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核心期刊 [《中国商贸》国家权威核心期刊]

《中国商贸》杂志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主办的中国商贸界专业类期刊,1992年,按照当时商业部部长胡平指示《中国商贸》杂志正式创刊,现任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为第一任主编。经济在发展,时代在变化,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商品供大于求的时代,一个流通决定生产的时代,一个零售业引导消费升级的时代。

《中国商贸》-基本资料  《中国商贸》杂志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主办的国家级权威核心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5800;国内统一刊号CN11-3443/F。邮发代号:46-84。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收录期刊,“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
  《中国商贸》杂志以时效和实用为标准,探讨中外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分享高等院校研究实践和创新成果;同时,也为政府和学界提供决策和理论参考。为进一步提高我刊的学术质量,丰富刊物内容,现面向各界征集优秀稿源。

《中国商贸》-杂志简介  《中国商贸》自创办以来,一直以层次高、视界宽、商务性强、信息量大、内容具有前瞻性而得到了企业界、经 济界、政府相关部门的广泛认同和赞誉。跨入新世纪,《中国商贸》将在权威性、指导性、实用性、可读性上迈出较大步伐,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自2007年起,全新改版的《中国商贸》杂志,将紧密关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中外流通产业,权威解读国家商业政策、深入分析商贸发展趋势、提供全新商贸投资指南、突出报道国内批发和零售业的发展与变化以及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
  在宏观层面上,依靠商务部、中国商业联合会、地方政府、相关研究机构、知名院校、中外咨询机构等,为读者提供有关商贸发展的政策解读、产经分析、市场潮流、实用信息和投资指南。
  在微观层面上,面向中外商业流通企业,现阶段特别集中报道和分析流通产业的主体――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和前沿问题,深入购物中心、百货店、各类超市、连锁店、专卖店、专业店、量贩式、家居建材店、便利店仓储会员店、厂家直销、网上商店等20多个零售业态,以“卖场、卖家、卖点”为题材,探讨中外零售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分享优秀店家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成果;同时,也为政府和学界提供决策和理论参考。
  《中国商贸》依靠中国商业联合会在政府和民间的双重资源优势,聚合海内外的“官、产、学、研、商”,以时效和实用为标准,为千万家批发零售企业服务,为中国的商贸流通业服务,为“中国制造”对接全球市场服务。

《中国商贸》-主要内容  
  读者对象:
  国内外各种业态的零售、批发企业、消费品生产企业,大、中型商贸公司,县以上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各类经济、财贸研究咨询机构、院校及图书馆、室,以及一切关心中国商贸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
  办刊方针:面向工商企业精选商界人士,致力于政府、理论界、企业界的联系和沟通,在厂家、商家、消费者之间架起桥梁,为中国流通业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及实际运作服务。
  主要内容:宣传国家关于商贸工作的方针政策探索零售、批发业态和热点问题、交流改革和经营管理的经验,传播海内外最新商贸动态,展示企业风貌和企业家风采,进行企业发展战略等和市场预测,推介名牌和时令热销产品,解答读者提出的政策法律问题等。
  主要栏目:权威之声、市场大观、热点透析、商贸论坛、经营之道、厂家热线、零售业态、批发天地、商务顾问、名人谈商、信息传真、人物春秋、海外广角、商苑随笔、商旅亲情、商海拾贝、警示督察等,内容翔实,信息量大,可操作性强。
  《中国商贸》月刊系国际浒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制作精美,从2000年第一期开始,内文增至96页,全年12期,每期17万余字,全年近200万字。出版日期为每月5日。每期定价为10元(含邮资)全年120元(亦可零订或跨年度订阅)。凡一次订阅全年杂志5套以上,本刊将免费赠阅全年的《贸易参考》内刊1套(半月刊,价值240元)。
   投稿须知:
  1.文章要求原创,文中参考或摘录部分不得超过全文的30%。(杂志社引进了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于定稿后的文章都须做文章原创性方面的检测,具体检测方法:将文章放入软件,对比知网库里所有文章,如果参考或摘录部分超过全文30%,是须退回修改的。故,作者在准备文章时切忌全文照搬,以免后来改稿的麻烦。)
  2.中国商贸杂志社里规定一个版面为2500字符(计空格总字符数)。2400--3600字符内为1.5个版面,以此类推,作者在准备文章时可根据自己情况合理控制好版面。[1]

《中国商贸》杂志荣誉:  《中国商贸》杂志是2008年北大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分别于2004年、2008年获得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荣誉。“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

《中国商贸》-杂志营销  《中国商贸》
  《中国商贸》本身定位为大型的渠道实战期刊,其面对读者准确的市场细分,独特的定位可以从国内很多财经类杂志里脱颖而出,我们可以从特劳特的《定位》里找出答案,在中国营销人的脑海里还没有专业的渠道实战期刊这个概念,一旦专业的渠道实战期刊进驻营销人的脑海。必定居其心智的第一梯队,想到渠道实战期刊首先会是《中国商贸》。定位准了,不代表产品就没有问题,因为定位是基于品牌来考虑的。而实际的产品本身呢,包括产品本身的质量(稿件的质量)、排版设计、内容设计、栏目设置等方面是否能适应消费者(读者),在本期有篇文章“用玩具促销洗涤剂”里说:“22岁的郭可乐从大学拿到了MBA后……”,这里就有很明显的失误,22岁能拿到MBA学位吗?骗没有读过书的人还行,可是我们的读者既然能看这样的杂志就能分辨出真伪,对吧?在这里提这个的目的没有别的原因,主要是想说对质量的重视,也许是作者笔误,也许是编辑人员在编辑的时候一不小心搞错了,但是在消费者(读者)的眼力一点瑕疵,都会影响对一个产品或者品牌的看法!
  2、价格
  罗伯特·T·林格伦说过:真正的问题所在是价值,而不是价格。我就在考虑《中国商贸》的利润来源想从哪方面来呢?想从卖杂志本身来获得,还是广告收入呢?或者等《中国商贸》出了名之后通过无形的品牌资产获得利润?或者以上所说都有?定位在十元钱每本是基于什么样的目的呢?现在《中国商贸》每本的价格比《销售与市场》要高2.5元,是《中国商贸》比《销售与市场》更有价值,还是准备把《中国商贸》做成专业的精品。使其价格与价值相符?通过对《销售与市场》和《中国商贸》目前的消费群(读者群)了解,我估计应该能够看出他们的差别。我想,买《销售与市场》的读者都是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销售与市场》内容涉及营销的各个方面,还有很多比较新的理论。对个人成长或者说吸取营养比较全面,作为营销人估计都会接受,这里的营销人包括第一线的业务和中高层的管理者。7.5元每本的价格估计谁都能够接受。而《中国商贸》是专业的渠道期刊,从里面的内容可以看出来都是执行面比较多的一些东西,很多东西对刚刚进入营销这个门槛的人比较有用,对管理者相对来说可用的东西就少点,而其每本价格比《销售与市场》还要高2.5元,所以对其价格我有点疑惑,当然定价方法有很多。例如:成本加成定价法(觉得不适用与报刊杂志)、通行价格定价法(也觉得不适用与报刊杂志)、觉得促销定价或者差别定价及认知价值定价有可能适合《中国商贸》。因为不了解其以后的运作方式,所以也不知道其定价的方法。但是我觉得就按目前的这种状况,如果《中国商贸》单纯销售的话,我不会买,因为有《销售与市场》在比着,或许没有《销售与市场》的话我会买的。也许《中国商贸》在《销售与市场》整个产品线中承担明星类业务的角色,是个未来培养重点。
  3、传播
  一直觉得中国书刊的促销手段比较单一,以前买书主要通过朋友的口碑宣传,现在好像能见到很多畅销书在做推广,到书店也能看到其POP,但是,还是没有日用消费品的手段灵活多样,没有看到过其端架、陈列。在印象中由于《销售与市场》是专业的营销期刊,觉得他在做传播推广的时候,应该更居得天独地的优势,可以把理论和实际很好的结合。因为如果你本身发行量很大,就说明了你的权威,而且由于你的权威,你有可能吸引很多一流的作者来发稿,编辑也不用整天跟这个约稿,跟那个约稿了。其实我基本上每期《销售与市场》都买,以前有一阶段差点对《销售与市场》失去信心,到现在为止真的没有注意到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什么大型推广活动,可能是由于销售太好,不用推广了,翻开《销售与市场》后面的广告是越来越多,是不是广告多的没办法排了,才又出《中国商贸》的。而《中国商贸》怎么就不能学学日用消费品或者保健品的推广方法:销售促进(给消费者提供附加价值,让其觉得物超所值,例如多加一些培训资料,每期都有,成本增加不了多少,但是你会让你的读者每期都想着、念着的。)销售促进的形式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最重要的是公共关系。通过事件营销或者别的传播方式最大限度的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如举行关于《中国商贸》的论坛,在网上举行如何办好《中国商贸》的点子活动呀,这些费用都不会太大,但是在你的目标消费群中会留下很深的印象的,印象中“中国营销传播网”就经常举行这类的活动,通过互动的沟通使每一个人都能够参与进去,当然其知名度和美誉度会越来越高。而且作为营销人这一群体来说,口碑宣传很重要,也许由于大家对杂志实际运营状况不了解,可能提的建议实际上行不通,但是通过这种方式起到了另外的效果,就是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中国商贸》。包括本文其实对《中国商贸》来说也是一个传播。还有什么人员推广、广告当然从来就没有见到过,其实哪一个工具都有用的,当然在运用这些工具的时候不能像传统产品那样,但是换一种方式也一样能达到效果的。
  4、分销
  之所以把分销放在最后是有原因的,这次为了买俞雷和陈宁先生的《最糟糕情况下的营销》费了好大的劲,在一般的地极市都没有买到,最后想,哈尔滨是省城应该有吧,可惜也没有买到,通过借朋友在南方买的才看了。所以感到图书的分销是个迷,俞雷和陈宁先生在推广这本书方面真的很佩服,可惜就是在终端看不到,这不能怪作者,作者所能做的都做了,不放弃宣传、推广的每一个机会,已经成功的拉动消费者来消费了,可就是没地方消费。感到哭笑不得。也许《最糟糕情况下的营销》和《中国商贸》情况是不同的,因为《最糟糕情况下的营销》是新书,作者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新人,而《中国商贸》具有一个很好的奶妈就是《销售与市场》,通过《销售与市场》的网络轻易的就把分销下去了,当然还可以更贴近读者,像有的地方有很多供应商(针对卖场)联合成商会,如山西,这样也是机会呀,可以大力发展团购用户,在很多大的公司形成学习型团队,总部可以每月给分公司或办事处提供这样的杂志。
  通过对上面的透视我们可以看出来,市场现在对《中国商贸》来说有机遇,也有挑战,如果能把资源利用好通过整合营销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每个月都会养成一个习惯—买一本《中国商贸》在睡觉前看上一会,相反也有可能在将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把《中国商贸》办成一个大杂烩,那样对我们所有的营销人来说都是不愿意看到的,因为我们想看到一个成功的案例。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商贸》你不会独自求索,因为有人在关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