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研究】 企业文化融合管理

高职教育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研究

高职教育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研究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责任由政府和教育部门承担,这种以学校为主体的 职教模式限制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存在三个缺陷,一是 教学内容与企业用工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的差距;
二是学校教学实训设施与生产 设备的差距;
三是学校专业师资与企业技术专家的差距。笔者根据多年的高职院 校工作实践,认为只有走校企联合之路,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最终选择,只有与 企业的联合得以密切,三大差距才能逐渐缩短。

一、职业教育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纲要》)强调了职业教育对中国教育发展,乃至对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 性。《规划纲要》第六章第一条就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当然,《规划纲要》 中也突出体现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任务的艰巨性,提出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 的任务之一,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的校企合作办学的刚性法规。《规划纲要》文本第六章(十五)明确提出:“制定促 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决定必须以特 色求生存,靠特色求发展,必须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加强和改进特色 人才的培养工作。职业教育特色只能来自服务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实践过程中,而 这就是职业校园融人企业文化元素、建设职业特色校园文化的必要性。沈阳汽车 工业学院经过多年校企合作办学沟通,发现将企业文化融人到职业教育中,吸收 借鉴企业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内容,培养学生企业认知感与认同感,将更有利于学 校进行教学、科研工作,共同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职业教育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内容 建立校企融合的校企文化,首先要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制定 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教学培养目标,并根据企业文化的需求,加入企业管理基础 知识,将企业文化随时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时刻接触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情况, 真正实现校企文化结合。二是改进原有只局限在学校组织教学的形式,取而代之 的是企业现场教学、企业顶岗实习、企业项目设计等新型教学组织方案,将企业 的环境,企业对员工岗位的要求纳入到教学组织需求的研究与实践,从人才培养 组织形式上保证创新校企文化建设,使人才培养在形式上实践校企共研究的新型 人才培养组织形式;
三是校企合作营造企业的工作氛围,在岗位设置、生产方式、 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方面建设融入学生企业文化培养,在教学中借鉴企业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品牌意识等方面融化,模拟企业环境,引进企业管理理念、质 量意识,使学生在学校就能接受企业管理理念,培养职业精神和能力。

三、职业教育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实施步骤 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以沈阳汽车工业学院为个体,根据本人工作实践, 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

1.培养学生对企业的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对企业的文化认同感,首先就 要先培养授课教师对企业的文化认知及认同。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去企业,实习指 导教师走访实习企业,利用寒暑假期,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保障教师与企业的 正常生产相协调,促使企业愿意接受专业教师轮流每学期到企业工作,建立“教 师实践锻炼的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其次还要聘请企业专家或相关领导到学校讲 课,以最新的职业技术来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进行 专题技术讲座。

2.学校各项活动必须科学有效地融人企业文化元素。在课堂教学环节上, 渗透基本职业素质的教育。在实习中,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通 过参观、学习、课后见习、顶岗实习等,使学生进入企业,体验企业文化氛围。

3.开展活动,增进了解。可以邀请企业界人士到学校作报告,与学生交流, 传播企业文化理念;
请往届毕业生回校园现身说法,介绍自己成长的过程;
充分 利用学校资源与合作企业定期联动开展活动。在专业实践基地张贴企业标语,宣 传企业服务理念等。在校园活动开展环节,邀请企业人士参加,增进友谊与了解。

4.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学生实习管理制度。实习期是企业文化融入职 业教育的良机,又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要促使企业帮助学校建设实训基地、 接待学生实习,并参与学校的实践教学工作。企业为培养掌握先进技术的新员工, 提供生产设备,以加强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企业定期向学校公布拟聘用岗位 的情况、学生工作的情况;
学校则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推荐、联系和落实学生的 实习工作。学生在实习期间应获得的企业报酬,感受企业的管理机制与环境氛围。

总之,职业教育与企业文化的交互渗透,相互交融,不仅能丰富校园文化,拓展教育 教学内涵,提高职业教育者的职业素养,同时,还能彰显职业教育特有的职业文 化特色,发挥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服务的职能。

作者:于艳娜 单位:沈阳汽车工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