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创新能力研究】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创新能力研究

信息技术教育创新能力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学模式与教育理念得以创新完善,在提 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夯实学习基础、构 建高效课堂的教育目的。本文通过对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进行分析,以期为推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
学生;
创新能力 高中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关键阶段,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期许 通过教学引导,提升学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然而,在当前信息技术教育 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较深,弱化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成效, 削弱了学生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基于此,为了使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 学成效得以有效提升,思考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落实创新 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法一蹴而就,需要学生在学习兴趣指引下,积极主动参 与到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日复一日高效学习基础上,夯实信息技术知识, 提升信息技术灵活运用能力,在灵活运用过程中落实科学创新,掌握创新能力调 动方式,提升综合素养。基于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致力于引导学生找到学习 兴趣,在学习指引下充分调用知识落实创新。例如,在教学《获取信息的过程与 方法》时,教师可利用情景导入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假设本周要去郊游,需 做好哪些准备?怎样落实这些准备?由于郊游属于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话题,以此 作为课堂导入,可激发学生讨论与探究的积极性,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 定了基础。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为创新能力成长提供空间。

其中,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针对问题,结合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创 新的过程,在有效落实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的教育目的[1]。

二、通过生活化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用填鸭式教 育方法向学生讲述理论知识,降低了书本知识的教授成效,也无法达到培养学生 创新能力的教育目的。这主要是源于教授的内容无法与学生产生共鸣,尤其是理 论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较大差距,超出学生的领悟能力,为其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阻碍。基于此,教师应采用生活化教育方略,尽量拉近信息技术教育内容与 学生生活实际的关联,使学生得以调用生活感知能力开展深入思考与主动探究,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时,教师通 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探究活动中, 从亲身感受及生活化内容着手,对信息技术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在对信息技术发 展历程进行总结后,学生会发现原来信息技术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语言、文字、 电视、电话、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等形式,深入融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 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未来发展方 向进行大胆假设。比如有的学生说,未来信息技术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将人 力从生产线完全解放出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有的学生说,未来信息技术将朝 着虚拟化方向发展,人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情境去感知客观世界,获取相关的知 识与技能。其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生活角度探究并创想信息技术发展的过 程,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在有效落实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使学生在生活化教学方法下深入感受信息技术,为其创新能力的高效培养奠定基 础。

三、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积极探究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内容与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目标之间的契合点,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效启发学生的创新 意识,引导学生调用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信息”概念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究信息的内涵,搜集、整合日常生活中有关信息产生、表现、 传递、接收的内容,如人们通过电视新闻了解时事信息,用听觉与视觉接受信息, 同时对时事内容进行判断及思考。当学生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后,教师应鼓励学 生在既有认知基础上,创造新型信息表现方式。有的学生以电影《降临》中外星 圆形文字为基础,对其他外星世界的信息传递形式进行了创想,如在心中默念信 息接收者姓名,在手心画圈,便可使处于不同时空中的接收者感知到信息内容。

其中,学生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行畅想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 过程,在有效落实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基础上,使学生得以在创新过程中体悟信息 技术的无限可能,感受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能力奠定基础[2]。

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灵魂人物,如果教师教学能力有限,将无法逆 转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滞后性的现况,影响其创新能力培养成效。基于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了解当前教育创新的新形势,明晰国家 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其中,创新能力作为核心素养中的重要构成因 素,应通过教师教育引导,得以达成培育目标。1.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 以往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强调自身教育主导性地位,对学生信息技术 知识的接收成效并不重视,使学生在教师灌输式教育模式下形成思维定势,有碍 创新思维能力的良性培养。为此,教师应秉持实事求是原则,从学生学习需求出 发构建高效课堂,凸显学生教育主体地位,为学生积极融入到创新能力教育氛围 中奠定基础。2.关注并把握学生的创新能力闪光点。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离不 开教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得以感知、掌握、累积创新思维的经验,逐渐提升其 创新能力,养成创新习惯,提升核心素养。为此,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在信息技 术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以此为基础提升创新能力培 养的科学性。例如,在教学《信息及其特征》时,教师先向学生播放“信息剥夺 实验”,将实验者置于与环境隔绝的空间内,观察实验者在实验过程中的反应。

起初实验者思维清晰,随着实验进程逐渐深入,实验者开始感到恐慌,思维不清、 注意力分散。当“信息剥夺实验”结束后,实验者仍在短时间内处于实验中的信息 隔绝状态。待实验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询问学生观看感悟,引导学生进行探讨。

有的学生认为人在实验状态中的恐慌源于信息隔绝;
有的学生得出信息是人类生 存、活动、发展必备因素的结论。其中,学生在开放式问题引导下,将视觉信号 用语言形式进行表达的过程,就是调用学生创新思维,将“信息”与“实验”二者之 间建立关联,从而达到有效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目的。教师看到学生创新思维的 闪光点后,应采用及时评价的教育方略,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善用思维进 行思考的行为给予表扬,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身创新能力的肯定,提升学生创 新自信心,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3]。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为此,教师应秉持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用生活化等创新型教学方法,为学 生突破思维定势提供路径,以便学生展开积极思考,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相关知识, 自主解决现实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