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教学价值目标及学生创新锻炼:国家价值目标

设计教学价值目标及学生创新锻炼

设计教学价值目标及学生创新锻炼 人的意识决定人的行为。而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行为意识,就会去从事什 么样的行为活动,从而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结果。创新意识培养是艺术教育 中最深层、最内在的核心问题。创新能力的养成实际上是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 核心价值目标,也是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素质需求的具体反 映。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艺术设计等这类美术专业的 课程里,关注学生审美想象能力、创新思维方式方法等事关艺术创造的问题就更 为突出。立足于当代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及高等艺术教学的规律,以创新实践精神 为指导,以前沿设计理念和新技术应用为契机,依托社会文化产业发展,构建以 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艺术创造意识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是我们一直以 来积极坚持探索的艺术设计教学实践课题。

一、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价值目标的定位 就高校艺术教育而言,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当是一个人系统开启智慧潜能的 过程,而不应是简单的知识与技能的累积。每个人的大脑都是极其赋有创造潜能 的,所以有效的学习过程必定是一个人的智能获得积极开发的过程。多年的教学 实践经验使我们认识到:以各种类型知识、技能形式学习的核心,最终要构建的 是一个以个性和能力为特征的个人的智慧系统。这一系统既有严谨的基础文化与 科学知识,又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人文修养,更要有主动的求新、创新和开拓意 识。从我们国家对当代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出发,结合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 社会需求实际,同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定位 认知一样,我们也认同这样的定位描述:具有一定的现代艺术设计技术、技能, 并能运用专业技术、技能从事相关的艺术设计和制作;
具备较强的专业思考能力 和判断力;
具有正确的社会意识、人文意识、公益意识、自我意识以及强烈的社 会责任感;
具有可持续性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掌握新科技的能力,能够在学 习过程中合理地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具有团 队合作精神。这其中思考力和判断力源于正确的思维方式,是获得正确解决设计 问题的方向并最终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较强的专业思考能力和判断力、适应能 力和团队精神都是艺术设计的系统性所决定的,设计项目实施的多重性注定了每 一个优秀设计项目的顺利实现,都需要全面的能力和多种专业人才的协调合作才 能完成艺术的创新。艺术设计的生命力根源于创造,创造是实现艺术设计领域差 异性的重要途径。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经验证明,只有把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融汇于具体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可持续的学习能力、掌握新科技的能力、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 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创新学习意识的培养作为实现的前提。而创新意识、创新 能力的培养是高校艺术教育的核心所在。

二、实现艺术设计教学价值目标的措施 人的审美能力和思维方式方法的健全,当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应 当是在人生活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间中,通过对艺术世界的持久关注、通过对人 文与当代科技的热切吸纳、通过人与人的更高层面交流,以及通过各种媒体对新 的信息获得等等。但进入高等艺术院校的学习系统,就应该使学生在系统的状态 下获得的这些知识与信息及时得到梳理和净化,使之由无程而有序、由混杂而清 晰、由盲目而能动、由意义模糊而价值明朗。系统知识传授的同时也是思维方式 和知识理解方法的展开,完成对一个问题的理解与掌握,其方法是多样化。在注 意接受者生理特点与智力结构多样性的基础上重新定位教学的目标层次,把技能 指标中所包含的共性原理及视点意义上的相关知识加以分离和升华,强调学生的 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知识内存的意义,培养其主动 的求知和探索意识,成就其艺术创新能力。我们倡导的创新型艺术专业人才培养 模式,其教学应更加注重教学的过程性、学习的能动性、延伸性、持续性。多采 用开放式、项目式等实践性、针对性强的教学。具体强调在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强调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创新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我们既强调技能性、应用性的课程内容,更兼顾艺术设 计方法与思维训练的课程内容。其特点表现在从课程体系的重新设置中更加突出 艺术设计专业的功能性要求。课程体系的设计既强调了基础课程与主干课程在学 习累积上的融洽性,又强调了他们要具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发展性。把理论化 教学、技能化教学、实践化和项目化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课程优化组合 的突破,培养学生综合理解、分析问题等具有创新意识的艺术实践能力。在整体 教学内容上加大选修课的范围,设置一定量的理论课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包括 国内外艺术作品赏析、艺术设计欣赏、现代设计流派解读及其他姊妹艺术欣赏等, 开阔眼界,提升素质。尤其是在专业课程中,实践性环节的增强更突出了学习的 职业化特征,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专业方向,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二)强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是教学过程改革的突破口,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的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首先我们提倡在技能、技术内 容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模拟课题教学法。该教学方法通过虚拟课题项目的介绍、设 计目标剖析、课题设计进程安排、课题设计的开展以及设计的评判等多个环节过 程,在模拟的课题实践中促进学生各项教育指标的实现。另外结合教学实际我们 争取参与实际的艺术实践课题项目,结合具体课题项目的操作运行,在实际设计、 制作活动中就艺术设计的一般性规律、特殊性规律、设计要领与基本流程、方法 等进行直观的现场实践教学活动。这种在实际设计和施工现场中的研究、观摩、 学习,实践艺术设计制作及工艺流程及特点等的课题教学方法,能最大程度的实 现人才培养效益的最大化。

(三)强调教与学双边观念意识的创新 创新能力是顺利开展艺术创作的保证,但同时还需要有艺术创新精神和艺 术创新意识作为基础,在创新能力中首要的有强烈的创新动机或积极求异的愿望。

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因为艺术设计是技术与艺 术相结合的设计体系,除解决物与物的关系外,同时还需解决物与人的关系,要 充分考虑到设计方案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作用,集成性与跨学科性是艺术设计的本 质特性。所以,创新能力又是一个人整体精神品质的整合。感情丰富、独立性强、 细致的观察力、灵活的思维方法,刻苦勤奋,多种优秀精神品质共同作用,才能 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增强自身的观念创新意识,科学地重视双边关系的另外一极:即学生在教学中 的位置和有效完成教学的价值意义。创新教育就是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要开启 人的智慧潜能,而单方的说教只能是引起两极的距离与对峙。艺术设计教师应主 动在调整自我在教与学双边活动中的角色,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智慧的开启者和共同发展的合作者。角色的社会意义具有极其强大的自我定势的 心理暗示力,转变后的角色定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要放弃教师的主 导性。巧妙地设置课程类型,强调实践性的原则,采用适当灵活的方法,生动有 趣地组织教学环节,让学生把热情也投入到预设的教学环境与氛围中,积极地以 研究的态度对待课程内容,在实践中不知不觉地以主动的情绪把握了课业的主要 内容,并有个性的知识联读所得,更在自由的过程中获得了科学的思维方式、系 统的专业理念和新锐的艺术创新精神。

三、结束语 长期以来人们对艺术设计的教学目的和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存在着模糊的 认识。很多人简单地把技能性教育与艺术设计能力等同起来,把熟练的技巧能力与艺术创新能力等同起来。艺术设计教学的核心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与技术操作 教学。技能技巧是操作层面的基本能力,而创新的艺术设计则是深层的精神实践, 高校艺术教育的终端就是使学生成为富有当代艺术创造力的艺术设计人员。要完 成这样的高等艺术教育使命,就不能不从全方位去考量、设计、实施其系统的教 育环节。其实人人都有创新能力,创造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最高表现,人的发展 的根本标志就是人的创造性发展。而促进学生的艺术创造性发展才是艺术教育最 重要的目标。我们以为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目标性价值定位和当代社会 经济文化生活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内在需要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当代艺术设计教师 做出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