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论文3000字 [国际贸易方面的论文]

国际贸易方面的论文

国际贸易方面的论文 国际贸易方面的论文篇1 论国际贸易惯例 一、引言 国际贸易惯例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里经过长期反复实践而逐步形成 的,得到各国普遍承认和实际运用的习惯做法和规则。国际贸易惯例具有“普遍 承认”的特点说明其通用性,为世界各国或某一个区域、行业的厂商所熟知并共 同遵守。从某种意义上讲,国际贸易惯例是一座桥梁,学会运用国际惯例,能消 除国内外合作者之间的不必要的误会,能在争议中找到共同的协商点。随着中国 加入WTO,对外贸易的发展及其工作的正常化,国际贸易惯例的运用将越来越 突出,因此加强对国际贸易惯例的理解和认识十分重要。

二、国际贸易惯例的表现形式 一般来说,国际贸易惯例是“不成文”的,却又为人所知并广泛采用的 国际商业习惯做法。但是,为了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一些国际组织将实践中反 复使用,业已证明行之有效的不成文惯例加以规范性的认定、完善和解释,编纂 成文。这样,在当代国际贸易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惯例,几乎全都是成文的了。

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国际经济组织收集编纂、制订的国际贸易统一条件,如国际商会 《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以及《1994年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等。这方 面的内容是惯例成文化的表现,其目的是统一惯例的含义,克服因对惯例解释的 不统一所带来的适用上的困难,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成文国际法。

2.国际经济组织制订的提供给当事人选用的标准合同。

3.一般交易条件。它一般是在没有交易的统一条件又没有标准合同的 情况下,由当事人协商选定的,即当事人发出要约或签订合同时,在报价单、价 目表或合同上记载的交易条件,一经对方当事人认可,即为有效。

4.在某些行业中长期流行的惯例。如“纺织品一经开剪即不考虑赔偿” 的原则,是国际纺织品贸易的一项惯例。5.特定贸易方式下形成的一些习惯性做法。如拍卖中的“击槌成交方 式”。

6.港口、码头惯例。世界主要港口在装运货物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惯例, 如果当事人在协商中未对有关风险、费用和责任等作出规定,一般按其相关港口、 码头惯例处理。

7.国际商事仲裁机构作出的典型仲裁裁决案例。

三、国际贸易惯例的法律效力 严格地说,国际贸易惯例并不是法律,但它具有准法律的性质。国际 贸易惯例对当事人并不当然地产生法律约束力,除极少数的惯例具有强制性外, 绝大多数是任意性的,但它们在下列情况下产生法律约束力:
1.通过合同或协议约定按某项国际惯例办事。在当事人之间,如果事 先约定按某项国际惯例行事,且在双方合同或协议中明确规定,那么该项国际惯 例将对当事人各方产生法律效力,具有强制性。但这种约束力并不是来自国际惯 例本身,而是来自双方当事人的约定,来自于“约定必须遵守”的原则。例如:在 一张来自于国外开来的信用证中已注明:除本信用证另有规定外,本信用证按国 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500)办理。如果受益人对此没有异议,这张 信用证的所有各方当事人,包括开证申请人、开证行、受益人、通知行、付款行 等各方的权利、义务,均受UCP500惯例的约束。

2.司法或仲裁实践中引用国际贸易惯例。这是国际上比较普遍的做法, 如果当事人对某一问题没有在合同中作出明确规定,也未注明适用某一项国际惯 例,在合同的执行中发生争议时,受理该争议的司法机构或仲裁机构也往往会引 用某一国际贸易惯例进行判决或裁决。如果此项判决或裁决是终局的,那么,被 引用的国际惯例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也不是来自于国际惯例本 身,而是来自于判决或裁决。

3.国内法、公约或条约中准用国际惯例。如果某项国际惯例已被吸收 进当事人所在国家的法律或当事人所在国参加的国际公约或条约中,则此项国际 贸易惯例对当事人产生约束力。中国的许多立法均明确规定了国际惯例可以予以 适用,如:我国民法通则第124条第3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 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四、国际贸易惯例的适用方法 国际贸易惯例的适用方法,是指国际或国内的仲裁、司法机构适用国 际贸易惯例处理争议的方法。适用国际贸易惯例具体有两种方法:
1.明示认定方法。依照该方法,判断惯例是否有效,关键在于看当事 人的意思表示是否一致。

“双方当事人业已同意的任何惯例和他们之间确立的任 何习惯做法, 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 2.默示推定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多使用于当事人有共同选择某一惯例 的意向,但没有明确的意思表示的情况。“除非另有协议,双方当事人已知道或 理应知道的惯例,而这种惯例,在国际贸易上,已为有关特定贸易所涉及同类合 同的当事人所广泛知道并为他们所经常遵守。”它以推定的形式适用惯例,排除 当事人争执。适用这种方法的惯例一般应具备这样两个条件:第一,该惯例在国 际贸易上,已为有关特定贸易所涉及同类合同的当事人所广泛知道并为他们经常 遵守;第二,这种惯例, 双方当事人已知道或理应知道,即从交易开始,双方当 事人就应该知道某一惯例适用于他们之间的贸易。

五、结束语 国际贸易惯例是历史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和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过 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时俱进”。第二次世界大战之 后,随着国际贸易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越来越 多的国家、经济组织接受并在经济贸易活动中大量采用国际贸易惯例。国际贸易 惯例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也获得了新的发展,一些国际组织对原有的成 文惯例进行了修订,与此同时又出现了许多国际贸易新的惯例。国际贸易惯例在 实践中发挥着的指导、协调和简化手续的作用。我国在加入WTO以后,必须了 解和熟悉各种国际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包括国际贸易惯例。

国际贸易方面的论文篇2 浅谈如何在国际贸易中有效地进行风险转移 摘要: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除了带来巨大的收益以外也带来了各种风 险,如何进行对风险时间的界定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怎样有效地进行风险转移也 引起了各国的关注,本文从风险转移的概念、发展过程和风险时间的确定三方面论述了这一焦点性问题。

关键词:风险转移 风险时间 国际贸易 风险是独立于人类意识的客观存在,任何事情都存在风险,国际贸易 作为一项世界交易当然也不例外,面对风险我们不应该逃避,而是采取积极的行 动降低风险,下面要探讨的是风险规避的一种方法,即风险转移。

一 、何谓风险转移 国际贸易主要是指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劳务与商品的交 换活动,因为距离的关系,无法做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么在商品由卖方发往 买方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因人为因素或自然灾害产生货物毁坏或者丢失的意外,这 就是国际贸易中的风险所在。又因国际贸易所涉及的利益是巨大的,那么商品发 生意外所带来的巨额损失应该由哪一方承担便成了一个问题,因此出现了有关风 险转移的课题,即风险所带来损失的责任承担的转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确切的 关系到双方利益,所以引起了各国的重视。

二 、风险转移在实践中经历的三个阶段 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在风险转移的问题上,各国在经历 了两个不被接受的原则后终于找到了行之有效的第三种原则。

第一,以合同签订为根据进行风险转移。合同只要签订,不管货款是 否到账,货物是否发出,风险已经转移,货物意外所带来的损失责任已经由卖方 转移到买方,这样的原则忽视了保护买方的合法权益,而且容易使卖方过早丢掉 风险包袱,不注意对货物的保管,以至于买方的利益受损,所以这种原则是不被 各国接受的。

第二,以货物所有权的转移为根据进行风险转移。假如货物的所有权 在卖方手里,那么风险理应卖方承担,所有权只要过渡给买方,风险随之转移给 买方。这样的原则在之前的贸易中是可以接受的,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货 物所有权只是一种名义上的所有权,只是海运提单转移了但是货物的控制权还掌 握在卖方手里,所以这种风险转移也已经过时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 不是这种原则可以应对的了。

第三,以交货时间为根据进行风险转移。这种风险转移原则很大程度上扯断了所有权转移和风险转移的联系,将这两个问题进行区分,所有权转移与 否对风险转移没有直接影响,影响风险转移的是具体的交货时间。这样一来,货 物属于哪一方管辖,哪一方就要尽力对货物进行保护,风险转移的时间则由货物 备受保护的角度来决定的。这样无论买方还是卖方都会在自己对货物的管辖时间 内尽自己所能保护货物,在公平公正的情况下也可以更好的对货物进行管理,降 低货物的损失率,所以这个原则是国际上提倡的。

三 、有效的进行风险转移 我国现在对风险转移的确定是以交货时间为根据的,应该要明确风险 转移有关于时间的规定,才能够有效的进行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时间的规定主要 分为三个方面:
1.牵涉到运输的风险转移 国际商品贸易因为距离的关系肯定离不开运输这一重要环节,而绝大 多数的风险就是发生在运输的过程当中。那么,如果贸易双方在合同上没有规定 交货地点,则货物只要交到第一承运人手里,风险就由卖方转移到买方承担;如 果双方规定了交货的特定地点,只有卖方在规定中的地点把货物交给第一承运人 时,风险才发生转移,卖方应该保存货物处置权所的单据,虽然单据在卖方手里, 但是货物所有权不再是决定风险转移的根据,此举并不影响风险由卖方向买方转 移。

2.运输过程中的风险转移 路货买卖是指货物运输过程中的货物买卖,双方已经签订合同达成协 议,但是货物因为在运输过程中,交易双方都不了解货物的真实情况,不知道货 物是否安全,在运输过程中双方面临着相对较大的风险。在运输过程中,原则上 风险已经转移给买方,但是假使路货买卖是凭借运输单据来交易的话,风险则是 在把货物交给持有运输单据的人时进行转移。为了买方的利益着想,如果卖方故 意隐瞒货物或将损坏的事实,那么这属于特殊情况,不以上述原则转移,货物的 风险责任依然属于卖方。

3.与运输无关的风险转移 假如买方在卖方的所在地收货,自己安排运输,在承运人收到货物的 那一刻起风险转移给买方,如果买方无理拒收,风险依旧转移。如果买方自己安排运输,但需要在卖方所在地之外的地点收获,货物完全交到承运人的手里风险 开始转移,但如果在交货时间里在买方得知货物已到的情况下还没有收货,那么 风险会自动转移给买方。

4.风险转移时间的缺点 虽然以交货时间为根据的转移方式得到多国的推崇,但是它也存在一 些缺点。举个例子,在买方自己安排运输需要承运人的条件下,买方委托承运人 前往卖方所在地或者指定货物所在地去接收货物,卖方将货物交给承运人时风险 就转移给了买方而不是承运人。虽然承运人是买方委托的,属于买方的代理人, 但是卖方一旦不控制货物无论货物处在谁的手里都将风险转移给买方也存在不 公平的地方,因为当风险转移时,货物是处于承运人的控制下而非买方,买方并 没有占有货物就承担了风险责任,相对而言还是对卖方有利,对买方不公平。

风险转移是为了更好的维护贸易双方的利益,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虽然以时间为根据的风险转移是大多数国家的标准,但是因为此原则还是有些缺 点,所以在实际交易中,可以根据具体问题再加以协商。风险转移是为了国际贸 易的顺利进行,所以在签订合同时,最好是将一切问题都摊开来谈,使双方都满 意,避免在交易过程中遇到问题引发纠纷,这样对双方都没有益处,有效的风险 转移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