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的认识错误【法律认识错误研究论文】

法律认识错误研究论文

法律认识错误研究论文 1认识错误的概念和分类 1.1认识错误的概念刑法中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刑法 上的认识与客观实际情况存在不正确的认识。行为人发生这种错误时,就产生了 是否阻却故意的问题。[1]故意与过失是认识因素的范畴,行为人的认识因素不 同,故意或过失会影响到行为人的意志因素,进而影响到犯罪行为的罪过形式。

1.2认识错误的分类我们知道,认识错误及其对刑事责任的影响关系密切。

故意或过失作为认识因素的两个方面,认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刑事责任的承担。

可见,在发生认识错误的场合下对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追究理应有所不同。因而就 有了认识错误的分类。我国刑法理论采取传统的分类方法,把认识错误分为法律 上认识的错误和事实上认识的错误。[2] 2认识错误对刑事责任的影响 2.1法律认识错误及刑事责任法律认识错误,有学者称之为“违法性错误”。

本文采纳“法律认识错误”的说法,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是否构成犯 罪、构成何种犯罪及刑事处罚存在不正确的认识。法律认识错误通常包括以下三 种情况:
2.1.1想象犯罪行为不构成犯罪,行为人误认为构成犯罪,即刑法理论上通 常所说的“幻觉犯”。这种认识错误不影响行为的性质,即行为人是无罪的。

2.1.2想象不犯罪行为在法律上规定为犯罪,而行为人误认为自己的行为不 构成犯罪。这种认识错误不影响对行为性质的认定,即行为人的行为性质是按照 法律的规定来处理,而不是以行为人的意志为转移。

2.1.3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行为在罪名和罪数、量刑轻重有不正确的理解行 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已构成犯罪,但对其行为触犯了何种罪名,应当被处以怎 样的刑罚,存在不正确的理解。笔者认为这种错误认识并不影响其犯罪的性质和 危害程度,既不影响定罪,也不影响量刑,司法机关按照他实际构成的犯罪及危 害程度定罪量刑即可。

2.2法律认识错误对刑事责任的影响关于法律认识错误对刑事责任的影响, 在刑法理论上存在否定说与肯定说二种学说。否定说认为“不知法不免除法律责任”。笔者赞同“不知法不可免责”的观点,不承认法律认识错误可以阻却刑事责 任。总之,笔者认为,法律上的认识错误,不论上述列举的何种情况,都不影响 对其行为性质的认定和追究其刑事责任,对法律认识错误的处理原则是:不免责, 按照法律的规定定罪量刑即可。

2.3事实认识错误与刑事责任所谓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的 事实状况的错误认识。事实认识错误可能对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试图从客体的认识错误、对行为性质、犯罪对象错误、犯罪手段错误、打击 错误、因果关系认识错误[3]。五个分类对事实认识错误及其刑事责任进行论述。

2.3.1客体的认识错误客体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侵害的客体的认识与实 际情况不符合。客体认识错误可能影响罪过形式、犯罪的既遂与未遂,甚至可能 影响犯罪的成立。

2.3.2犯罪对象的认识错误所谓犯罪对象错误,是指行为人预想加害的对象 与实际加害的对象不一致。

对行为对象的认识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①误把甲对象作为乙对象加以 侵害,而二者体现相同的社会关系。②误把甲对象作为乙对象加以侵害,而二者 体现的社会关系不同。③误将犯罪对象作为非犯罪对象加以侵害。④误将非犯罪 对象作为犯罪对象加以侵害。

2.3.3行为认识错误行为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或方式的 认识与实际情况不符合。行为认识错误主要包括两种情况:第一,行为性质认识 错误。第二,行为方法认识错误。即行为人实施行为时对自己所采取的方法产生 不正确认识,从而影响危害结果的发生。

2.3.4犯罪手段的认识错误指行为人对自己所采用的犯罪手段的认识错误。

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①行为人所使用的手段本来会发生危害结果,但行为人 误认为不会发生危害结果。②行为人本欲使用会发生危害结果的手段,但由于认 识错误而使用了不会发生危害结果的手段。③行为人所使用的手段根本不可能导 致危害结果的发生,但行为人因为愚昧无知而误认为该手段可以导致危害结果的 发生。

2.3.5打击错误打击错误,也称行为误差,是指行为人对自己意欲侵害的某 一对象实施侵害行为,由于行为本身的差误,导致行为人所欲攻击的对象与实际受害的对象不一致。笔者认为,如果这种打击超出了同一犯罪的法定构成要件, 就不能认定为同一犯罪,而应在主客观相统一的范围内认定犯罪。

2.3.6因果关系认识错误因果关系认识错误,即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危害行 为和造成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实际发展进程的认识错误。因果关系的认识错 误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情况:①危害结果虽然发生,但并不是按照行为人对因果关 系的发展所预见的进程来实现的情况(有学者称为狭义的因果关系的错误)。② 行为人实施了甲、乙两个行为,伤害结果是由乙行为造成的,行为人却误认为是 甲行为造成的(有学者称为事前的故意)。③犯罪结果已经因行为人的危害行为 没有故意地实施了可能产生一定结果的行为后,才产生故意,其后放任事态的自 然发展,导致了结果发生(有学者称事后故意)。④犯罪构成的提前实现,是指 提前实现了行为人所预想的结果。笔者认为,要认定这种行为是否成立故意犯罪 既遂,关键在于行为人在实施第一行为时,是否已经着手实行,如果能得出肯定 结论,则应认定为故意犯罪既遂,如果得出否定结论,则否认故意犯罪既遂。

2.4事实认识错误对刑事责任的影响关于事实认识错误对刑事责任的影响, 理论上大致有三种学说:具体的符合说、法定的符合说、抽象的符合说。理论和 实践中的通说是“法定的符合说”。依此学说,只要侵害的是同一性质的法益或在 构成要件上相一致,就成立了故意。通过上述分类分析,当发生事实认识错误的 情况下,行为人如何承担罪责?因为笔者承认事实认识错误可以阻却刑事责任, 故笔者认为,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于具体事实错误的处理,可以利用法定符合 说;
而在抽象事实错误的场合下,应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当实际的犯罪 事实较重而行为人没有认识到其重时,应依轻罪处理;
当客观犯罪行为轻时,则 一律依轻罪处罚。

关于认识错误,我国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作为一种理论,在司法实践中 得到承认的。对于具体事实错误的处理,可以利用法定符合说,而对抽象事实认 识错误的场合,则应坚持主客观一致的原则,既反对只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想象定 罪,也不能单凭客观后果而归罪。对于法律认识错误的处理,就我国的国情,仍 应坚持“不知法律不免责”的传统原则,反对“不知者无罪”的肯定说。

摘要:本文对刑法上认识错误的概念、分类及历史沿革进行了介绍,并详 细论述了认识错误与刑事责任的关系,对认识错误对刑事责任的影响提出了一些 个人的见解,以期达到深化认识错误理论的目的。

关键词:法律认识错误事实认识错误刑事责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