺的客观原因尽量减少,因此在本研究中影响穿刺成功与失败的因素主要有3 个方面:①针方法:在其他许多因素一致的情况下,血管侧面穿刺的失败率更高;②穿刺者心理状态:即便是成功率高的正面穿刺法来说也非100%“一针见血”,说明进针方法再好,也还有其他因影响其穿刺成功率,有报导[1]由于护士情绪的影响可使穿刺成功率波动在40.22~96.38%之间,即心理状态不良可导致穿刺失败率达3.62~59.78%,笔者也体会到紧张,焦虑,烦燥,压力过大,身体不适时常不能实现穿刺一次成功。③血管准备和环境影响:我们体会冬季穿刺静脉时一次成功率偏低,这可能与环境温度低,血管收缩以及准备时充分与否有关,比如个别情况下由于急于做其他事情而在血管准备不充分时就穿刺反而因一次不成功而浪费了更多时间.

3.3 不同穿刺方法在并发症方面的差异

浅静脉穿刺后局部不适发生与否也与个体差异(痛点理论)、穿刺方法、肢体活动等多方面有关。本研究选择了同手、同侧血管穿刺避免了部位不同的影响,显示不同的穿刺进针方法,不仅影响一次穿刺成功率,而且还与局部不适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本研究发现静脉侧面穿刺组在输液过程中局部肿胀、疼痛率为15%,明显大于正面穿刺组(4%),其可能机理有:①侧面穿刺时由于角度掌握难度加大,更易刺伤血管壁造成疼痛或肿胀;②侧面穿刺对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间的纽角增大,易在输液过程中因活动不当而肿胀、疼痛;③侧面穿刺可能造成侧面血管割口偏长易渗出引起肿胀。总之,还需进行更大样本进一步研究证实上述机理,也可设计动物试验进一步研究。

3.4 拔针技术不同压迫方法对静脉穿刺技术局部不适的影响:拔针技术的研究偏少,方法学探讨也不多见,主要集中在压迫手法和压迫时间等方面,任莉莉主张的拔针方法为手指压迫法,即将指腹顺静脉走行平放在覆盖穿刺部位的小敷料上,要求压住皮肤和血管壁两个穿刺点,针尖拔出后立即按压2~5 分钟。

由于我院常用棉签压迫法,故本研究比较拔针法相同情况下棉签顺血管方向放置压迫法和横放垂直血管方向压迫法对局部不适的影响,结果为正前方穿刺,顺压法的局部肿胀发生率和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横压法(P均<0.01)。本研究结果的机理推测为:①顺压法对正面穿刺法的血管和皮肤两个基本在一条线上的穿刺点有“一剑双雕”的压迫效果,能很好阻止血液外渗所致淤血,因而局部不适发生少;②侧面穿刺时皮肤点与血管点不在一条线上,故不论顺压或横压均不易找准血管点,故顺压法似更优,但未达显著性;③横压法的缺点是只压住了皮肤穿刺点,要准压血管点即便在正面穿刺组也较顺压法困难,故两种穿刺法用横压法均有较高的局部不适发生率与郑镁芬报道一致[8]。

因此,综合本穿刺方法的研究认为:静脉正面穿刺法匹配拔针时棉签顺压法既能取得一次性高穿刺成功率,又能减少局部不适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哓丽,孙华.护士情绪与静脉穿刺成功率关系初探[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4(4):132-134.

[2] 田永香,刘英.浅谈静脉穿刺技术与患者疼痛的关系[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8,8(6):155-157.

[3] 张芳.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J].中国民间疗法,2009,17(1):56-57.

[4] 杨文平,刘兰英.手背静脉穿刺技术的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02,8(12):19-21.

[5] 贾慧卿.实施“五步、四统一”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0):110-112.

[6] 王香玲,刘素清.静脉穿刺技术的改进[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4,12(1):165-166.

[7] 孟凡美,杨艳霞,郭兰.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8):1269.

[8] 郑镁芬.260例静脉穿刺术后拔针方法的研究[J].中国误诊学论坛,2009,11(8):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