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凸出主体,实现幼儿教学的自我发展:自我发展

浅谈凸出主体,实现幼儿教学的自我发展

浅谈凸出主体,实现幼儿教学的自我发展 时至今日的教育教学改革, 主导的是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我所教 学的对象是幼儿, 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就成了我的教学思想。因此,我认为幼 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教学的重点之一, 具体来说就是让幼儿主动地去推理、 思维, 直至解决遇到的数学问题,掌握具体有效的解题方法。我在多年来的幼 儿数学教学的实践工作中, 经常以幼儿主动探索为切入口,来进行理论与实践 的探索。我认为幼儿学数学, 不光是为了计算和应用,更不是为了会解答几道 数学题而学。要让他们明白,学数学是在学一种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就是我 们在生活中可以把一些事情化繁为简,轻松愉快地解决问题。教师要培养幼儿的 数学思想,思想问题解决了,在教学数学的时候就不那么枯燥乏味了。解决问题 应是学知识的最终目的, 这个过程就是幼儿从生活事实出发,通过主动探索, 发现数学,然后学习数学的过程。幼儿园的教学中数学教育占有相当大的地位, 我发现以往教师的授课模式大都是教师占主体地位, 教师整节课在表演、演示, 就是没有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来教学,这样的教学注定是失败的。我想通过凸显 幼儿的主体地位, 来达到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数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工具, 在幼儿的启蒙教育中, 对数学的认识更多 的是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 于生活。数学与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要如何把幼儿的生活经验课 堂化, 把抽象的数学理念化为易于理解的事物, 将数的概念融于各类游戏活动 中, 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就是日常生活的内容,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的理念。那么,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 的问题, 更好地体验生活。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与 活动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自己亲手操作是一种认识事物的特殊的活动, 幼儿可以借助活动,实现其思维活动。亲自动手操作,还能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 让各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就彻底改变了耳听口说的学习思维模式。在 幼儿数学教学中,亲自动手操作,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提高幼儿的学习 热情,让幼儿在与生活的相互碰撞中, 形成独立自主的体验能力,进而形成探 索获得数学知识的能力。亲自动手实践能在幼儿头脑中, 构建起简单的数学概 念, 是幼儿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

我 在教学中由原来的指令式改为设置问题,来诱发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

想要调动幼儿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 则需要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与方法,还 需要有正确的导向。这个导向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教师在幼儿操作时不能只用指令性指导, 也不能是所谓的开放式教学,听之任之,信马由缰,而是需要 教师通过对材料的取舍,设置一定的问题,引发幼儿的探究欲望。我在教学生认 识4这个数字时,提供给幼儿4 片双色花片(花片一面是绿色, 另一面是红色, 一 张印有花朵的图案)。幼儿开始玩撒花片的游戏,每撒一次就根据花片停住后颜 色分布的数量在纸上涂色。只要落下的花片颜色分布的数量与前几次不同,就可 依次画在纸上。每次撒完后,要求幼儿比较对照,作出是否要涂色的判断。在操 作过程中, 教师要有目的性地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比如,4 片花片都撒出去, 会不会出现都是同一种颜色的情况,如果出现了,那该怎么办 这些问题会使幼 儿的脑海中产生疑问,幼儿的自主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以此达到教学的目的。

作为幼儿教师, 我们在幼儿探索活动中所提供的材料,既要符合幼儿兴 趣的需求,又能蕴含教学目的之内容。我们给幼儿提供的材料,不能是我们成人 感觉良好的材料,而应是幼儿能保持足够兴趣的材料, 这样的教学就能起到事 倍功半的效果。材料要符合幼儿的兴趣需求, 要使幼儿对教师设计的探索活动 能够保持浓厚兴趣。给幼儿创设温馨的学习环境,能启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与 探索,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年龄特点, 在所教科目中的教学目标设置各种探 索材料。我在教小班时,有关数学课的分类能力的培养,在准备活动材料时, 教 师要预设图形的大小、颜色、用途等,根据材料再设计本课的活动,这样设计出 来的游戏活动符合幼儿的兴趣特点,游戏也具有新颖性。这种活动的安排设计也 与幼儿生活经验接近,教学效果肯定比平常好。

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在幼儿教育中是向幼儿进行 教育的依据和准则。我们在提供活动材料时应充分考虑它的教育性和科学性, 所 利用的材料能把教师的教育意图和要求凸显出来, 使幼儿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 达成教师的教学目标。小班的数学课, 活动目标要求学会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 行分类。教师在提供材料时就应考虑到上述特征要求的,即颜色、形状、大小等 不同的特征, 教师就要引导幼儿按照其中某一特征进行分类,这样才能达到教 学目的,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材料,应该具有艺术性,能陶 冶学生情操。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色彩艳丽、干净大方、对比度清晰度高、形 象惹人喜欢的材料,就能很好地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 无意识当中启发了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时应特别注意材料的 艺术性。

我在教小班课时, 有一节体验物体空间关系的课, 我制作了一系列形象 可爱色彩鲜艳的小动物拼图,如小鸡、小狗、小猫等,这些逼真的拼图,穿插在游戏情节之中,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时候我故意把小动物图片弄 错位,请幼儿帮我拼好,幼儿争先恐后地上台拼图。如此一来,就激发幼儿正确 地将图片摆放在不同位置, 构成一个整体的动物图像。这种游戏的最大好处是 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 使幼儿在亲自动手的探索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 了有关知识。

教无定法,学亦无定法。每个教师有自身的教学亮点, 如能把自身的长 处和实际结合起来,凸显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与学才算是真正地达到了 最高境界。