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是什么

旅游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旅游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一、旅游文化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存在的矛盾 1.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的烙印,是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国家的文化, 人民的智慧,时代变迁的痕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始终强 调保护与传承是第一位的。那么,非遗进入旅游文化产业,就会与市场对接,市 场杠杆作用下的非遗与旅游,将会彼此选择。旅游文化产业中会对“非物质文化” 遗产进行甄别和筛选,选择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部分,再针对其特别进行保护性 开发,这是矛盾之一。我们在进行旅游资源判断时通常会以“三大标准”为准绳, 是否有开发价值,能够对游客产生吸引;
是否能为旅游企业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的 资源;
是否能够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了文化、精神、 艺术、娱乐、经济、社会等多元价值,这些价值能够满足旅游者在异时空,异文 化群中找到文化体验和需求,尤其是精神内核,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 所在,其艺术性、娱乐性、观赏性以及实用性拥有无限的潜力。非物质文化遗产 往往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其活态化也体现了时间、空间的不同内容发生迁移,移 民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价值增强了社会群体的认同,是扩大旅游文化产业 的重要链条。非物质文化遗产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于一体,具有开发的价值。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开发只是其存活和 保护的手段之一,最终目的还是要传承。适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精神内 涵和文化价值有机统一,在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的基础上满足旅游者的文 化需求,不能以经济为目的,以牺牲本真为代价,迎合旅游者毁灭性地改变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旅游文化产业可以在不动摇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基础上, 丰富其形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与旅游者的多元体验需求相结合,开发特 色产品,以便解决保护与开发的矛盾。

2.旅游文化产业对于非物质文化开发中主体之间的矛盾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多元的特点,多样性正是其魅力所在。在非物质文化 遗产研究过程中,多学科、跨领域的学术研究都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的特 点和属性。面对自身系统的庞杂,各领域专家要形成一股合力,但却都受到各自 知识背景的限定,无法立体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鉴定和深入。另外,文化壁 垒成为协同发展的又一重要阻碍。“各安各的心,各打各的牌”局面的形成,使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入挖掘难以整合,市场为主导的学者难免走进“重利益、轻保护”或者“只开发不保护”的圈子中,矛盾不断。以政府为内核,打破行业背景和 知识壁垒,通过研究实践,加强各领域专家的合作,才能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深度挖掘。

3.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在保护、传承、开发过程中的利益 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平衡政府、开发商、传承人、旅游者等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 错综复杂,难度重重。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过程中直接利益者,他直接 参与非物质文化的沿袭,以个体或者承担团体的角色担当着传承的核心位置。其 他利益相关者均是以传承人为核心进行的各种社会关系。政府处于操控位置,操 控着经济利益的发展方向、政策的制定、环境及氛围的构建等。开发商注重经济 利益,以获取价值为根本目的,与传承人之间呈现的是经济关联。旅游者则是买 方市场,对于旅游产品的需求直接影响着开发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筛选及开发 的投入和力度,是旅游产品的命脉所在。旅游者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的 受众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传送带,也是驱动力,他们可以呼唤更多的人 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或者当地村民也会因为旅游者的需求而对非物质文 化遗产产生认知变更,逐渐实现从文化“自发”到“自觉”的觉醒。社区、媒体、社 团及专家等利益群体则因其社会责任感而对文化发展进行监督,他们将对开发商 的行为进行制约,对于过度开发或者庸俗文化进行遏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与开发是一个多元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资源分配、利益分割的过程实际上是 彼此责任和利益承担的博弈过程,在开发过程中尤为重要。不同的利益诉求直接 导致了各利益相关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非遗自身价值与利益相关者又共同 影响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本文借用多Agent旅游仿真系统,人工介入, 与计算机进行交互,完成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诉求关系,建立数据模型对各利 益相关者进行激励,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保护为根本的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 遗产进行开发。

二、旅游文化产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精湛的艺术价值和民族创造,是文化流传的承载模式, 它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凝结着历代人民的智慧。在时代背景下,要本着以“保护 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开发方针,否则让“非物质文化遗产” 服务于今天,就势必会带来传承中的再生产。因此,要保护就要“合理”,要“适 度”,要“本真”,以“保护”为招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摧残,无疑是一种二次 伤害。在选择保护路径中,要让“安心”成为主导,让历史的传统能够“安详”的传承,对其内容进行甄别,分类筛选,既保护传承,又开放发展,各得其所,各显 其能。旅游文化产业作为媒介,挖掘和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潜在价值,最大 限度地进行资源整合,搭建自然与人文,人文与历史的对话,重塑“经济搭台, 文化唱戏”的局面。

1.旅游文化产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条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记忆,是民族文化基因所在,这种 文化是我们美好文化的精神财富,也是民族的未来,是民族维系的原动力所在。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区域里,尤其是以民间文化为主要依托的少数民族地区, 环境的发展,条件的变迁,传承人的意识等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构 成了严重的威胁。尽管构建生态文化保护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功不可没, 但我们更倡导开放式的保护。通过旅游的形式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无疑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活和发展提供了土壤。三峡民间文化是通过旅游―――文 化这一开发模式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试点基地,将土家族的民族特色、民族 文化与农耕文明相融合,以展示的方式进行传承,以原生态活化的保存方法对非 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张艺谋导演的大型《印象》系列,对湘西、桂林、丽江、 西湖、海南岛、大红袍、普陀、武隆等地的民族、风情、民俗、山水传说等形式 进行描述和展演,成为旅游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为旅游者展示了 异地的民俗风情,传承经典,以“土著人”演绎本民族的原生态文化,唤醒民族自 豪感、归属感,达到“以人为本”,实现文化“自觉”。

2.旅游文化产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培育了新的受众群体 文化吸引物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始民族象征使游客进行参观、欣赏 和游览。旅游者对于旅游的目的非常明确,希望对异地文化资源进行深入介入和 了解,参与文化现象。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文化吸引物的一部分,与旅游投 资商之间有着共同的文化愿景,期望通过文化共享而实现旅游多元价值,以原始 的自然表现与人文的紧密关联来传世文化精神。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核心力量倾斜 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分享,一方面增加了旅游景区的核心竞争力,一 方面吸引了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体验,在实践中得以传承。旅游者不自觉地成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者,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传习与旅游演艺的结合,刺激了旅游者的兴趣点,吸引各地专家游客慕名而来, 扩大了研究队伍,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保护。

3.旅游文化产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创新了保护路径限制开发和简单开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两种极 端倾向。这种做法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可能导致文化成果的自生自灭, 也有可能因短视行为而造成原生态文化环境的破坏甚至衰竭。抢救式保存、博物 馆保存、传习所传承、学校教育传承、民间活态化传承都与旅游文化产业有着契 合点,以挖掘、吸引、传承、习作、赛事、生态保护区等方式融合旅游,扩充文 化旅游的内涵和形式。与此同时,民俗旅游的开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文 化产业结合的又一途径。

4.旅游文化产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宽了融资渠道 这项复杂的工程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国家和地方在文化保护财 政预算中,所占比例微小,出现投入不足、资金周转不灵的现象,融资方式的多 元化直接影响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效率与效力。旅游文化产业为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拓宽了融资渠道。二者对立的关系不成立。单纯地把旅游文化 产业与破坏划等,是对旅游文化产业的偏见。经济驱动下的产业发展,旅游文化 产业也最大限度地希望创造经济利益和价值,这并不是旅游文化产业自身的错误 所在。以生态为前提,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 产,旅游文化产业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承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保护为目的的 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充分发挥市场优势,促进文化和产业的双赢发 展。以云南西双版纳和丽江的收入80%以上来自旅游业,也使纳西文化、丽江文 化从山寨走出来,走向中国,走向世界。

5.旅游文化产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唤醒了“自觉”意识 旅游文化产业形成过程中就是将自然与人文、历史紧密结合,创造了文化 审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消费是文化的消费,是异域文化与旅游者体验的心 灵撞击和契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就是在旅游文化产业的过程中逐渐扩展, 使区域性的文化现象变成全国的,甚至世界的文化烙印。对于民族内司空见惯, 习以为常的文化习俗,在旅游者眼中就变成了“新奇”,变成了“文化”,变成了“经 济”,对于地域内的人民就会对本民族的文化有了重视,这种重视是从“自发”到 “自觉”的觉醒。政府联合旅游文化产业,共同强化文化保护意识,申请试点单位, 创造旅游强省,打造生态旅游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受到保护,得以传承。

此外,旅游文化产业与地方政府还应该树立未来遗产的观念,功在当代,利在千 秋。综上所述,旅游文化产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因其独特的价值和 特征,成为人文资产的重要保护对象,效益多重。我们要立足实际,抓住关键矛盾点,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平衡博弈,唤起文化自觉,突出旅游文 化产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作者:林琳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