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作用:大学生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作用 【摘要】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存在着认知程度低、践行效果差等问题,改进路径主要是:强化课堂教育主渠 道作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载体建设;
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存在问题;
影响 因素;
改进路径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1、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认同程度低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您知道中国三大国粹是指什么吗”问题的回答 上23.4%的被试学生选择了“不知道”,只有32.7%的被试学生选择了“通读过四大 名著”,其余43.9%的同学选择了“简单了解”。在“您是否会经常去图书馆阅读传 统文化方面的书籍”问题的回答上,有23.6%的被试学生表示会经常借阅,65.4% 的被试学生选择了“偶尔,很少借阅”,从砻挥兄鞫借阅过的占被试学生总数的 11%。在“如果学校增设了有关传统文化的选修课,你会去?”问题的回答上,选 择“肯定会去”的占被试大学生总数的11.6%,选择“有兴趣”的占26.9%,选择“看 情况”的占6.9%,选择“没兴趣”的占54.6%。从以上调查结果反映出目前大学生传 统文化知识储备量严重不足,并且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较差。

2、大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效果差 通过本次调查,在“你如何看待‘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这一古代仁人志士所不断追求的崇高理想?”问题的回答上,仅有 约27.3%的被试学生态度坚定,表示会将其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约有39.6%的 被试选择“太遥远,与自己无关”,还有33.1%的被试学生选择“已经过时”。在“您 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的发展前景会怎样”问题的选择上,选择“很乐观”的占 被试学生总数的24%,选择“不乐观”、“不太乐观”的占的71%有,另外还有约为 5%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很可能会消失”。这也折射出“90”后大学生在享受信息时 代,经济高度发展带来的生活便利的同时,也正遭受着来自于功利主义、享乐主 义,机会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冲击,使部分“90”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发生 了扭曲,在义利关系上、社会公德上更重自我的利益,另外,大学生中还存在一些道德失范的行为等。

3、大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满意程度低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对于高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的满意度中,只有12.3%的被试大学生表示满意,其中有20.6%的被试大学生表 示,学校没有提供有效的传统文化学习途径,是导致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不 高,教育效果较差的重要原因。在“你认为影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的因素是 什么”问题回答上,选择“方式单一、创新不足”的占被试学生总数的57.26%,选 择“载体设计不合理”的占被试学生总数的23.57%,选择“内容脱离实际”的占被试 学生总数的19.17%。由此可见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单靠单一的灌输式 教育是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的。

二、影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因素 1、高校对于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逐渐深入,国家以 及教育部门开始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建设,2014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就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教育做出部署。2015年6月在“传统文化与大学教育”高层论坛上,北大、清 华等41所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向全国同行发出倡议,在大学教育中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切实融入到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中,以优秀的文化精神 濡染和塑造青年学子的心灵与人格。但是实践表明,部分高校在具体实践过程中 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仍然十分有 限,甚至流于形式。

2、多元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判断力、防 范意识差,从而给了西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机会。

少数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占领思想文化阵地,通过输出文化产 品,利用影视作品、游戏漫画等青年人喜好的娱乐产品,宣传其思想文化、价值 观念,从而给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造 成了我国青少年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忽视以及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和 行动上的迷茫。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陈旧 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其认同感的培养,但是目前 部分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因为没有深入考察其概念、范畴、观 点的实质内涵,而且“说教式”教育方式难以调动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 的积极性、主动性,具体表现在:首先,由于学习活动载体设计方面缺乏针对性, 不能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严重的制约了其参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活动 的热情;
其次,由于没有深入调查研究而缺少亮点、重复率高,在具体活动开展 过程中重承诺、轻实践,创新性不够,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1、强化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将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纳入教学体系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 容,开设相关的必修课及选修课同时修订和完善已开设的相关课程教学计划,提 升教学效果。优化整合现有师资资源采取有效措施,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专、兼职队伍,引进、培育传统文化研究领军学者,聘请国内相关专家学者、文 化名家、博物馆(博物院、纪念馆)研究员和讲解员等作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兼 职教师,积极组织举办相关研修、培训班,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和传统美德的集中学习教育。充分发挥特色学科优势,整合骨干研究力量,开 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设立、策划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项目,就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展开高水平理论研 究,力争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并将将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实际工 作中。

2、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载体建设 一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数据资源, 积极开辟网络教育空间,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制作、编辑适合互联网、手机等传 播的传统文化精品佳作,通过学校官方微博、微信、QQ群等新兴媒体,以文字、 图片、声音和视频的集成化手段,多层次、立体化手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 动。二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教育活动。依托共青团、党支部、学生会、 学生社团,通过党团活动、征文、演讲、辩论、经典诵读等开展形式多样、丰富 多彩的活动。通过举办“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庆典”,将清明祭奠、端午包粽子、中 秋做月饼、重阳登高等传统节日纪念形式与现代创意相结合,让学生在创新体验中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利用建筑物外墙和教学楼走廊悬挂历史伟人、文化 名人画像及励志名言语录,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3、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使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得以连续性和经常化,以丰富多 彩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积极与学校周边博 物馆(院)、纪念馆、故居旧址、文化馆等联系,建立校外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 地,开展现场教育教学,同时组建相关的社会实践团队,为大学生参与优秀传统 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搭建新的平台,组织大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 动等形式积极参加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 时,增强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积极与兄弟院校协作,将 各自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作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和现场教学,构建相互协作的教育格局。

作者:马晓芳 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