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思维培养论文
物理教学思维培养论文 正确的思维是人们为追求一定的目标、达到一定的目的而使物体的本质属 性和内部发展变化在人脑中的反映,为了使这种反映客观地表达事物发展的变化 规律,人们就必须在认识上不断地有所突破,发现新的东西,也就是在思维上要 随时突出一个“新”字,而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从而提高思维能力的手段, 它是以创新人格为指向,以创新能力的提高为目的的教育教学过程,可以说,人 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创新思维,因为它是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世界、揭示规律、 创造发明、改造世界的金钥匙。物理学研究的是、力、光、电、热、声、磁等的自然现象,目的是找出这 些自然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研究怎样利用它们来为人类服务。要实现这样的目 标,对学生的培养就必须走“素质教育”之路,着重于以创新教育来展现创新能力 的培养,多年来,在我教学一直尝试的做法是:
一、教会学生学习、学会创新思维 素质教育要体现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国发 果美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 人。初学物理的学生,由于对物理学科在素质教育上的要求缺乏认识,学法上尚 未入门,不会学习,也就谈不上正确思维,更不可能有科学合理的创新思维。而 将物理学好,为了解决好“开头难”的问题,依据“学贵知疑,小疑小进,大疑大 进”的格言,我往往是不断引导学生对所要研究的物理自然现象进行多方位观察, 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探究”进行分析,推理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实践、思维活动 过程,达到解决问题、学好物理知识的目的。例如:学习连通器原理是,要求学 生先观察并思考茶壶的茶嘴为何总与壶盖保持一样高,确定了思考目标,带着问 题让学生观察实物,明白茶壶是由壶身和嘴两个器皿构成,教师出示嘴去一节的 茶壶,让学生先猜测、假设,后装水试验,再让学生在嘴上套接课前已准备好的 纸折空心园柱套管,做改变嘴长短装水的试验,使学生观察到身矮了,将不易随 心所欲地倒出水,身高了,水未装满就会从壶嘴流出的现象,以此启迪学生,最 终把两容器对底面的压强相等的定量平衡知识引入作出解释,其道理自然就清楚 了。在这种观察和实验的“讨论探究”、“诱发思维”的长期教学活动中,不仅使学 生体会到了物理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而且能顺其自然地从已有的思维模 式基础上通过讨论启发式教学,较好地解决学物理“入门难”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导向性”、“可知性”、“程序性”和 “新颖性”原则指导下,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直观演示 启发、“设疑启发、引趣启发、攻难启发和求变启发等的选择,做到对象精巧练, 尽可能把讨论探究的问题,设拟的新颖有趣。如:在探究运动的相对性时,我常 借用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配之 以图,来巧用情景诱发创新思维。不仅直观、生动、形象化,而且在判断和推理 的思维过程中能引发学生身临其境,爱我河山,美好向往的艺术情怀,大大增强 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方面,我同样做 了创新指导的偿试。例如:在学习简单机械一章时,我在让学生认识了杠杆及轮 轴等复习了以前所学有关磨擦和压强知识后,发现有些学生缺乏对实际生活的观 察,不了解自行车构造。于是我布置了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有的学生在家拆自 行车,了解它的构造;
有的结伴到自行车的地摊上观察修理自行车的过程。学生 的实践报告,完成的非常好。在把握知识的同时,学生即提高了观察能力,又增 强了社会交往能力。拓宽了知识面。对于物理知识中一些不易操作,现象不明显, 不易观察的实验,我总是设法设计,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在 《大气压强》一章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这一知识点,与 同学们一起动手,设计了气压瓶,三人一组,带上自制气压瓶,登山观察,当观 察到气压瓶中液柱明显变化时,同学们惊奇地叫起来,“哇,好奇特”。通过亲身 体验,原来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 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让学生去勤于思考,善抓规律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吸取了过去要求学生“习题做得越多越好,书 读得越快越好,知识背得越熟越好,最终教学则不是那么好”的教训,指导学生 在勤思维中突破难点,抓关键,找规律。例如:在《滑轮》一节的教学中,通过 循序渐进的单滑轮到滑轮组的体系讨论探究教学,对最终落脚的滑轮组性质,引 导学生正确、创新思考,抓住“绕绳方法”这一核心,适时点拨、循序善诱,在勤 思考中用“受力分析”的基本理念,对滑轮组的认识进行综合选和整理和修正,得 出了“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 的几分之一”的规律表达式:F1=1/n*F2=1/n(G物+G动)并让学生明确:
该公式适用于初中所要求的所有滑轮问题 n表示承担物体重量(和动滑轮重量)的绳子的段数,也可以理解为n等于 绳子与动滑轮接触的次数,其决定着滑轮问题中绳子起始端的绕法及“奇动偶定”。在这一形式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标新立异,将创新思维的空间留给学 生,在实验观察探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和物体升高的 高度关系式:S=n*h 加之点拨,让学生借用数学这一规律,推出了“动力作用点移动的速度与 物体移动的速度之间的关系式Vs=n*V*h等一类问题。这样,较好地解决了本节 中有关滑轮、滑轮组的问答作图。作为与计算的一系列相关的所谓难题,使学生 在掌握这部分内容的答题、作图、解题中倍感轻松,无障碍。
三、帮助学生不断总结,逐步提高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过程,只有在培育的过程中不断养 成,才能逐步提高。为了能达到“不断提高”的目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 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树立“人人俱有创造力”的观念,时常注重学习、 借鉴、吸取前人或他人的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例如:讲“牛顿第一定律”时,传 授这一定律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侧重于传授从试验模型观察到逻辑假设验证的创 新思维研究方法。再将“电生磁”的和“磁生电”的过程中,落脚在教给学生物理实 验,观察上的创新思维反证法。再讲“天平使用方法”时,总结归纳出“放”、“游”、 “调”三字经。经过物理教学中研究方法的导向分类,初步展示探究教学,让学生 从一个又一个“这是怎么回事”中,开始讨论学习,又在一个又一个“原来是这么 回事”的创新思维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和研究方法,极大地开发不同层次学生 的出创新能力,形成了一定的具有个性特征的创新思维方式。所以一段教学之后, 遇到求解空心球一类的可多解的物理问题,同学们很快地以不同方式、途径求解, 得到正确答案。可见,平时的训练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清华实验学校短暂的三年中,我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思 维能力培养,也初步尝到新课改的甜头。因为这种做法符合新课改精神,符合我 校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也普遍得到学生的欢迎。
路漫漫其修远兮。新课改对于每位教师来说,仍是一个新课题,而我们不 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努力。争取站在新课改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